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计划在2015年至2017年,累积推动省内近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佛山、东莞等地已经开始实施。对此,您怎么看?[610票]
大规模的“机器换人”计划正在广东省展开,省政府雄心勃勃,拟在3年内投入9430亿元,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工业技术改造。然而,这样做是否必要,又是否有效,都是网友关注的问题。
从投票结果来看,有16%的网友认为这是严峻的用工荒倒逼导致。事实也确实如此,以“机器换人”重点城市、珠三角重要制造业基地佛山市为例,今年春节后当地企业招工总量在26万人左右,而缺口达到七八万人,招聘会上甚至出现了“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是个人就可以了”的情形。佛山市市长鲁毅在春节之后曾专门到市人力资源局调研,仅为87%的返工率也让他感受到了“人口红利拐点”的来临。“在这种情况下,机器人的应用就摆上了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他表示,佛山大概需要两万台(套)机器人,而目前仅有3000套。
是危机也是机遇,这是38%的网友的看法,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显然不能走得长远,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已经刻不容缓。机器的高效与精密都是人手所无法企及的,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将推动着珠三角的制造业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升级,有助于珠三角的制造业的纵深发展。
仅有7%的网友认为,没有政府推动,企业并没有动力开展“机器换人”。政府也确实在用真金白银扶持这项计划,自2013年起,东莞市政府决定每年拿出2亿元鼓励企业“机器换人”。而在佛山市,当地注册的机器人企业达到规定要求的,将一次性获得500万元的奖励;当地传统制造企业凡是采购使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也将获得每台1万元、总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奖励。
靠推动才能前行,那当下究竟是不是好时机?39%的网友认为,“机器换人”的噱头大于实用,既然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需不平衡,就应该通过价格来解决——薪酬高了,自然能够吸引劳动力前来。这种看法或许有些为难当地制造业企业,因为它们的利润空间在原材料、关税上涨的形势之下已经很小了,用工成本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当地政府即便不补贴机器人,如今也要补贴人力,不会放任本市制造业萎缩。
但最多的网友选择了最后一项,也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担心——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日本(目前工业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或德国就不会遭遇这种态度,但对于中国而言,路还很长。
本栏目责任编辑: 杨帅(lxin513@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