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代投资人成长圣经首
最好的光景,造就了一群最忙的人。
拜移动互联网大幕拉开所赐,他们像陀螺一样旋转,永远在移动着办公。办公室对他们来说就是会议室,每天有见不完的人和处理不完的邮件。以往,媒体对投资人这个群体的人文关怀实在欠缺——他们个个都是劳模。
他们所处的时代太刺激。最聪明的人去创业了,创业者的数量与聪明程度在上升,投资人的勤奋和脑力也要飙升。光是这两年,无数新基金诞生,很多投资人,甚至是年轻的80 后,也开始以创始合伙人的身份去操盘自己的基金。他们投资成功的互联网新贵成了自己的LP,中国互联网领域有了资金的正向循环。在《创业邦》杂志针对“40 岁以下明星投资人”所做的调研中,一位受访者这么说——终于可以用母语和LP 交流了。
所以,如果说上一个时代是黄金时代,投资榜样是徐小平、沈南鹏这些功成名就的大牛,那么这个时代堪称白金时代,年轻投资人开始拥有自己独特的募资能力,享有个人品牌效应,创业者除了认钱,更加认人。时势造英雄。风险投资人是时代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他们的故事含金量极高。
所以,我们关心他们的生存状态和个人修炼,他们的辛苦与享受,他们会向谁朝圣;诸如离职、跳槽这样的“敏感”话题也值得挖掘,因为——不想拥有自己基金的投资人不是好创业者;还有他们对专业的洞见。但由于整个行业关注的投资热点有很多雷同之处,所以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只将他们的少数派想法呈现出来。
以下是对81 位40 岁以下总监以上级别投资人进行调研得到的结果。首先介绍一下这次参与调研的投资人的大体背景与他们所专注的范围。
这些人年龄在40岁以下,总监以上级别,进入创投界的平均年龄只有29岁。在这一行工作最久的投资人工作经验超过了15年,平均工作年限也有6年。他们绝大多数都专注于TMT领域投资,平均每人在投资生涯中投出了5.4亿人民币。关于投资人目前的生活状态,考虑到此次的调研对象都是总监以上级别的投资老兵,我们预设了一个选项——“虽然忙,但是每年都会比上一年有改观”。而结果却是,一半人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还是太忙”。他们每周看的项目,最多的超过40个;还有的投资人,2014年投资的项目数甚至超过了40个。
他们心目中的成功,是投出几家明星企业并且拥有自己的投资风格。而提到距离成功所欠缺的因素,大部分人认为,不是专业知识,甚至也不是一次绝好的机会,而是人生阅历和经历,这或许就是投资人的隐形实力。投资貌似是一个没有明确从业证书和专业要求的工作,大多数人进入时都是外行,需要自悟。但风险投资机构是团队作战,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个学徒制成长的机会,基金风格与基金老大的行事做派对他们来说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