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萧劲光在党内斗争中,多次挨过暴风骤雨般的批判,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党组织生活不正常时期发生的。但是,也有一次发生在党内生活比较正常的时期,这就是在1942年10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上被批。多年以后,萧劲光大将回忆这段历史时,还既感到有该接受教训的成分,又感到委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萧、高因兵团政委一职不合
萧劲光和高岗,当时一个是直属中央军委留守兵团的司令员,一个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与留在陕北掌握军事大权的萧劲光产生了矛盾,主要是因为他认为萧劲光阻挡了他的“前程”,特别是在军队中的前程。
高岗从三边剿匪回来,中央决定让他暂时留在军委一局任代理局长,而当时萧劲光是军委参谋长,属于高岗的直接上级。高岗为此大为不满,认为自己是陕北红军的代表,只当个局长,地位太低,因此经常说怪话,工作也敷衍塞责。
当时有不少飞机在延安降落,为了确保安全,飞机场经常需要修理。有一次,萧劲光让高岗去督促快些把机场修好,结果由于高岗没有尽到责任,任务没能按时完成。萧劲光非常生气,把高岗叫去,狠狠地骂了一顿。
后来,高岗虽然官越当越大,掌握了边区党政大权,但军权却未到手。他虽然兼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政治委员等职,但这只是干八百人的地方部队,当时边区部队主要是八路军留守兵团,连毛泽东都说要靠留守兵团吃饭。因此,1939年秋当高岗见到中央军委任命萧劲光为留守兵团司令,政委职位空缺时,他就一心想当留守兵团政委,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
高岗想当留守兵团政委的事情,萧劲光也知道,但是高岗给他的印象并不好。据萧劲光回忆:“实事求是地说,当时我对高岗的印象并不佳,感到这个人政治水平低,眼光却很高,计较个人得失,品质也不好。”因此,萧劲光对高岗的要求持反对的态度。这之后,毛泽东却下手令让萧劲光兼政委。这样,高岗的希望就落空了。
在高岗看来,这次自己没有当成留守兵团政委而被萧劲光兼任,是萧劲光在背后使的坏。这便成了二人后来产生冲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高级干部会议上矛盾爆发
两人的矛盾终于在西北局第一次高干会议上爆发了。
1942年10月10日至1943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这次会议,是用整风的精神总结陕甘宁边区的历史经验,并检查陕甘宁边区的工作。在这次会上,高岗借整风之机向萧劲光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和指责。在高岗的鼓动、撺掇下,西北局和边区行政部门的一些同志,也对萧劲光和留守兵团的领导提出了苛刻的批评意见,说留守兵团“不尊重地方政府”,“闹独立性”,甚至有人把这些上升到“军阀主义”的高度,与张国焘的“军党论”相提并论。这严重挫伤了留守兵团一部分同志的积极性。
不仅如此,高岗还点名批评留守兵团司令员萧劲光,说他本位主义、个人主义严重。萧劲光见自己受到了高岗的无端诬蔑,一时受不了,袖子一甩,中途退出了会场。政治部主任莫文骅怕萧劲光出意外,告诉了时任领导整风运动的总学委副主任李富春,李富春立即到萧劲光的宿舍找他谈心,劝他正确对待批评,萧劲光这才返回继续参加会议。
萧劲光和高岗不和的事情,最终闹到了毛泽东那里。两人一个是地方大员,中央驻地也在其管辖之中;一个是军中大将,中央要靠留守兵团吃饭。在对两个人关系的处理上,毛泽东自始至终都非常尊重地方领导人高岗,而对萧劲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在高干会议上,两人再次发生冲突的情况反映到党中央后,毛泽东非常重视。为此,他专门召见了萧劲光、莫文骅、耿飚等留守兵团的领导。毛泽东在与他们的谈话中指出:“现在老百姓敢批评军队,是件大好事,说明我们边区的民主运动深入到群众中去了。军队离不开地方的支持。部队驻在哪里,就要尊重哪里的地方政府;军队和地方关系出了问题,军队首先要作检讨;军队和地方闹矛盾,军队要多作自我批评。这是一条原则,什么时候都必须坚持的原则。”
谈话近两个小时,毛泽东说得大家都心悦诚服。
萧劲光被迫向高岗道歉
在莫文骅等人离开后,毛泽东又与萧劲光作了个别交谈。毛泽东说:“你是个老同志,应该清楚我们军队的传统。部队在哪里都要尊重地方政府、尊重当地党组织。现在我们中央机关驻扎在这里,连中央决定的事情也要通过一下西北局,你留守兵团决定的事怎么能不通过西北局呢?”最后,毛泽东呵呵笑着说:“萧劲光,你是个大知识分子!”
听了这句话,萧劲光一愣,心想:我怎么能算大知识分子呢?仔细品味之后他才知道,毛泽东的话是一语双关:一是说像他这样系统地上过学,又出国留过学、喝过洋墨水的人,在当时部队里很少,当然应该算“大知识分子”;另一方面是提醒他,不要太书生气,办事情处理问题要注意灵活性,学会协调疏通各方面关系。毛泽东还劝萧劲光要经常出去走一走,到军队、地方政府以及军队和地方的领导同志中间走一走,加强联系,增进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萧劲光经过反思,向毛泽东认真作了检讨,并主动承担了事件的主要责任。他说:“军政、军民关系方面的问题,根子在领导,在我以身作则不好,对部队教育不够。”事后,他主动向高岗作了自我批评。整风会议后期,他又就这一问题专门作了检查,深挖了思想根源。
为了落实毛泽东的指示,特别是为了搞好与西北地方政府的关系,在会议还没有结束的1943年元旦前,萧劲光就责成莫文骅组织留守兵团政治部编写了《拥护政府爱护人民讲话材料》,对部队进行拥政爱民宣传教育。与此同时,他亲自主持起草了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并公布了包括10项内容的“爱民公约”,确定每年的2月5日至3月4日为拥政爱民活动月(这也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个拥政爱民公约)。
萧劲光的善意获得了回报。听说留守兵团研究起草了《拥政爱民决定》,边区政府很受启发,也立即行动,于1943年1月15日先于留守兵团发出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确定1月25日至2月25日为拥军运动月。在边区政府、留守兵团两个“决定”的指导下,陕甘宁边区的“拥政爱民”活动和“拥军”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毛泽东对这两个“活动月”十分赞赏,说这样搞很有意义,以后应坚持下去,年年搞。之后,“双拥”逐步形成制度,成为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据《世纪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