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ao Tsuboi,一个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幸存的人。他刚刚庆祝完自己的90岁生日,过去70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他一直在“反思人类如何和平共处。”
纪念那些在广岛原子弹爆炸死去的人是重要的,但是“日本一直谈论自己的痛苦”,Tsuboi强调,“那些遭受日本侵略的人应该得到更多的纪念”。
过去日本领导人数十次为他们国家曾经的行为表示不同的悔恨和遗憾。最清晰的一次声明是20年前,当时的首相村山富市承认了历史上的“殖民统治和侵略”并表示“衷心的道歉”“这些历史是不可辩驳的事实”。
当时,邻国接受了道歉。但最近,日本领导人为人们怀疑其真诚埋下了种子。安倍在2013年12月参拜了靖国神社,纪念日本战争死难者其中包括1000名战犯。在早些时候他在议会辩论时争论道:“当时,侵略的定义在学术上或是国际社会中都尚未确立”,这可以“表明”日本没有侵略中国,这激怒了中国政府。
而类似日本教科书对历史的忽略,一些“遗漏”让日本公民更难理解中国和韩国为什么会怨恨他们。而近些年主权的争端加剧了历史分歧,带来了一个戏剧性的结果: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中显示,73%韩国人对日本持负面看法,而在日本,政府去年年底的民意调查显示,83%的日本人对中国没有友好感情,对韩国不友好的占66%。
中国和韩国政府也没做什么能缓解紧张局势的事儿。几个月来,中国官方媒体一直劝解日本“展示正确的历史”。在北京,共产党计划在9月3日——日本投降日期——举行史无前例的阅兵,带来了日益高涨的民族情绪。这样的情感融入到习近平的“复兴”中国运动中。专家认为这构建了社会和政治凝聚力,特别是在推行了25年“爱国主义教育”——强调外国侵略带来的痛苦并推动反日情绪——之后。
韩国抓住慰安妇问题,还活着的50位女性得到了公众广泛的同情,每周三中午,就有两个幸存者带队到日本大使馆对面进行示威,要求正义。
不过,“并不是说中国和韩国会一直计较这些问题,”中国历史学家张教授说,“这是因为日本没有真诚地认识历史问题,而且他们的立场还在不断变化。”
不过共同利益可以软化彼此的态度,研究称日本商人乐于看到中日关系好转。此外,中国从日本环境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领域多有借鉴,而日本人很乐意中国游客来此。
但缺少政治家积极地努力,一些民间合作项目也将收效甚微。如果安倍在亚洲的信心没错付,和解将不得不等到日本的新一代领导人掌权。学者预测:“如果日本被视为是真诚的,它就永远不会再被任何事儿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