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三姐妹:人生三种不同的命运

2015-04-29 00:00:00
党史天地 2015年17期

江西省永新县贺氏家族中最有名的祖先当为明代文学家贺怡孙,到了20世纪20年代,贺家后生贺焕文的妻子一连生了二男三女,其中,大女儿叫贺桂圆(又名贺子珍),二女儿叫贺银圆(又名贺怡),小女叫贺先圆。人称“吉安红牡丹,永新三枝花”。

贺子珍:与毛泽东的悲情婚恋

贺子珍,原名贺桂圆,1909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黄竹岭村的一个书香之家。贺子珍生就一副悲天悯人的心怀,从懂事起就同情劳苦大众,嫉恶如仇,向往革命。1925年,16岁的贺子珍加入共青团,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北伐军开进永新县后,贺子珍成为该县第一任妇女部长兼共青团副书记。在永新县,她带头剪发,鼓励妇女放脚,积极宣传、推动妇女解放。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永新县国民党当局随即倒向蒋介石。6月中旬,永新县国民党右派收买当地土匪武装,夜袭县城,抓捕了包括贺子珍兄长贺敏学在内的80余名共产党员。贺子珍因被调到吉安任妇女部长未在永新而躲过一劫。

贺子珍赶往宁冈茅坪,找到贺敏学的同窗挚友“山大王”袁文才。此时已是共产党员的袁文才在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络“老庚”王佐,率领队伍与狱中党员里应外合,发动暴动,一举攻下永新县城,救出了被捕同志。随后,贺子珍随袁文才、王佐上山,成为井冈山上农民武装的第一位女战士。

1927年9月底,毛泽东率秋收起义残部到达永新县境内的三湾村,立刻引起井冈山上袁文才等人的警惕。为摸清毛部来路,贺子珍扮成村姑到三湾村打探情况,聪敏的她撕下工农革命军贴在农家茅屋墙上的标语,将其带回井冈山,使袁文才等人确知那是共产党的军队。恰在此时,毛泽东派人给袁文才送来亲笔信。受共产党人的影响,袁文才决定与毛泽东进行联系,遂派秘书陈慕平随同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前往三湾接洽“毛委员”。

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当天晚上,毛泽东会见了在茅坪附近坚持革命斗争的永新、宁冈、莲花三县共产党组织的“头面人物”,对其中容貌秀丽、气质超凡的贺子珍印象深刻。随后,在袁文才等人的推荐要求下,贺子珍被调到前委担任秘书。

由于贺敏学与袁文才的深厚友情以及在永新暴动等战斗中的团结合作,袁文才、王佐二人对贺子珍非常欣赏也非常信赖,把她当亲妹妹一样看待。在看出毛泽东、贺子珍互相有情后,袁文才、王佐从自身利益及“拴住”毛泽东的角度考虑,极力撮合毛泽东与贺子珍二人成婚。

1928年6月,毛泽东与贺子珍结婚。自此,毛泽东基本上打消了袁文才、王佐二人对他的顾虑,获得了他们更大的信任,工农革命军与井冈山农民武装的合作得到巩固,同时毛泽东也更好地团结了贺敏学等留在井冈山的永新共产党人,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

从大革命年代的“井冈之恋”,到成为红色根据地的“模范夫妇”,贺子珍和毛泽东在政治风雨中荣辱与共,在长征路上艰苦相依,一路到达延安。

贺子珍从少女时代就以革命为理想追求,但与毛泽东结婚后,整天做秘书,她忍受不了别人说她吃闲饭的闷气,有时候就与毛泽东赌气。毛泽东比贺子珍大16岁,贺子珍在毛泽东面前有些任性,毛泽东有时好言相劝,有时也不耐烦地吵架。

在争吵中,当“家长”权威不管用的时候,毛泽东就用领导权威进行压服,他威胁贺子珍要开除她的党籍,屡次对贺子珍口头处分。毛泽东注重自己的领袖形象,贺子珍却依然继续着长征前的任性,毛泽东开始不理会贺子珍的吵闹,后来干脆搬到另外一间窑洞去住。毛泽东对贺子珍吵架的不应战,使她伤透了心,她认为毛泽东变了,对她淡漠、疏远了。

一天,贺子珍发现毛泽东又走进了史沫特莱的住处。她进门一看,他们正谈笑风生,毛泽东和吴光伟挨着坐在一起。贺子珍顿时火起,打了吴光伟,史沫特莱又打了贺子珍。

毛泽东十分尴尬,拉开了几个混战的女人。贺子珍十分委屈,再加上浑身的伤痛,在与“洋学生”的比较中对自己知识水平的不自信,使贺子珍终于下定决心,暂时离开毛泽东,到外面去治伤、学习。然而,这一走彻底改变了贺子珍的人生。

贺子珍选择了出走,想等风平浪静之后再以一个全新的面目回来重塑受伤的自尊。毛泽东想尽办法劝她回归,甚至动用领袖特权,以组织的名义,发电报让在新疆候机去苏联的同志全部返回延安。而所有这些努力,对贺子珍来说,都无济于事。生活寂寞,繁重的革命工作造成的压力无处释放.多种因素化合,都成为了毛泽东再婚的理由。李六如的妻子王美兰回忆道:“贺子珍是1937年走的,那年的春节,毛主席过得很孤独。除夕那天,是他同李六如和我三个人一起度过的,他的情绪并不好。”

在贺子珍离开延安之前,江青已经来到延安。江青“相貌出众,才华出众,风度出众。五官轮廓分明,皮肤细腻白嫩。她写得一手好字,草书有怀素之风。她懂英语,能看外文原版书”。李敏第一次见到江青时发现,“自己的妈妈与江青相比,竟是十足的土包子。”

1938年10月,贺子珍抵达苏联,毛泽东去了一封要她回归的电报。11月,毛泽东与江青再婚。等贺子珍回到中国,已经是1947年,与她离开的1938年相比,早已物是人非。

此后,贺子珍长居上海。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江青还没有到庐山,毛泽东想见贺子珍一面。在曾志、水静(杨尚奎之妻)、朱旦华(其前夫是毛泽民)的协助下,毛泽东与贺子珍终于见了一面,这是他们自1 937年分别后22年来的第一次见面,也是他们活着时的最后一次见面。见面前,毛泽东向曾志、水静、汪东兴询问了贺子珍的精神状况,在得知贺子珍精神正常后终于下定见面的决心。

贺子珍做梦也没想到在这个时刻能够见到毛泽东。她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痛哭失声。毛泽东问起贺子珍在苏联的情况,贺子珍讲了一些。

毛泽东听后,轻轻地叹了口气,说:“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你到了兰州,我打电报给谢觉哉同志,请他劝你回头,可你就是不回头。”毛泽东说这句话的时候,神情凄然。贺子珍眼睛里充满着惆怅和柔情,眼泪禁不住又流了下来。她哽咽地说:“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两个人沉默了好久。

贺子珍忽然提醒毛泽东:“当心有人害你,当心王明这样的人害你。”

毛泽东听了觉得好笑,点点头道:“我会注意的,你放心。”

他们在一起谈了一个多小时。毛泽东站起来说:“时间不早了,我们明天再见面,再谈谈。’

后来,毛泽东无奈地对水静说:“不行了,脑子坏了,说说就乱了,答非所问。”

水静盯着毛泽东苍白的脸,不知说什么好。

“她很激动,你要注意她的情绪,”毛泽东夹着烟的手朝水静点了一下,“明天你就送她下山,下山以前,你一步也不要离开她。现在她已经知道我在山上。她出去会乱跑的,碰到熟人,很不好。”

贺子珍见完毛泽东后十分亢奋,以为还能再见一面,没想到第二天就被强行送下山。贺子珍再次犯病,后来在李敏的陪护下才逐渐恢复。

1949年后,贺子珍几次想到自己为之浴血奋斗的革命政权的首都北京看看。第一次没有成功,因为组织上不让她去,结果在进北京的门户——天津呆了几乎一个夏天。视党籍如生命的她最后不得已,只好在组织的安排下到了上海。

“文革”中,以“防止贺子珍的不良影响扩散”为名,组织上把贺子珍与社会隔离开来。1979年,在“文革”已经结束3年、贺子珍已经偏瘫两年之后,报纸上终于第一次登出了贺子珍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消息和照片,贺子珍终于重见天日。她想看看首都北京的愿望,也在新中国成立30年后终于得到了组织的批准。她还被允许到纪念堂去看毛泽东,然而,已经是天人永隔。

贺怡:毛泽东的妻妹、弟媳

贺怡生于1911年,她出生时,正是大雪之后,满地白雪辉映着皎洁的月光,入眼是一个银样的世界,父亲贺焕文就给她取了个乳名叫“银圆”。

贺子珍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动,对贺怡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1926年6月,贺怡随姐姐进入平民夜校学习,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7月,贺怡加入了共青团组织,成为永新县第一批共青团员。

此后,她和担任共青团永新支部书记的姐姐贺子珍一道,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在青年中发展团员,扩大共青团组织。由于贺怡工作积极、革命性强,1927年3月由刘真、刘作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党组织决定派贺怡去吉安第四女中读书,以读书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

1929年2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井冈山辗转来到吉安东固,贺怡与姐姐贺子珍久别重逢,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团聚了。红四军在东固休整几天后,又要行动了。这时,贺怡接到赣西特委的通知,要她去担负一项特殊任务。

原来在红四军31团3营担任党代表的毛泽覃因在赣南大庾战斗中腿部负伤,不能随部队行动。党组织经过研究,决定让他留下来担任中共赣西特委委员、东固区委书记,一面养伤、一面工作。

为了照顾和掩护毛泽覃,赣西特委特别指派贺怡照料和护理毛泽覃。贺怡以前没有见过毛泽覃,但听姐姐说起过,他是姐夫毛泽东的二弟,与毛泽东长得很相像,是一位年轻有才干的红军干部。贺怡二话没说,高兴地接受了任务。

毛泽覃被安排在红军家属王大娘家中,贺怡接受任务的当天,就到了王大娘家。王大娘笑吟吟地说:“毛书记,你还不认识她吧,她可是我们东固山有名的快嘴婆、能干婆,你们还是亲家哩。”

毛泽覃正感疑惑,贺怡落落大方地自我介绍:“我是贺子珍的妹妹,叫贺怡。”

“啊,你就是贺怡,我就说看着怎么有点面熟呢。”

毛泽覃在养伤期间,得到贺怡的精心护理,心情愉快,伤好得很快。

贺怡炽热、活泼、开朗的性格给他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贺怡对眼前这位年轻英俊的红军干部也由衷地产生了好感。两人虽已情愫暗生,但都隐藏在各自的心底没有表白。毛泽覃伤好后,回到东固区委工作。

1931年6月,毛泽覃调任永(丰)吉(安)泰(和)特委书记,贺怡这时任永吉泰特委委员兼保卫局长.不久又负责了妇女部工作。

贺怡自两年前护理毛泽覃以后,虽然与毛泽覃也多次见过面,但毕竟不常在一起。现在,两人又同在特委机关工作,贺怡与毛泽覃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在工作上互相商量研究,生活上互相体贴关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两颗早已相互爱慕的诚挚的心终于撞出灿烂的爱情之花。

1931年7月20日,经党组织批准,毛泽覃与贺怡结为伉俪。婚后,他们心心相印,互敬互爱,感情甚笃。1932年3月,公略县委成立,毛泽覃任公略县委书记,贺怡任县委妇女部长。9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后来不幸在战斗中失散。

主力红军长征后,毛泽覃担任了中央苏区分局委员和红军独立师师长,率领红军游击队转战在闽赣边界。组织上考虑贺怡怀有身孕,同时她父母和女儿小英子(后来寄养在一老乡家,老乡迁居,遂下落不明)需要照料,决定贺怡不随部队行动,而是去白区坚持斗争。

到赣州河西后,贺怡改名为贺一,领导河西的地下党工作。1935年5月,贺怡生下了一个男孩(即贺麓成)。

毛泽覃在会昌与贺怡分别后,率红军独立师转战在闽赣边界、武夷山区。敌重兵对独立师实行重重包围和封锁,红军部队处于极其艰难的斗争环境中。1935年4月25日,毛泽覃在队伍被敌军冲散后,率部分战士来到瑞金县黄鳝口一个名叫“红林”的山中,山上有个名叫黄田坑的小村,毛泽覃和战士在村后一个纸槽房里宿营。第二天清晨,敌军在叛徒带领下包抄过来,毛泽覃在突围中为掩护战友而中弹牺牲。

毛泽覃牺牲的噩耗,不啻是个晴天霹雳,贺怡牢记毛泽覃生前的嘱咐,强抑住内心的悲痛,揩干眼泪,继续投入到对敌斗争中。

1940年6月30日,贺怡在韶关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狱中,贺怡怒斥国民党反动派是假抗日、真反共,是民族的败类、历史的罪人!国民党反动派恼羞成怒,对她施以酷刑,逼她供出中共广东省委及各地党组织的活动情况。

贺怡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坚贞不屈,不吐半个字,保住了党的机密。敌人不肯放过她,对她进行长时间的折磨。她为了保持革命气节,毅然吞下一枚金戒指,准备以死来抗议敌人的暴行!片刻之后,贺怡胃痛如刀绞,但是,贺怡奇迹般地没有死,她竟在不医不治的情况下生存了下来。

贺怡被捕的消息传到中共中央,周恩来极为关注,亲自致函国民党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何应钦,进行交涉。在周恩来的斡旋下,中共中央用俘虏的国民党将领将贺怡换了回来。贺怡出狱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贺怡到延安后不久,便见到了毛泽东。贺怡向毛泽东汇报了自己的情况,毛泽东关切地说:“贺怡,你现在身体不太好,先到中央医院找傅连暲同志检查一下,好好治病,等恢复健康后,再考虑工作。”

贺怡来到延安中央医院,当时医院仅有一台X光透视机,经透视发现贺怡胃内有一金属物,即吞下的金戒指,已与胃黏膜壁结合。

医生建议通过做手术取出胃中异物。按医院规定,手术前必须有亲属签字。当时贺怡的姐姐贺子珍已去苏联,哥哥贺敏学在新四军,丈夫毛泽覃牺牲了,父母均已去世,她身边没有亲人。

此事报告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想了想,说:“她是贺子珍的妹妹,又是泽覃弟的爱人,我也算得是她的亲属吧,为了贺怡同志能够多活些年,为革命再做工作,这个字我来签吧!”他提笔在贺怡的手术报告单上写上“同意手术医治。毛泽东”几个字。

手术前,毛泽东为了让贺怡养好身体,特地把自己的马夫派去照料她,马夫为贺怡还养了几只鸡。手术以后,毛泽东也经常去医院探视她。

1942年春,党组织根据斗争需要和贺怡本人意愿,安排她到新四军军部工作。此后,她在陈毅军长的领导下,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与英勇的抗日健儿一道驰骋在大江南北。

抗战胜利后,贺怡回到陕北,进入中央党校学习。艰苦严酷的斗争环境、长期忘我紧张的工作,使得贺怡伤病缠身,身体虚弱。党校毕业后,组织上为了照顾她,安排她到中央机关,边工作,边休养。

1948年年底,贺怡得知姐姐回到了祖国,正在沈阳,十分高兴,到中央组织部开了介绍信,一路辛苦来到沈阳。这对离别14年的姐妹终于相见了。

毛主席和贺子珍长征前夕留在赣南的孩子小毛下落不明,多年以来一直是贺怡的一块心病,她内心经常感到不安,想尽早寻找到。1949年11月21日,贺怡去赣南寻找小毛未果,返回吉安途中不幸发生车祸身亡,灵柩安葬在吉安市天华山烈士墓。

贺先圆:牺牲时年仅14岁

贺先圆是贺子珍最小的妹妹,在姐姐的影响下,她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革命思想,并担任了永新根据地儿童团团长。

1926年,在大革命浪潮推动下,永新城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反封建的思潮一涌而起,辫子也被革命派当作满清贵族和守旧的标志。贺子珍想,要革命就要铲除封建残余,现在男女平等,男的都剪了辫子,留了短发,我们妇女为什么还要拖条辫子呢?我也要留短发。于是,贺子珍决定带头剪发。

一听贺子珍要剪发,两个妹妹贺怡和贺先圆马上支持。说时迟那时快,“咔嚓”一声,贺子珍下了剪刀。贺先圆一看大姐的长辫突然之间没了,左看右看不习惯,说道:“大姐怎么看起来像个男孩啊?”

贺怡直问:“先圆,好不好看?”

“好看,好看。”

贺怡又说:“如今,你也是儿童团长了,大姐带了头,我们也剪了这猪尾巴吧。”

“好哇!”贺先圆马上赞同。

于是,她们对着镜子,一下子剪了下来。然后,三姐妹又相互把头发修成短短的,变成了五四时期的那种女学生头。贺氏三姐妹一夜之间全剪了辫子,成为县城一大新闻,当她们走在街上时,行人望着她们的头发,交头接耳。贺子珍和妹妹全不理会这些,昂着头,大方地去走自己的路。

1927年,永新县发动武装农民革命。贺先圆的兄长贺敏学被推举为中共永新县委书记、永新县革命委员会主席。随后,宁冈、安福、莲花和永新四县农军组建成赣西农民自卫军,王新亚任总指挥,袁文才、王佐、贺敏学任副总指挥,贺敏学还兼任党代表。

农军会攻永新的胜利,令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慌了手脚。他急忙从吉安调一个正规团的兵力,由团长祝容枝率领攻击永新县城,妄图一举扑灭赣西革命烈火。国民党驻军第八师二十四团团长祝容枝得到电话急令后,立即率全团人马,连夜狼奔豕突地赶往永新。

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袁文才与王新亚、王佐等商量,为了保存农民自卫军的实力,决定按计划分路撤退。贺氏兄妹和各路农军连夜撤离永新后,天将破晓时,敌军就开始攻城了。结果,祝容枝没伤一兵一将,便轻而易举地“破”了城。

祝容枝占领永新的头3天,就抓了187人,杀掉123人。但是,刘枚皋和永新的地主豪绅还是不罢休。刘枚皋恶狠狠地说:“非要抓住贺氏姐妹全家不可!”此时贺焕文夫妇及贺氏兄妹全已逃离了永新。刘枚皋四处打探,探知贺先圆还在永新,并住在其舅妈家,马上派人把贺先圆抓了起来,残忍地把她的双眼挖去。贺先圆被害时年仅14岁。

贺先圆牺牲后,敌人并不解恨。他们称贺子珍、贺怡的老家黄竹岭是土匪盗贼窝,多次派兵到黄竹岭血腥掳夺,乱抓乱杀,甚至还干起了挖祖坟的缺德事。贺氏家族的房子都被放火焚毁。贺子珍的3个堂兄贺敏亮、贺敏克、贺敏文及两个堂嫂李四莲、杨三英等先后有数十人惨遭国民党杀害。

(据《文史月刊》《党史文汇》《永远的井冈山》《贺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