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反思

2015-04-29 00:00:00
财经文摘 2015年9期

8月12日,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最早到达现场的天津港消防支队五大队的25名消防员,无一人确认生还。

他们大多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天津,刚刚迎来他们的都市生活。在事后的报道中我们知道,其中十一人来自河北同一个县城,至少有两人来自同一个镇。

而现在,他们的家属除了要哀悼逝去的亲人,还要承担来自社会上对他们身份的质疑。

一周以后,一百余人被确认在这场灾难中丧生,而中国官员并未公布爆炸发生的原因,仅承认现场有多达数十种化学品,包括700吨氰化钠、800吨硝酸铵、500吨硝酸钾。

人们不得不反思,这些年轻的消防员是不是“莽撞”地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是否经历过正规的培训、是否具备专业的工具应对大型化工火灾。

事实上,已经有专家质疑,对存放化学物资的仓库喷水很可能是引起第二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日本《读卖新闻》也表达了同样的立场,并且指出“化学污染已经给天津港内的日资企业以沉重的经济打击,由于何时复工尚不明确,正常的经营流通等经济活动受阻”。

如果说腐败带来愤怒,那么污染则带来恐惧。

德国《世界报》和英国BBC针对可能的环境污染问题展开广泛讨论,前者称“除了追责之外,民众最关心的还是当地的环境问题。当地出现‘神经性毒气’的说法已经引起当地居民的不安情绪”。后者则主要聚焦污水处理,“目前事故中心区域大坑内的污水总量可能高达4万吨。天津环保局设定的共40个水环境监测点位中,18日有25个监测出氰化物,8个点位超标,超标点位全部位于警戒区内”。

俄罗斯《新消息报》在8月17日的报道中采访了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研究室主任阿列克谢·马斯洛夫,他说:“许多灾难,其原因无疑是对安全法规的藐视态度。这是国际市场竞争带来的另一面。为保持中国企业的主要优势——商品成本低廉——中国商人不得不在各方面节省开支。令人遗憾的是,连基本安全规则也要省去。”

让我们再来看看事件中丧生的消防员们,难道他们的生命价值仅仅是李克强总理口中民族大义的“守护天使”吗?在国家腐败,利益裙带关系下,他们白白死去。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种种质疑恰是对其信息控制和舆论监管能力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