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在脚下活起来

2015-04-29 00:00:00赵杨
财经文摘 2015年9期

对我而言,中国就像一本书,一本厚厚的有趣的书,一个地区是一个章节,一个城市是一个段落,可能每个段落浮现在你眼前的就几个字,但段落的精彩不是几个文字能代表的,中国真的比你想象的更广阔,更有趣。

2007、2008年间,我主要以城市里的5A、4A景点作为代表来进行游历,但越旅行越发现,独看山水不解渴,钱贵人多不想去。有什么真的能代表城市?有什么能汇总一个城市里真的值得看的东西呢?

那个时候也经常问人,问那些旅游达人,问得多了,发现大家推荐的城市里必看的东西统统有个名头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这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者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公布了七批,批次越靠前越代表珍贵,一至七批共4296项。

而城市中的博物馆看什么呢?博物馆中的藏品也是分级的,一级、二级、三级等等递延,一级甲等最好。事实上所有一级甲等文物都可以称之为国宝。但在民间,自从2002年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大家更愿意将国宝狭义定义在规定“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但第一批的64件里面没有书画,2012年6月,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禁止37件一级文物出境展出。2013年8月,国家文物局又发布了《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含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等四类,涉及94件(组)。至此,一共195件就被民间认为是中国的国宝。

国保和国宝是一个很靠谱的标准,能帮你鉴别景点的优劣和在博物馆里面找到必看的展品。国保里面有木构石刻,有遗迹古道,有城市旧貌;国宝都是同类中最为珍贵的。用国保和国宝“阅读”城市,历史在这里一下活起来了,你可以感觉到城市、历史,乃至中国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如果时间不充裕,完全可以只看城市中靠前批次的东西和博物馆中的国宝。

有了开始,我从网上搜来国保目录和国宝目录,做成Excel表格,是国保的,寻找位置,在谷歌地图百度地图上做标记、量距离,打印做好的线路;是国宝的,查好介绍和是否公开展出,一次次旅程就这么成行了。我开始用出差和周末的闲暇时间来看客户所在地和目标游览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博物馆内的国宝,来看中国的精彩与遗憾。比如利用早上,天水的伏羲庙、张掖的大佛寺、桂林的象鼻山、丽江的普济寺都是利用早上7点前的时间和晨练的大爷大妈一起进去;比如牺牲午餐,南京的明故宫和南京博物院、杭州的官窑遗址和杭州博物馆、西安清真寺都是用午饭时间饿肚子换来的;晚上拒绝交际,节省时间去夜游,海口的秀英炮台、贵阳的甲秀楼、湖南凤凰古城、嘉兴的文生修道院都留下的是夜景的照片。

没有痛下决心,没有一个目标说想走多远,去多少地方,只是单纯想走一走、看一看。去实地探访,去具体观察中国走到今天的一个一个印记。这8年来,全国429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走了超过2600处,全国333个地级单位(市/自治州/地区),也去过了324个。

我去的国保,很多不是传统的旅游景点。在北京除了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哪些必看的文化景点呢?在上海,你是否知道“上海最美的别墅”是马勒别墅,而位于松江老城区中山小学内的松江唐经幢是上海最早的地面建筑?去广州,你可能不太会去看南越王宫苑遗址,但恰恰广州城1000年的城市中心都在那里,从秦代到现代,一层层的遗存,清晰可见。去南京,可能你会去总统府、中山陵,但如果你查查国保,你就知道过去的行政院在哪里,交通部在哪里,监察院在哪里,以前只在电视剧里出现的民国一下就鲜活了。国保是一条线,让你回到那个历史时期,回到历史的过程中去。

国保里面有很多是幸存至今的唐至北宋时期的木构建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与西方的石构不同,中国的木构是最好说明华和夏韵味的东西。当你看过佛光寺,看过应县木塔,看过镇国寺之后,你肯定会喜欢中国古代以梁柱承重、斗拱挑檐、反宇向阳和院落空间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建筑。

最美的宋代壁画开化寺,最美的金代壁画岩山寺,最美的元代壁画永乐宫,最美的明代壁画北京法海寺都是国保,都可以进去参观。如果你有幸进过山西苪城永乐宫,看到宫殿内墙上遍布壁画,你会觉得——那就是中国的西斯廷教堂啊!那种震撼的感觉我在意大利有过。人物的神态、服饰、造型,会有很多美撼动你。雕塑也是一样,比如山西长治观音堂,在小常乡梁家庄村东,很小的地方,成百上千个人物塑像一下子映入你眼中,栩栩如生。这些都是中国华夏文化的真实记录。这些中国之美的震撼,也是促进我不断去走的动力。

有一个小地方——山西高平,这个县有两个全国之最,一是全国最古老的戏台,另一个是现存最早的民居。中国古建遗迹以宗教性建筑居多,你真的很难想象一个小村子里能留下一个元代民居,门口的石基上还刻着元代的年号。

不仅仅是现存的建筑类的国保,也可通过石刻了解我国古代的城市,比如苏州的文庙,那里存有4块宋代碑刻,其中有一幅平江图石刻地图绘出苏州前身平江城的原貌。看着那些线条,真的有种穿越感,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把现在的苏州与过去的苏州叠印在了一起。

2014年国庆节,我抽出2天时间到皖南,去了竹山书院、许国石坊、罗东舒祠等地,也去了很多红色遗址,比如大量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还去寻找了牯牛山古城遗址。我用微博记录了寻找的过程。“牯牛山古城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安徽长江以南地区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处城址。这处也是最难找的,问当地的交警都不知道,辗转找到了支书,几番询问才答应带我们去。在泥泞的地里走了20分钟后,到达一处平地,他告诉我们,这排松树林内就是城址!而且国保牌是打印的塑料纸,挂在田里。”“这是在安徽南陵,真的,国保就在对面,交警完全不知。”这段经历在旁人看来啼笑皆非,可我一点也不惊讶,几年跑国保,经常遇到“对面相逢不相识”的事。很坦率地讲,以国保为主题的旅行,注定没多少人喝彩。这和我认识的很多环球玩家的经历不同,就是典型的文化苦旅,只有苦,没有太多可以炫耀的东西。但当眼前看到祖先辉煌文明的硕果仅存,即使奔波劳顿、跋山涉水才好不容易找到那些被人遗忘的角落,那份兴奋和感动又是怎样一番苦尽甘来啊!

我曾记录了一段周五去、周六回的24小时行程,去了佛光寺、南禅寺等5处中国最顶尖的木构建筑。谁没有24个小时呢?但抽出来,你就能看到中国的第一国宝。这么算,划不划算呢?

其实即使不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用石窟、壁画、古民居、古建筑、精品展览(尤其是国宝展出的展览)这样的主题把每年要走的地方确定好,一个个走过来,一周走一个地市,6年多就可以走遍全国了。而且,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感悟,好好了解我们的中国,让自己的人生尽可能地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