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基于家电市场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从行为聚焦的角度进行研究,探析智能家电创新设计的研究思路,旨在为智能家电创新设计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用户行为 智能 家电设计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97-02
一 家电市场的智能化趋势
在过去传统的家电行业中,人们一直依赖技术的更新,过分强调功能的多少、程序的数量,产品的机能价值长期占据主要地位;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同质化的产品不断增多,以及消费者精神层面日益提高,传统家电产品重数量,轻质量的弊端愈发显现,人们逐渐倾向于感性化消费,喜欢追求个性、时尚、智慧型的产品,来满足自身的不同需求。
上世纪90年代,网络、移动和红外线传感等技术大量涌现并迅速普及,为人们创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可能,同时也人们提供了更为感性的生活方式。人们不再拘泥于单个产品的功能,而是结合这些新技术对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进行大胆的设计构想。例如,人们出门在外,只要打开手机就能远程操控家里正在运行的家用电器:家中冰箱能够变身为主人的健康厨师,量身定制每天的健康食谱,同时,它还可以不断监控食物的新鲜程度;又或者运动回到家累的不想动,只要启动语音化模式,空调就能自动送来习习的凉风:热水器能够记忆人们的沐浴方式,主动设置运作模式等等。可见,智能化产品可以将人们的不同需求与整个社会及人们的生存环境联系在一起,以一种有形可见的形式,延伸到人与机器的交流之中。以一种更加惬意、感性的生活方式展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二 关于用户行为研究
用户行为研究是一种聚焦用户行为的研究方式,它不同于一般性的产品研究——般性产品研究主要是使用问卷调查( survey)、焦点组合(focus group)、访谈(interview是)、家庭访问(home visit)和易用性测试(usability test)来询问消费者对既有产品或样机和服务的意见。其优势是能快速而准确地发现重要细节并正确总结,但这种研究往往拘泥于细节。
用户行为研究主要是研究人们在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产品时,所产生的一系列有目的的行为或行动。它的研究重在聚焦于人们使用的某一即将开发的产品或服务时的行为。目的是收集信息,挖掘用户需求以及生活中待解决的设计问题,更为直观地为设计师提供用户、产品、环境等多方面信息,完成设计开发的工作。
在这方面,美国伊利诺伊设计学院的研究工作较为显著,其研究成果可为本文的研究内容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他们通过观察和访谈,结合相关的调查方法,围绕香港家庭日常生活的主题,了解人们的行为,使用POEMS模型(人、物、环境、信息、服务)和用户体验模型,进行行为分析,并研究出用户洞察工具,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纳与总结,为产品的创新设计带来实质性的信息。
三 聚焦用户行为研究的智能家电创新设计
智能家电的创新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它需要突破人们几十年来形成的传统的惯性思维,改变以往电器机械式的使用方式;另一方面,它要依赖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只有这样它才能扩展到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心理学、行为学、生物学、生命学、仿生学等等;以人为中心,研究人的本性甚至其劣根性;研究人的喜怒与哀乐、衣食与住行,设计出吻合人们生活需求的创新家电产品。
用户行为研究正是有别于传统产品研究,新形势下家电设计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它能够通过对人们行为(行动)的关注,挖掘出潜在的设计需求并快速应用于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过程中,令产品在新的市场快速作出令人惊讶的反应。
综合用户行为研究的相关资料,我们结合一个2岁儿童的家庭研究案例对智能家电创新设计研究大致整理归纳出下述的研究思路。
首先,从用户行为中获取信息——基于用户行为的观察记录捕获实施过程中的有效信息。
任何产品设计项目的前期都是一个感性认识的阶段,观察是我们识别设计问题最有效的方式。通过观察,设计团队可以从中发掘用户行为的特别之处,以此作为下一步信息归纳与分析的有效参考。设计团队可以把不同角度的数据、信息、知识转化为不同的理解:从背景信息中生成意义,从用户研究中发掘出入、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从用户交互行为中捕捉形象。
固然这里所说的观察不是简单的注视,而是一种踊跃的思考过程。在用户行为研究的观察过程中研究者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运用一定的方法连系产品设计研究的三要素(人、物、环境)进行整体性观察,通过积极的思考性,才能够获取丰富的用户信息。例如伊利诺伊设计学院曾运用行为聚焦的方法对几个家庭的家中生活、购物和其他地方的相关活动进行为期六周的观察。研究人员采用了亲自拍摄对象与家庭成员、产品、其他人、信息及服务交互作用的“每日生活追踪法”;用来识别在实时观察中难以发现的日常生活详细模式的“影响人种学方法,结果表明交互家庭在家庭娱乐、家庭安全和家庭管理等三个特别领域存在巨大商机。
其次,对用户行为信息进行归纳——通过对用户自身行为及互动行为信息的归纳,筛选出有效信息。
通过观察,设计团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是不能够被直接使用的,紊乱的观察信息常常会阻碍后续研究的深入发展,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将这些已经获取到的用户行为信息(照片、视频、录音、图像等)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整理与筛选;通过规律性的排序,整理出与研究密切相关的有效信息。例如,在一个2岁儿童的家庭追踪观察中,研究者记录了大量的观察及访谈信息,经过有序的排列后,研究者发现白天留守在家中儿童的生活状态与情绪变化以及妈妈所呈现的生活反应在整个观察研究中可以形成一定的关联。这种整理与归纳看似简单,却往往能够为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关键性的设计信息。
再者,从用户行为信息的深度分析中,提取设计需求—通过对用户行为信息的细化,提取价值性内容——获取用户需求和设计问题,挖掘出用户行为中的行为模式与其特点,为产品的概念设计提供资源。
设计研究最终是需要解决不同的生活问题,在这一环节,就需要研究者们呈现出突破性的研究结果。通过对用户行为信息(包括人、物、环境等)的分析发现用户遇到的问题、影响用户行为过程体验的因素等。
经过有效的调查研究后,研究者们借助用户模型,详细回顾生活场景,并通过积极的思考链接不同信息,分析多频率出现的使用情景,剖析其重要性,据此深入理解被研究者,尤其是他们的行为方式、生活体验和使用方式从而确定设计研究的最终目标。结合本文的案例——这个2岁儿童的家庭观察中,人们会发现这样的家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许多由老人或者保姆照顾的3岁以下孩童,都是上班族父母心中最大的牵挂。这位被定位调查的妈妈常常在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打电话或发视频、照片给孩子,以此来了解孩子留守在家中的情况,同时希望及时的沟通能安抚孩子们分离时的焦虑情绪。但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呈现出来——妈妈与孩子亲子互动的时间能否衔接,互动的方式是否合理等等。围绕这样的问题,设计者们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最终,概念设计的形成——通过上述洞见,创新者将会析取出他们感兴趣的模式。
这是一个将设计结果逐渐具体化、清晰化的过程。是对前期研究完整性的总结。它可能是设计者们由一些最初的模糊感觉或概念开始,逐渐在使用情景中形成预见性设定,并一步步明确其假设的内容,不断推演,循环展开。如图1所示,该产品根据上述的行为研究,经过设计者的反复演绎,最终结合APP应用技术以一个智能化的产品形态呈现出来。家长和孩子可以借助它,通过语音交流增强彼此间的互动。同时,语音留言的功能也能避免了对工作中的家长以及休息中的儿童的干扰。
四 结语
由此可见,在智能家电的今后的发展中,科技因素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离不开消费者。以消费者为中心,研究他们的行为、认知、生理、情感才是家电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智能化带动服务升级,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生活方式,创造舒适、智慧、生态的生活环境才是智能化家电需要承担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