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上高会战打出彩

2015-04-29 00:00:00
党史天地 2015年24期

宁死沙场,不丢寸土!

———王耀武

1937年12月初,王耀武率51师参加南京保卫战,奉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的命令,负责淳化镇、牛首山一带的防御。此役从12月7日开始到13日结束,中国军队顽强地抵抗6天,终因武器悬殊而撤退。

由于战役指挥的失误,中国军队撤退时十分混乱。王耀武率部队殿后,维持秩序,但他到了长江岸边已经无船过江。非常紧急之时,军长俞济时派副官带一只小火轮来接,才得以脱险。51师官兵渡江到达浦口时仅剩4000余人,损失过半,不久即调至湖北沙市休整,补充兵员。

1938年7月,该师奉命参加江西之万家岭会战,51师、58师协同其他部队与日军激战数周,伤毙日军4000余人,取得万岭战役的胜利。战后,王耀武升任74军副军长兼51师师长。

1941年春,王耀武率部参加了著名的江西上高会战。上高县城为赣北重镇,日军侵占武汉后,赣北成了江南防线的第一线。日军企图发动所谓鄱阳扫荡战,攻克上高、高安等镇,摧毁赣江、抚河两条流域间的中国军队。为此,日军制定了“鄱阳扫荡计划”,他们以两个师团与一个混成旅团约5万余人的兵力侵犯上高县城。

驻在赣北的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命令以王耀武的74军辖51、57、58师为正面决战部队,以李觉的70军为左翼策应,以刘多荃的49军为机动部队。

1941年3月15日,日军合击上高县城。王耀武令57、58两师进入第一线。

为了避开敌空军的轰炸,利用夜间出击敌人,连战三日,双方伤亡惨重。

位于锦河南岸的51师利用鸡公岭有利地形与敌战斗,连长樊逢春在迫击炮的掩护下,率部冲入敌阵,与敌展开肉搏,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血战数日,敌遗尸200余具,樊逢春等全连官兵全部殉国。51师争夺鸡公岭,毙敌1000余人,迫敌败退。此役为后期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3月24日,敌师团长大贺亲自督战,并调南路军3000人,以求最后一逞。日军出动百余架飞机,反复轰炸74军主要阵地白茅山,投弹多至1700余枚,阵地大部被毁,人员伤亡惨重,情况十分危急。

这时,王耀武指挥预备队先后发起7次冲锋,与敌人进行7次肉搏,毙敌2000余人,74军将士全力拼杀,为实施友军对敌人的包围,争取了时间。

3月25日,74军在王耀武指挥下,全线出击,锦河南岸之敌很快被肃清。26日中国军队形成包围圈,将敌包围在直径不满5公里的包围圈内。27日,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突围,74军将上猛追不放。日军狗急跳墙,投掷毒气弹,使74军第一线官兵中毒很多,但全体官兵前仆后继,奋勇猛追。

28日,中国军队主力迫近官桥镇,58师进至长岭一线,与日军展开激战,敌军为掩护其主力东遁,拼死顽抗。

激战至中午,51师赶到,袭击敌之右侧。57师已形成对官桥镇的包围,日军被迫退守官桥镇内,58师乘胜冲锋,与日军展开巷战。激战至下午,官桥镇全部收复,歼敌600余人,日军第34师团少将指挥宫岩永被打死。31日,中国军队克复陷入敌手半月之久的高安镇。

上高会战至4月9日结束,历时25天。此役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少将指挥宫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15000余人,军马2800余匹。击落飞机一架,俘虏日军百余人,缴获山炮、追击炮10门及步枪千余支。

上高会战是一次颇为成功的歼灭战,何应钦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此役以74军战绩最为卓著,战役指挥官罗卓英称赞74军为“抗日铁军”。战后,74军被授军中最高奖品———飞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军队最高勋章。

(摘自《海内与海外》2007年第7期,张云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