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宋学义的最后岁月

2015-04-29 00:00:00
党史天地 2015年24期

狼牙山惊心动魄的一跳

往西远远眺望莲花峰,便是五壮士跳崖处。只见陡崖直落,毫无遮挡,四面山环绕出一个山谷,山下群峰犹如利剑般直指。别说跳,就是看一眼也让人心惊胆战。

1941年,五壮士在狼牙山的纵身一跃,被定格在伟大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上。

在狼牙山战斗打到最后的时刻,班长马宝玉对宋学义说:“在这次战役中你们表现得很好,如果能够活下来,我会向组织提议做你们的入党介绍人。”

听了班长的话,宋学义顿时泪流满面。最终,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宋学义与副班长葛振林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据史料记载,当几百名日军冲上悬崖顶,发现与之激战近一日的对手只有5个人时,他们就在悬崖上整整齐齐地排成队,面对5人跳崖处三度折腰。

五壮士中的班长马宝玉是蔚县人,历史也并没有忘记他。在蔚县县城东环路上有马宝玉像,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宝玉小学、马宝玉中学,英雄的形象早已刻在每个人的心上。

葛振林一直战斗到抗美援朝

在狼牙山主峰棋盘坨峰顶上,高高矗立着五勇士纪念塔,塔身五层,象征着5位勇士,塔身正面嵌有聂荣臻题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9个金色大字,塔身底部镶嵌着五勇士汉白玉浮雕像。

1986年,已经69岁的葛振林坚持要到山上看看,走到半山腰便没了体力,他手指远处的棋盘坨主峰,半晌说不出话来,眼睛湿润了。抚今追昔,思绪万千,他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烽火硝烟的战场。

当年,葛振林跳下山崖后,身子不断地碰撞着树。求生的本能使他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去抓树枝,手被划伤多处之后,他终于被并排的几棵小树挡住。敌人胡乱地向崖下放枪,子弹呼呼地从葛振林头上飞过。敌人走后,葛振林与宋学义用尽力气往部队撤退的方向爬。两人被当地群众救起,在伤愈后同到抗大二分校学习深造。

壮士的辉煌,不止在狼牙山上。

葛振林是曲阳县人。跳崖之后,他的革命生涯并没有结束。抗战结束直至建国初,葛振林历经天津、张家口、太原战役,参加了江西剿匪战,最后一役是抗美援朝。

“我养好伤,拿起枪,继续奔赴战场。先后参加了十六七次战斗,立过功,受过奖,组织上还送我到学校学习。我文化浅,但我要克服这些困难。几十年来,一直激励我的是狼牙山崖下牺牲的战友……”葛振林曾如此深情回忆。

葛振林把晚年的大部分精力用在关心青少年成长上。他曾任衡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担任衡阳市20多所中小学校、全国近200家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并先后应邀到全国十多个省市的部队、机关、学校、厂矿以及监狱、劳改农场等单位,做报告400余场次。

虽然葛振林很少向中小学生忆述狼牙山那一幕,但每次他都叮嘱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好条件,好好学习,祖国的江山打得多不容易啊!”

2005年3月,葛振林逝世。同年3月25日,葛振林骨灰安葬在衡阳市烈士陵园。

寻找英雄宋学义

与戎马一生的葛振林不同,五壮士的另一位幸存者宋学义因伤势过重,1944年转业到易县北管头村,他在那里生活了3年,还娶了当地姑娘李桂荣为妻。1947年返回家乡河南后,担任北孔村党支部书记。此后20余年里,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从不向政府要待遇,也不跟人提打鬼子跳崖的事,只是闷头带领乡亲们干革命、搞生产,艰苦创业。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不知道他就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宋学义的老友、曾长期在沁阳任职的老干部张贺兆说:“要不是1951年的全国寻访英雄活动,人们或许就永远不知道他的下落了。”

张贺兆通过查找伤残军人花名册,在北孔村找到了宋学义。多年后,他仍然记得那个深秋天气里,自己第一次见到的宋学义:夹衣,单裤,穿着露脚指头的鞋子,拦腰扎一条草绳,腰驼得厉害。

张贺兆上前套话,宋学义随口道来,参军打仗的重要经历都对上了,可张贺兆一提及1941年反扫荡,宋学义就把话题往别处岔。

最终,还是宋学义的妻子李桂荣趁他被村里叫出去办事时,拿出了一枚奖章—————上面刻有“坚决顽强”4个大字—————这才使张贺兆对宋学义的身份确定无疑。

这正是杨成武将军代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颁给宋学义的。而杨成武亲手为宋学义佩戴奖章时的照片,也保存了下来:照片上,年轻的宋学义紧抿着嘴唇努力挺直着腰板,只是他的身后,必须有人搀扶。

跳崖之后,宋学义的腰就再没能直起来。宋学义的左眼也在跳崖时被树枝刮伤了,人走到近处才能看清楚。身体上的伤残,正是宋学义当年早早离开部队解甲归田的最直接原因。

他想得最多的是乡亲

在宋福保的记忆里,一直当村干部的父亲虽有伤残补助,却很少拿回家里,“他都拿给村里的贫困户了”。由于家里人口多,缺少壮劳力,在村里,宋学义家的生活水平一直算中下等。

“他提出的最后一个要求,是开封介绍信。”

1970年10月,张贺兆下村办事,在北孔村见到宋学义时不由吃了一惊—————几个月不见,老宋瘦了好多,脸色发黑,目光倦怠,“说肚子疼,老用手捂着。”“疼得厉害,他就掏出两片止痛药吃。就是这时候他要求我给他开个介绍信,想去洛阳拖拉机厂给村里要台拖拉机。”张贺兆回忆。

宋学义在洛阳受到了热情接待,4场报告“换”回了一台在当时还颇为珍贵的拖拉机。可是,宋学义个人的事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即使后来一个女儿患上小儿麻痹四处求医时也没有,最终女儿下肢致残。

宋学义也曾参加全国劳模大会、全国民兵大会,担任过公社委员、县委委员等职务,甚至还被毛泽东主席请进中南海家里吃过一顿饭。

“他不是没机会进一步。”沁阳的老干部们这样说,但他就是一直在家乡北孔村担任村支书。在他的带领下,北孔村实行了盐碱改造,从原来最穷的要饭村,变成了全县最好的村。

宋学义就是这样,洁身自好到了刻意回避自己名字的程度。可是他也有喊着说自己是“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1959年,宋学义到河南滑县开会,适逢河堤决口,在场的群众手足无措。宋学义当场跳进水里大喊:“我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大家听我指挥,没带工具的下水,挨个坐在决口处筑成人墙。”人们顿时跟着扑通扑通都跳了下去,用身体堵住决口。

“文革”开始,宋学义因为20多年前狼牙山的那一跳,遭到从未有过的冲击。

1971年6月26日,宋学义因肝癌在郑州去世。1979年6月25日,宋学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摘自《河北日报》2015年6月19日、2011年6月28日,姜艳、刘荣荣、朱艳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