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父亲毛贻昌的“盘算”,毛泽东将来是要帮家里记账的。然而,这个小小的少年,后来却打出了与父亲截然不同的算盘。这个家的算盘,从此不再为生计和致富打响,而是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合为了一体。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工农 毛润之为工为农救国家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中共中央通知,毛泽东于1923年12月底离长沙经上海,赴广州出席这次大会,并由大会主席指定任国民党章程审查委员。
虽然此时孙中山以他的崇高威望,统领着国民党,但是国民党一大并不风平浪静,大会开幕的当天下午,孙中山宣读了大会的《宣言》稿,提交会议审查。
《宣言》是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撰写的,对孙中山历来提倡的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加上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4年1月28日上午,国民党一大讨论《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章程草案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成为跨党党员。而广州代表,国民党人方瑞麟针对共产党跨党,提出在《党章》第一章第二条后加上“本党党员不得加入他党”的条文,反对国民党内有跨党分子。很明显,这一主张是针对共产党跨党,反对孙中山的容共政策的。
方瑞麟发言后,李大钊当即予以驳斥。他在发言和《意见书》中恳切陈词:“我等之加入本党,是为有所贡献于本党,以贡献于国民革命的事业而来的,断乎不是为取巧讨便宜,借国民党的名义作共产党的运动而来的。”
国民党左派廖仲恺等人相继发言支持李大钊的意见,反对方瑞麟的提案。大会的第39号席上,坐着湖南代表毛泽东,毛泽东当即提出了主张——停止讨论,即付表决。
结果,方瑞麟的提案被否决,《国民党章程草案》终于获得通过,大会同意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是大会上十分激烈而又精彩的一幕。
当时,蒋介石也坐在会场里,但是他只是列席会议,这是毛蒋首次同席。1月22日,孙中山先生提名毛泽东为《章程》审查委员会的成员。1月29日,孙中山先生又提名毛泽东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候补委员。蒋介石此时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一口湖南话的青年,后来竟成了他最大的政治对手。那么,毛泽东是何时开始参加革命的呢?
1919年,就在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的第二年,文七妹患上了重病。半年后,文七妹在韶山病逝。
妻子的去世,击垮了曾经那样刚强好胜的毛贻昌,仅仅三个半月之后,他就因感染伤寒,在这个他倾尽了一生努力的家里,永远闭上了眼睛。
1921年正月,毛泽东从长沙回到韶山过春节。正月初八晚上,毛泽东把全家人喊到火炉边,围炉向火,一边品尝食品,闲话家常,一边教育全家人干革命。
在毛泽东的耐心开导下,二弟毛泽民和弟妹们懂得了“国乱民不安生”的道理,决心舍家为国,舍己为民。正月初十,毛泽东离开了韶山。三弟毛泽覃、过继的堂妹毛泽建也跟着走了。一个星期后,毛泽民和妻子王淑兰也带着孩子走出了韶山冲,投入革命的洪流之中。
1924年夏天,杨开慧和母亲一起,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上海毛泽东身边,住了半年多,因毛泽东身体不好,带着全家人回到韶山冲老家养病,毛泽东在家乡一边养病一边组织雪耻会,成立了中共韶山党支部。毛泽东去广州不久,杨开慧又带着孩子到了丈夫身边,在那儿住了一年多,湖南农民运动高潮中,全家又回到长沙,住进了望麓园的一所房子里。
逸仙仙逝举国致哀 庆龄龄少衷心护国
此刻,远在广州的孙中山正积极推进革命历程。
为他器重的救驾功臣蒋介石统领黄埔军校,侠肝义胆的廖仲恺辅助他建功立业,忠贞不渝的宋庆龄为他扶魂慰胆,共产党人的肝胆相照,这一切铸就了事业的发展壮大,万象更新。
然而,熟知医道的孙中山也清楚自己病魔缠身,而夫人宋庆龄也正卧床休息。孙中山心中充满了愧疚,那是在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时,有孕的夫人为掩护自己而导致流产留下了终身之疾。
在夫人的劝说下,孙中山于1925年1月26日入协和医院救治并实施手术,2月18日移居铁狮子胡同原顾维钧住宅休养。病榻上的孙中山自知天命难违,立嘱日:
余致力国民党凡四十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家嘱曰: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衣物、书籍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走完了他59个春秋的非凡之旅。
忽闻孙中山猝然仙逝,毛泽东不胜惊骇!在国共两党都重任在肩,熟悉两党状况的毛泽东不免产生“风雨欲来风满楼”的忧患。1925年8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廖仲恺因不屈不挠地奉行三大政策,密切地同中国共产党人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惨遭国民党右派杀害。
孙中山已去,填补权力“真空”乃国民党迫在眉睫的大事。1926年1月4日至19日,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毛泽东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出入意料的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一跃而登上国民党中央的高位——其举足轻重的黄埔军校势力和平叛救驾有功是他得势的资本。
作为军人,蒋介石当然明白乱世武力定天下,国民党的生力军在握,使他得势便猖狂,马上流露出对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中共产党人的不屑,并流露“必清共党”之意。得知蒋介石的“反共”之意,会未结束,国民党右派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抓捕了几名在政、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还扬言要赶走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指导工作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暗流涌动,一个大胆的想法使毛泽东为之一振:如果“两广”的军力联合,则可胜蒋介石之势力!想到这里,毛泽东立即起身去找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第二军党代表李富春讨论自己的意见。周恩来和李富春听了,都觉得“局势如此,只有一搏。”慎重起见,三人找到斯大林派来的苏共军事考察团,听听他们的意见,然而却遭到否定。扭转乾坤的时机丧失了!
原来,蒋介石得知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欲策动广州军政府联合桂系李宗仁抗衡自己,便将苏共军事考察团的负责人“保护起来”,之后又被撤回苏联。
毛泽东知道再也无力回天,遂离开广州,携妻小回上海去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毛泽东也退出了国民党。
当时,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回到上海,宋庆龄得知后,两人约好见面。客厅里,主宾拥抱、问候、落座,双双含着热泪看对方。正在这时,保姆进来通报:毛泽东先生在外求见。宋庆龄闻听一旺:“请他进来。”
客人走了进来。只见他:
浅灰色布衣长衫,尖口儿千层底布鞋,朴朴素素的一身打扮:颀长的身材挺拔伟岸,勾勒着健康之美;乌黑的长发中分左右,衬托着那张周正而洁净的脸;淡眉下一双女人般的大眼睛明快漂亮,和鼻口和谐、匀称’点晴之作的那颗痦子长在唇下方,使英俊中平添几分锐气。英雄中的美男子,美男子中的英雄。
原来,毛泽东是来向宋庆龄辞行的,并表示“润之会继续努力,拥护孙中山先生的治国大略,革命到底”!
毛泽东站起来要走时,保姆来报:“夫人,蒋介石先生来了。”
大家一愣。宋庆龄道:“他来他的——你们都不必回避。”然后让保姆去请蒋介石。
一身戎装的蒋介石看到毛泽东和何香凝.面露惊愕和尴尬,但很快微笑寒暄起来。当他得知毛泽东要离开上海,便道:“据党内同志反映,只要润之——当然还有其他共产党员,公开声明脱离共产党,我党之党籍自然恢复,职位亦恢复!”
毛泽东立即驳斥道:“蒋先生刚才是说笑话了!那不同样是违背孙中山先生的初衷?不是和‘三大政策’背道而驰吗?”
“既然共护国父之主张,统一到国民党旗下不是更好?”蒋介石狡辩道。
毛泽东怕蒋介石和宋庆龄有家事要谈,起身告辞。蒋介石不无揶揄地冲毛泽东一笑:“润之,后会有期!”
“宜早不肎晚!”毛泽东表示。
“润之,此话怎讲?”
“国共合作破裂而东西,如不修复,三五十年,共产党必得天下!”
此一别,拉开了国共两党斗争的序幕。直到1945年重庆谈判,蒋介石不得不与毛泽东平起平坐,是蒋介石此时做梦也想不到的……
那么,毛泽东离开上海,有何打算呢?
原来,早在1926年国民党二大上,毛泽东还主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任所长。这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领袖,为此后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开展打下了有力的基础。同年,毛泽东前往武汉创建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这期间,毛泽东更加深了对农民运动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更清楚深入地、客观地掌握了农村及农民的基本情况。随后,他走遍湖南的几十个县市,缜密地考察了各地农民运动的情况。1927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脱离国民党之后,便回到湖南长沙。
此时,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泽民之妻、毛泽覃之妻早已经成为秘密党员。可谓满门一色红!
1927年6月24日,中央决定毛泽东到比较安全的四川去工作,但毛泽东却要求改派湖南,被中央任命为湖南省委书记。毛泽东到长沙后,立即发动群众,采取一系列措施,组织力量同反革命进行斗争。
这时候,在武汉的陈独秀得到消息,害怕毛泽东的行动“破坏”了他与国民党右派的“合作”,急忙下达通知把毛泽东调回了武汉。7月15日,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政权在武汉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在其“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武汉地区的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
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毛泽东参加中央“八·七”会议后,作为党中央特派员,回湘改组湖南省委。
汪精卫在武汉对共产党进行大屠杀,而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在南昌城中发动了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去浏阳文家市领导秋收起义,部队称为工农革命军。杨开慧及孩子,寄居在板仓娘家。
然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军事上失利,义军所剩不过干人。毛泽东悲痛不已,本来打算打下长沙作为部队的落脚点,无奈部队伤亡惨重,暂时避难宁冈城,决计转兵井冈山。
毛彭合师井冈山 周朱欢聚瑞金城
主峰(海拔)九百九十九米高的井冈山,是罗霄山山脉中段的一处奇异地貌:环山围起九百九十九(平方)里沃土,是世界罕见的天然屏障,可谓“小天府”,称作茨坪。盆地里五井成局、八村虎踞,从井冈山进来却只有寥寥几条小道,隐蔽在崇山峻岭的古树杂草之间。参天大树可蔽日,遍地青竹能隐身,只有黄洋界一关是外通门户——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袁文才、王佐几百之众,山上王佐盘踞茨坪,山下袁文才把守茅坪,任凭官军多少次围攻都无功而返。
毛泽东决定派人先到井冈山同袁文才、王佐接洽、谈判,团参谋长韩庄剑自告奋勇前往。随后,袁文才派黄副官亲自和毛泽东谈判。不久,黄副官给袁文才带回来一个好消息,毛泽东的代表不但坦诚、友好,而且还答应送给袁文才一百五十条枪作为见面礼,而山上最缺的就是武器。袁文才一听就乐坏了,拍拍王佐的肩说:“你上山好好准备,迎接毛泽东的红军上山。”
这天清早,袁文才便带领黄副官等三五人赶往步云山白云寺,和永新县委负责人刘珍、王怀、贺敏学及县委妇女部长贺子珍见面,坦言有毛泽东率红军上山“有了盼头”。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队伍,来到了湘南地区。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当地农军的组织领导和配合下,发动了湘南武装起义。3月,在永兴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3月底,由于湘、桂、粤军的三路“协剿”,起义农军难以在湘南立足。为保存革命力量,除留一部分武装继续坚持斗争外,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农军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转移。
在毛泽东率部的掩护下,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于4月中旬抵达江西省宁冈县的砻市,与毛泽东统率的井冈山部队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接着在宁冈召开了中共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四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5月4日,在砻市广场举行会师大会,正式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建立(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
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毛泽东与朱德合璧,是历史的选择。
井冈山上战旗红。蒋介石眼盯着它不放是欲置其死地而后快。革命的武装力量向往它,则是毛泽东、朱德的英明和井冈山的战略地位:地理位置和政治的号召力。
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另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登场了!他就是平江起义的领袖彭德怀。几千条枪、两万义军之众,是当时唯一可以和毛朱领导的红四军相提并论的革命武装。当得到彭德怀要来投奔井冈山的消息后,朱德兴奋地拍案而起,“有了陈(毅)罗(荣桓)刘(伯承)林(彪),又来了彭(德怀),五虎上将啊!我这总司令的日子好过喽!”
毛泽东大手一挥:“好啊!我们一起去欢迎彭德怀!”
何长工、毕占云领着两个陌生人匆匆奔向红军司令部而来。毛泽东、朱德迎上去,没等何长工介绍,毛泽东上前和那位雄赳赳、身材结实的大汉握手问候:
“欢迎你,彭德怀同志!”
“你好,毛泽东同志!咦,我们见过面?”毛泽东热情地直呼其名的欢迎使彭德怀误以为“似曾相识”。
“你不是也认得出我么?我们这才叫一见如故嘛!”毛泽东乐呵呵地摇着彭德怀的手,“也叫缘分嘛!”
“缘分!缘分!”彭德怀哈哈大笑。
12月11日,两军在宁冈县新城镇召开合师庆典。少不了首长致词、代表们发言及放鞭炮、舞狮子等民间娱乐活动,胜过春节过大年。红旗红标语红袖标红绸舞……红红火火的革命火焰越烧越旺!井冈山一带成了享誉全国的革命圣地。湘、鄂、赣与井冈山接壤的国民党势力惶惶不安,警报雪片般飞向金陵。蒋介石大为震惊,忙布兵排阵,重兵进攻井冈山。而此时的中共中央指示前委:由彭德怀率平江起义而编为红五军的部队及王佐部留守井冈山,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向赣南进发,去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作为党的领导者的毛朱是遵守党的纪律的模范,无条件地执行中央决议,率部离开了井冈山。
迎接彭德怀、王佐的是严峻的考验:国民党集结十几倍于红军的兵力团团围定井冈山,分四路八方一起进攻井冈山!
彭德怀和党代表滕代远及王佐调兵遣将四面迎敌。将士们奋勇作战,伤亡重大。潜伏的挨过红军斗争的地主分子陈八斤暗暗联系国民党军,带他们从隐蔽的山路突进井冈山,使猝不及防的红军腹背受敌。战报送到蒋介石的案头,蒋介石大喜,嘉奖并命令“乘胜进剿,不留祸根”。湘赣鄂的国民党军首多年为井冈山之红军头疼,正是解恨出气的好机会,便命令大军倾巢出动上山。一时间,国民党军漫山遍野,蚂蚁上树般向井冈山推进!彭德怀不得不下令突围,暂弃井冈山。经过三个昼夜的浴血奋战,方杀开一条血路冲出重围!清点部队,只剩三干余人。
部队冒着大雪忍着饥饿向赣南行进。一路上屡遭敌人的围追堵截,部队不断减员,到宁都县境内时只剩下三百人、二百八十余支枪,子弹也所剩无几。在宁都县委的帮助下,彭德怀率部与毛泽东、朱德在赣闽边界会合。
在此后的与敌战斗中,彭德怀兼任红四军副军长,兵员迅速得到补充,故仍以红五军编制作战,与红四军珠联璧合,沉重、巧妙地打击了敌人,成为国民党反动派越“剿”越壮大的革命武装。后来,红军直逼闽西,攻占瑞金城。在战略家毛泽东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人民政府。毛泽东当选为第一任主席。
毛泽东权掌红都,制法令、倡民生、精武装、废旧习、立新制,使瑞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的新型政权。发动农民起来革命是毛泽东的英明决策,“苏区”的革命形势蒸蒸日上:打土豪分田地不在话下,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
这天,朱德、彭德怀二人到毛泽东的住所探望,贺子珍忙着烧菜招待。菜香酒满,毛泽东刚端起酒要敬,只见一位英俊潇洒的男子走了进来。朱德马上站起迎上去,又惊又喜,喊道:恩来!,忙向大家介绍:“这是周恩来同志……”
“晓得!晓得!”毛泽东放下酒杯和“客人”握手,“我们在广州国民政府就认识的。”
周恩来和大家一一握手、认识。周恩来说明来意:“是这样,中央派我到瑞金来有两个意思。第一,中央否决了让毛泽东、朱德离开红军的意见。中央相信毛泽东和朱德同志会把红军工作做得更好。”原来,此前有位“钦差大臣”到瑞金“传达”中央指示,要毛泽东、朱德离开红军。听到周恩来的话,众人这才放下心来。
鱼水情深沙洲坝 鸳鸯共游红军营
这天,毛泽东到连队深入基层调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现状后打马回城,路过一个叫做沙洲坝的小村子,看到男女老少抬的抬、挑的挑,在大道上拉开一条运水的长龙。警卫员小褚汇报说:“报告主席,由于沙洲坝没有水吃,乡亲们要到十里之外的地方去运水来吃。”
“是这样?”毛泽东道,“回城后你帮我找一下陈毅,叫他来见我。”
大嗓门儿的陈毅见到毛泽东“啪”地一个敬礼:“主席,陈毅前来报到!”
毛泽东道:“你陈毅会打仗,会写诗,还得会治水。瑞金城外有个沙洲坝,你去给它请个‘龙王爷’来怎么样?”
“是……请龙王爷?”陈毅想笑没敢笑。
“我见那个村子的老百姓,男女老少提的提、挑的挑,到十里之外去打水来吃,心里不是滋味儿!”毛泽东不紧不慢地说着,然后话入主题:“听说你的师里有个干农活的行家里手?”
“有啊,人送外号叫‘韩大能耐’!”
“那,你挂帅,韩大能耐当先锋,给沙洲坝村民挖口井取水吃怎么样?”陈毅道:“保证完成任务!”
几天之后,沙洲坝的老百姓们发现韩大能耐像模像样地在沙洲坝村外转了几个来回,像地质专家探矿似的,最后停在村边的一棵大树旁,用手中的铁锹往地上一戳,不容置疑地对跟随他的几个战士说:“就这儿啦!”
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忙起来。先是以韩大能耐戳铁锹的点为圆心,开挖个五尺见方的圆坑,圆坑内侧砌一圈儿砖壁,随着井的进深,砖壁跟着下延。瓦工则不断砌砖,井、壁同步进行。第二天下午太阳还高高的,井底下传来韩大能耐的喊叫声:“见水啦——”
果然,再运上来的泥水汪汪的。天摸黑,韩大能耐在井下宣布:“成功!”第三天,韩大能耐带战士们把井口砌得整齐、结实,又亲自动手做了辘轳,给乡亲们示范怎样用辘轳打水。示范的过程也是井水净化的过程。下午,沙洲坝的乡亲们便吃上了自己村子的井水。新中国成立以后,沙洲坝的乡亲们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成为美谈。
听了陈毅的汇报,毛泽东非常高兴,请朱德作陪,为陈毅置酒。贺子珍把菜端上来,对陈毅说:“我烧饭做菜手艺不行,没朱老总做得有味道。”陈毅乐呵呵地道:“改日咱们到朱老总府上尝他的辣子炒肉!你不知道吧?快喝上老总的喜酒啦!”
毛泽东笑道:“你可真是陈快嘴儿!才八成就要喝人家喜酒?”
“我陈毅是干什么的?观察家!主席,你们俩再给他二位推推力,老总这事儿就成了——老总啊!身边没个人照顾怎么行呢?”
“你们说得如此热闹,对方到底是谁呀?”毛泽东一边为大家斟酒,一边问。朱德还未开口,陈毅抢着“泄露”秘密:“康克清,女,江西吉安人……”
“就是敢从敌人手中夺枪、有红军‘女司令’称号的那位女英雄嘛!英雄惜英雄啊!”毛泽东笑眯眯地说。
朱德憨然一笑:“看来真是纸里包不住火呀!这点儿事你们都清楚呀?我坦白,我和康克清同志是产生了感情,一开始她还不怎么愿意……”
“现在愿意不就结了?”陈毅端起酒杯举向朱德,“借花献佛,先祝老总一杯!”
贺子珍插话道:“女同志哪像男同志一样地吐露什么,朱老总你多主动嘛!”
“陈毅同志,”毛泽东说,“要喝朱老总的喜酒,你的动作得麻利些……没忘了交代给你的任务吧?”
陈毅脑袋飞转马上道:“不就是协助咱苏维埃人民银行行长毛泽民同志搬迁印刷厂的事吗?人力物力都组织好了,就等朱老总一声令下!”
“我也借花献佛,”朱德举碗和陈毅碰碰,“那可是担负我们苏区货币印刷任务的秘密工厂,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来,干!”
朱德、康克清的新房就在军部朱德办公室里间。贺子珍亲自动手布置,贴窗花、吊花纸、摆家具——一床一桌两椅加条凳而已。只有床上的一条蜡染蓝花被是新的。毛泽东风趣地说:“不简单的朱老总,在再简单不过的新房里成百年好合,也是一桩传奇美谈哪。朱德同志,我可是给你带来礼物啦!”
婚礼就要举行。两个战士正往新房的大门上贴着喜联儿。这喜联儿就是毛泽东所说的礼物:
得知己大将军奋志 伴英雄奇女子建功
楣批是“革命姻缘”。
“妙字!”朱德赞赏。
“好缘。”毛泽东附韵。
大家好不兴奋,就在小院子里纷纷为朱德、康克清道喜。证婚人是毛泽东,主婚人是周恩来。贺子珍搀扶着新娘从“娘家”走进院子的时候,掌声响起来!只见康克清身穿一身干净整洁的红军军服,剪短了的黑发上,戴着红星八角帽,腰扎武装带,格外端庄秀丽、英姿潇洒。周恩来即宣布婚礼开始。
周恩来请朱德介绍恋爱经过。这是创新,是旧的婚礼仪式所没有的。戎马半生的总司令虽然有过四次婚姻经历,但要在众人面前讲恋爱经过还真有些别扭。他站起来犹豫了一会儿才道:
“毛泽东同志太褒奖了!我是个共产党员,一切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和康克清同志的恋爱是建立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共同奋斗的基础上的,没有现在青年们的浪漫,没有山盟海誓,共同将革命进行到底就是我们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掌声淹没了农家小院。周恩来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请新娘康克清讲话。康克清正值豆蔻年华,在战场上面对顽敌都不带眨眼的,但此时不免满是女儿羞涩,好不容易才说出一句话:“老总说的也是我说的……”周恩来看了,便宣布喜宴开始。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李立三、任弼时、王稼祥、罗荣桓、陈毅、林彪……及各界来宾纷纷向朱德、康克清敬酒。战士文艺宣传队还专为婚礼赶排了文艺节目。单口快板是根据“真人真事儿”编出来的:
说的是,骄阳似火三伏天,
战士们挑粮走山间。
你追我赶不觉累,
谁也不肯落后边!
肩上的扁担吱吱响,
脚下的草鞋飞一般。
队中有个老同志,
和年轻人一样走得欢!
他就是我们的总司令,
官兵一致美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