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丛林之狐”扬美名

2015-04-29 00:00:00
党史天地 2015年24期

我生国亡,我死国存。

———孙立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9月税警总团开赴淞沪抗战前线,孙立人率税警第四团防守苏州河南岸,与日军血战两周,在周家桥七次击退强渡苏州河的日军,使该地成为淞沪会战中日军伤亡最重之处。孙立人因奋勇当先,在一线血战中被日军迫击炮弹击中成重伤,全身中弹片13处,昏迷3天不醒。急送香港接受治疗,始得痊愈。伤愈后,孙立人立即返回武汉,加入财政部重组之缉私总队担任少将总团长,率部迁移到贵州都匀练兵。重组之缉私总队为淞沪会战之税警总团残兵,加上新募,规模3团,经过两年严格的训练,孙立人将缉私总队由原本之三团残兵新兵逐步扩充至六团。在国民政府急需有力部队之要求下,1941年12月财政部被迫交出缉私总队半数兵力给国民革命军重组为新编第38师,孙立人晋任少将师长,隶属于第66军。

1942年2月,蒋介石按照与同盟国的协议,组成中华民国远征军,下辖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4月,孙立人统率新38师进驻缅甸曼德勒,兼任卫戍司令。当时缅甸整个战斗情势,就盟军方面来说,左翼为中国远征军第六军,当面之敌为敌18师团,正面为第五军,当面之敌为敌第15师团,右翼为英方第一军,当面之敌为敌第33师团,新38师在曼德勒,无形中有东西策应的任务。4月14日,西线英帝国缅甸军步兵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弹尽粮绝,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罗卓英之命,亲率113团星夜驰援,大获全胜。仁安羌大捷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战役,是现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和盟军并肩作战所得的荣誉,是盟军在第一次缅战中唯一的大胜仗,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亚战场打得最艰险的一次大胜仗。孙立人率新38师在极端劣势的情况下,竟以800多人的兵力,击败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10倍于己的友军。确属震惊世界的战争奇迹。

为表彰孙立人的战绩,中国蒋介石授予他四等云麾勋章。美国罗斯福总统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凭一次战斗而获三国元首同时授勋,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莫大殊荣。也因此一战而使中国孙立人的指挥才能和军队的英勇善战享誉全球。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反攻。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38师进攻胡康河谷。驻印军攻占胡康河谷后,于1944年3月14日乘胜向孟拱河谷进攻。新38师113团从左翼翻山越岭迂回到坚布山后方,和新22师两面夹击,29日攻占坚布山天险,扣开了孟拱河谷的大门。8月3日,中美联军克复密支那。至此,反攻缅北的第一期战斗结束。中国驻印军给日军王牌第18师团等部予毁灭性打击,歼灭日军2万多人。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部队进行休整扩编,由新一军扩编成两个军,即新一军和新六军。孙立人升任新一军中将军长,下辖新38师(师长由孙立人兼)和新30师。

1944年10月,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开始。1945年1月27日,新一军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攻克中国境内的芒友,打通了中印公路,次日两军于芒友举行会师,作为在越南河内(时称东京)会师的前奏。随后,孙立人指挥新一军各师团继续猛进,直至3月27日攻克猛岩,消灭中缅印边界所有的日军部队。

孙立人将军指挥所部,在远征缅甸,协同盟军抗击日本的战斗中,迭克强敌,战果辉煌,共击毙日军3个联队长以下3.3万余人,伤日军7.5万余人,俘虏大尉以下323人。缴获大炮186座,战车67台,汽车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军伤亡1.7万人。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备受国内外各方肯定,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而被打败的日军在缅甸战后史料上,也尊称他为“中国军神”。

(摘自《北京档案》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