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孤军英雄遭暗杀

2015-04-29 00:00:00
党史天地 2015年24期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

1937年10月18日,谢晋元给连襟张萍舟写了一封家书。萍舟吾兄:

九日示悉,昨日上函谅达。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希释念可也。

弟十年来饱尝忧患,一般社会人情世故,影响于个人人生观,认识极为清楚。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望勿以弟个人之安危为念。

中民弟十月十八日

至10月26日,上海大部陷落敌手。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时任国军中校团长的谢晋元率一个营的兵力(共411人,为迷惑敌人,谢晋元曾对外宣称有800人),留守上海闸北狙击敌人。

面对数万日寇在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的疯狂进攻,谢晋元带领的这支孤军始终奋勇杀敌。他们在四行仓库与敌激战4天4夜,击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毙敌200余名,日军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这就是当时那段广为流传的“八百壮士”孤军抗敌的悲壮历史。

至10月30日,大部队突围成功。掩护任务完成后,谢晋元接到国军统帅部命令撤退到上海公共租界。没有想到的是,孤军一进入租界,日军就向租界当局施压。结果这只孤军被英军缴械,被安置在胶州路的一座废弃军营(史称“孤军营”)内。名义上虽不是战俘,实际上和战俘一样失去了所有自由。

被看押期间,谢晋元教育战士们要不失军人精神,加紧操练随时准备重返战场杀敌。在上海各界力量的帮助下,孤军建起了宿舍、厨房、礼堂、球场等生活设施,并且还开办了制皂、织袜、毛巾等小作坊。所得收入除补贴生活外,全部用于支援抗战。

1938年8月11日晨,为纪念“八·一三”抗战一周年,“孤军营”全体将士破例升起了国旗。此举遭到租界当局和万国商团外籍军队的干涉和围攻。

为保卫国旗,战士们赤手空拳与敌肉搏,4人牺牲,100余人受伤。当日下午,孤军被送往外滩中央银行大楼幽禁。为反抗租界当局的暴行,谢晋元发动绝食斗争。在上海爱国同胞的积极声援下,租界当局最终做出让步,将他们送回“孤军营”,奉还国旗,抚恤死难壮士,并公开道歉。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权。日伪企图劝降谢晋元,遂指使汪伪政权的“二号人物”陈公博亲赴“孤军营”劝降。谢晋元当面将委任状撕毁,将陈公博骂得狗血淋头落荒而逃。后来,陈公博并不死心,又多次“好言相劝”,谢晋元终不为所动。见谢晋元如此“不识时务”,日伪又策划了对谢晋元的暗杀行动。

1941年4月24日晨5时,谢晋元照例检查官兵早操,发现郝鼎诚等4名士兵迟到。谢晋元将他们叫到一边训话。孰料,此4人已被日伪收买,蓄谋已久的4人趁机行刺。可叹一代抗日名将谢晋元就这样倒在叛徒的匕首下,时年36岁!

谢晋元遇害的消息震动了全国,上海各界人士自发前往吊唁者达6万余人。国民政府通电追认谢晋元为陆军少将。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28日,日军突然攻入“孤军营”,将手无寸铁的孤军340余人全部俘获。日军原打算将其改编为伪军,遭到断然拒绝后,又企图将他们杀害。不过慑于这支军队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军最终未敢动手,后将他们分散押解到浙江诸暨、南洋的新几内亚等地做苦工。

抗战胜利后,孤军幸存者从各地陆续返回上海,总计100余人。他们请回谢晋元的遗孀凌维诚,沿老团长的陵墓四周搭棚居住,誓为老团长守灵。

(摘自《党史文苑》2013年第21期,龚知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