1956年结婚
在朱镕基的身边,人们总能看到他的结发妻子劳安。1951年,朱镕基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劳安也进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成了他的师妹。共同的专业背景为他们相恋提供了条件。1956年结婚后,两人感情深厚,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是形影不离,无论朱镕基去上海看戏,还是回母校清华大学参加校庆,劳安都默默陪伴左右。
有劳有安,先劳后安
在朱镕基的身边,人们总能看到他的结发妻子劳安。劳安,名字简简单单两个字,颇有深意。曾有人说,姓劳是从祖上传下,除非改姓,是无法选择的,但是这个字,毕竟意味着劳碌,劳累,辛劳……不过以“安”为名,就矫正了“劳”———有劳累有安逸;另一种解释是:寓安于劳,劳中有安,劳就是安,个人辛劳奉献得到心安,世界通过劳动创造才有安稳。当然,也还有一种说法,这一名字的前后两截,寓含了她的命运:前半生,跟着丈夫受苦受累,后半生,才苦尽甘来。
关于劳安,多年来资料甚少。这主要是因为朱镕基对家人三令五申,不要对外界尤其是媒体谈家庭情况,他对媒体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他在上海当市长时,有位记者写了一篇关于他的生活方面的文章,还挨了一顿批评。朱镕基当总理,以政府首脑的身份出访,需要偕同家眷,劳安才在镜头前露面,但是关于她的信息仍然极为稀缺。
劳安是湖南人,年轻时与朱镕基两度人生轨迹相逢。第一次,是读中学时成为校友;第二次,是朱镕基与她先后进了清华大学成为校友。
朱镕基与劳安的结识,得益于朱镕基与一位名叫劳特夫的中学同窗好友,劳特夫就是劳安的哥哥。劳家家境富裕,长沙著名的“九芝堂”药店,当年就是劳家的产业。
比起来,劳家可比朱镕基的家境好太多。朱镕基是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直系后裔,但是家道早已中落,父亲在他出生前数月即病逝。朱镕基后来说:“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受苦人出身,从小家庭生活十分贫困,靠奖学金才完成了中学学业。”由于父母早逝,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几乎没有享受过其他孩童那样的快乐。
抗战期间,为避战火,朱镕基转到湘西山区的洞口国立八中读书,与同窗周继溪、劳特夫结为莫逆,也认识了劳特夫的妹妹劳安。后来周继溪穿针引线,将性情温和又干练的劳安介绍给朱镕基做女朋友。
朱镕基后来在湖南一中就读,劳安也进了这所学校。朱镕基在历来重学的湘风熏染下,年轻时文笔就出色。据他的中学同学回忆,朱镕基在湖南长沙一中就读时,有两门功课颇为突出,一门是国文,一门是英文,他的国文作文和英文作文常常被学校作为范文陈列于玻璃窗中。
1947年,抚养朱镕基的三伯父朱学方决定,让朱镕基与自己的儿子朱锦民一同赴上海赶考。朱镕基在上海同时报考了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结果两所大学均考中,他挑选了清华,攻读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在大学读书期间,朱镕基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的学生运动,还担任过学生自治会主席,又于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
劳安则比朱镕基晚进清华,是1956年与朱镕基结婚之后,以调干生的身份跨进校门的,攻读电机专业。
从清华毕业后,劳安一直从事专业工作。她一度担任过国家计委信息中心负责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副董事长等职务。高新、何频的《朱镕基大传》一书中曾经援引朱镕基清华时的同班同学郭道晖的话说:“朱镕基太太劳安非常能干,婚后不忘学习”,所以才以调干生身份进了清华园。郭道晖还评价:劳安“工作能力强,独立能力也很高”。
朱镕基的英语很好,在会见外宾时,常用英语交谈。人们却不知道劳安的外语能力也非常强,她通(有的资料上甚至称其“精通”)三种外文:英文,俄文,法文。
“她很可爱”
2000年10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日本访问的第二天,下午5点半,来到东京广播电视公司演播室。
中国的二胡旋律拉开节目序幕,接着72岁的朱镕基进场,先作了一个简短的开场白:“不久前,自民党干事长野中广务访问北京时,对我提出忠告:这次与日本民众对话,你无论如何要满面笑容,提的问题越尖锐越要笑。这对我有点难(场内哄堂大笑),因为我平常讲话时表情比较严肃,今天我努力去做,尽量保持笑容,但不要让我笑得太勉强(场内笑),或者说笑得太可怕(场内笑),要是我笑得太可怕,还请多多关照。”
市民会话节目在1998年请过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做客,当时问及克林顿与女儿、老婆的相处情况,甚得观众好评,还获得美国艾美电视新闻奖。此次,主持人也问道:“听说朱总理什么都不怕,但是对于夫人劳安是除外的。您觉得您的夫人有什么地方令您感到可怕?”
朱镕基答道:“没有呀,她一点也不可怕。”顿了一顿,他笑了,“她很可爱。”(众人大笑)
主持人:“假如您夫人不在这里,您也是一样的回答吗?”
朱镕基:“当然,表里如一嘛。”(众人大笑)
在上述日本对话节目中,劳安不在对话现场,但就在隔壁演播室通过电视看朱镕基与市民对话。有记者记述说:当主持人提出“夫人有什么地方令您感到可怕”时,劳安的神情显得期待而又有点紧张,等着看他如何回答。听到丈夫说“她一点也不可怕”,劳安绽开了笑容;又听朱镕基补充了一句“她很可爱”,劳安也和大家一起笑出了声。
说起朱镕基与劳安夫妻俩的感情,了解他们的人,都众口一词地说“好得很”,听到总理丈夫对日本市民既是睦邻辞令又是真情流露的感想,劳安怎么能不发自内心地欢畅呢。
退休后“夫唱妇随”
2003年3月,朱镕基正式从国务院总理的职位退休。告退政治生涯后,他深居简出,低调异常,不再于公众场合露面。
与退休后的朱镕基接触过的人透露,现在的朱镕基,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称,他的心态也完全回复到平民百姓之状。以前,他当国务院副总理和总理的时候,屡次自我感慨身上的担子重,压力太大,日子不好过。如今,他无官一身轻,每天的日子过得自在而松弛。
朱镕基1928年10月1日出生。他是个遗腹子,还未从母亲腹中降生,父亲便已因病过世。10岁时,他母亲又撒手人寰。他从小被三伯父朱学方收养。朱学方喜欢京剧,会拉京胡,耳濡目染下,朱镕基也成了小戏迷。
少年时的爱好,成了朱镕基老年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镕基这个老京剧迷,变得愈老弥坚,拉胡琴已然成为他退休后的一大乐趣。而朱镕基的夫人劳安也是个京剧爱好者,她过去学过梅派和荀派唱腔。朱镕基夫妇二人在清华读书时,曾先后在清华京剧队当过票友。现在,当两人兴致都起时,会一起“妇唱夫随”地来一段京戏。
生活中,劳安对朱镕基的关怀无微不至,从起居到饮食。朱镕基离休前,只要不是必须,他都回家吃饭。朱镕基与毛泽东同是湖南老乡,众人皆知毛泽东酷爱吃辣,但朱镕基却不怎么吃辣,他吃得比较清淡,对湖南的笋子和干菜情有独钟。朱镕基不抽烟,不喝酒,身体运动基本以散步为主,讲究的是持久而非剧烈。
朱镕基进入晚年后,身体上难免有些小毛病。退休后,他做过一次小手术,切除了一个良性肿瘤。听说,这个小瘤子曾让劳安分外紧张,甚至让她寝食难安,当朱镕基的小肿瘤割下后送病理检验证实确为良性时,劳安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之前,其实所有知情者都认为那不过是个良性小瘤,不会有大碍,所以连中央有关部门都没有报告,但唯有劳安对那小瘤放心不下,直揪心到水落石出。
别看朱镕基以前严肃得吓人,现在他去医院看眼、看牙时,他人到哪里,笑声就跟到哪里,且谈笑风生的水平煞是了得,医务人员经常乐成了一团。医务人员反映,退休后的朱镕基很愿意聊天,喜欢像普通人那样东扯西拉。那次,他回忆与中共中央七常委一起去清华大学参加九十周年校庆的情景时,绘声绘色地表示,其他领导人进入会场的时候,掌声一般,他进去的时候,掌声雷动。他低头垂目,有意不看大家,但是掌声由不得他控制。他对此心中忐忑不安,诙谐地感叹,“这不是害我吗?”
朱镕基一旦聊起来,甚至有点刹不住……有时,他会自嘲地说,“现在不是怕我没时间聊,是我怕你们没时间聊。”而每次朱镕基的幽默,劳安都是最会意的听众。
(摘自《环球人物》2014年第30期,《各界》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