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钰:死到沙场是善终

2015-04-29 00:00:00
党史天地 2015年24期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李家钰

李家钰,字其相,1892年出生于四川蒲江。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大举入侵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爱国心异常强烈的李家钰立即电告南京政府,请缨杀敌。

1938年3月至5月,李家钰奉命率第47军,在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配合下,连续猛攻并收复了被日军侵占的晋南平陆、芮城、安邑等县城及原八路军据点多处,战绩卓著。

李家钰率军在山西作战两年多,与八路军协同配合,共击毙、击伤日军1.5万余人。与此同时,第47军也伤亡1.5万余人。1939年冬,李家钰因战功卓著,升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统辖第14、17、47军。

1940年春,李家钰获悉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赴洛阳开会途经其驻地时,曾派一个连的兵力前往迎接并设宴款待。当晚,朱德就团结御侮,抗日及民主等问题,同李家钰促膝交谈至深夜。朱德问李家钰:“若他日受命与我军兵戎相见,何如?”“我当像晋文公退避三舍再战。”李家钰的回答,让朱德非常感动。翌日清晨,朱德一行跨越晋(城)博(爱)公路日军封锁线时,李家钰特意增派一个加强连的兵力,掩护朱德顺利过境。临走时,朱德送给了李家钰一本八路军密电码,并与李家钰兄弟相称,共同明志誓将日军赶出中国。

1940年4月,李家钰指挥第36集团军在晋城以南天井关一线给予日伪军重大杀伤,毙伤敌1000多人。李家钰所部第104师,曾一度克复陵川县城。1940年至1944年春,李家钰部担负河南陕县、渑池、灵宝、阌乡一带黄河防务。期间,李家钰曾多次派出部队配合八路军及抗日游击队,渡河北抗击晋南一带日军,毁堡毙敌,夺获武器装备多件。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战前线慰劳团来灵宝县李家钰部驻地劳军,李家钰亲书字幅“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以明为国报效之心志。

1944年春,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豫湘桂大会战,同时强渡黄河。在许多国民党将领都不愿意抵抗的情况下,李家钰挺身而出,对其他部队主官表态:“吃了河南老百姓4年饭,现在不能见了日本人就跑。日本人有什么可怕的?我们川军愿殿后!”李家钰严厉治军,赏罚分明,亲自督战,士兵士气高昂,奋不顾身。战役结束,一个个受伤官兵互相搀扶着撤退下战场。有个连长断了一条腿,拄拐杖走到李家钰跟前哭着说:“总司令,我不要钱,我要打日本人!我不离开你们,我还可以打仗,死我也要死在战场上!”

会战之初,中国军队已经通过情报得知日军将要发动攻势。在3月份的洛阳军事会议上,李家钰即向蒋鼎文建议:“与其等敌来攻,不如先发制人,使用飞机轰炸邙山头(日军在黄河铁桥南端的阵地),并继之以佯渡,以牵制之。”

5月17日傍晚,李家钰率总司令部进入陕县。他将部将召集起来训话:“大敌当前,我们经过浴血奋战,伤亡惨重,弹尽粮绝。目前,日军又在陕州、灵宝截断后路。越是生死攸关之际,越要沉着冷静、遵守军纪,再饥饿也不能擅入民家抢劫。违犯者,就地正法!”李家钰训话完毕,参谋长张震中下令枪毙了一个抢劫农民财物的国民党士兵,张贴罪状,晓谕官兵。此举让官兵肃然,为百姓所称道。

5月21日,李家钰率部出发不久,在陕县秦家坡遭遇日军第1军第69师团突袭。李家钰沉着指挥部队应战,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时年52岁。第36集团军将士派敢死队队员从日军手中抢回了李家钰的遗体,在秦家坡就地掩埋。

在撤退中,为鼓舞士气,李家钰曾写诗赠予部下:“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疆场是善终。”不料,李家钰自己率先实现了诺言。

(摘自《文史春秋》2013年第11期,何立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