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背景下网络游戏视像中的“丑”态

2015-04-29 00:00:00李帆
设计 2015年5期

摘要:审视网络游戏从宣传广告到游戏界面等种种视像中的丑态,发现由于许多网络游戏的精神信仰趋于暴力色情,导致网络游戏画面视觉呈现较为血腥阴暗。本文从插画领域化丑为美的典型人物比亚兹莱和加藤彩的案例入手,找到其成功的原因,发现罪与恶,弘扬真善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网络游戏的视觉找到化丑为美的方法。

关键词:审丑 娱乐 化丑为美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122-03

随着互联网娱乐时代的到来,在电脑、手机、各种移动终端中,网络游戏在我们的生活里已经如影随形。一款美而好的网络游戏有助于脑力的开发,能给乏味的工作生活增添乐趣,有益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样,恶而丑的网络游戏则容易让入迷失自我、内心扭曲,使人最终走向血腥色情暴力的歧途。现如今的网络游戏从视觉宣传广告到游戏单帧插图再到游戏实质界面,视觉审视之处可谓“丑”态百出。网络游戏视觉传达作品是已然成为“丑”的集中地,审视这些“丑”,探究丑的成因,寻找化丑为美的方法是当代设计人的职责所在。

一 血色的精神内容决定了网游“丑”态的视觉画面

很多人觉得网络游戏的视觉画面很丑陋。由于缺乏有正确价值观的网络游戏本体作品,设计者只好用一种非常粗浅的表达方式来画面,这就是血腥与色情画面充斥视觉感官的根本原因。近日,由索尼公司最新推出了一幅PS Move体感棒的宣传海报,让我们关注—下海报的宣传主体,也就是所谓的体感棒。体感棒也叫空中鼠标,能将单纯的电脑桌面游戏上升到具有体感体验的层面,能感受游戏与人的互动效果,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该海报画面视觉语言是讲述两名游戏人物正在厮斗,其中一个人正夹着另一个人挥拳猛击,被打者表情痛苦而蜷曲,打胜的红衣游戏角色似乎很享受这种挥拳搏击的快感。在海报的下方则是其宣传语:快来加入格斗吧,PS Move售价34.99英镑。(图1)

体感棒的精神内容本身就是暴力的,该海报将网络游戏暴力格斗招式动作赤裸裸地面对公众宣传,直接地复原了生活里的种种暴力丑陋。如此露骨的表现和挑逗性的宣传语,明显具有容忍或鼓励暴力行为的意图。甚至海报中的游戏人物肤色也有着明显的区别,被打的是黑人,更无法洗脱暴力种族歧视的嫌疑。选择暴力游戏作为体感棒的宣传,便从纯虚拟的暴力想象进化而成了半虚拟半真实的暴力体验。对暴力游戏的宣传本身就是一种误区,以暴力游戏来宣传具有现实体验的体感棒,则更令人担忧,这种用户体验会对游戏受众的现实生活造成极坏的影响。所以,内容决定了形式,暴力游戏的血色精神内容决定了网络游戏视觉画面恐怖的猩红。

日本学者藤竹晓认为:“如果不断地接触血淋淋的互殴和格斗场面,以及粗暴的语言,人们就会接受暴力。因此,不仅会把暴力看作是可能的解决手段,甚至会认为是相当可靠的并且是被认可的手段。”并且,这种感受将会影射到现实生活,从此对是非善恶的划分界定不再径渭分明。这种充满丑态的画面是对善恶的模糊化和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扭曲。以最新动作网游《血炉》为例,主流网络平台对评价如下:《血炉》是一款设计感简单,而又非常爽快的游戏,顶着血腥、暴力为最大卖点,讲究的是斩、切、撕、削、割、骰、刺、刮、击、劈、砍、断、扎、杀。可以说《血炉》网络游戏中充满了最为原始的血腥暴力。仅从游戏的单帧插图便可见一斑,昏黄青黑的主色调下,鲜红的血色被刻意突出了,构成了非常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游戏一开始,便给游戏玩家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游戏主角的爱人惨遭杀害,于是,主人公燃起愤怒之火,从此踏上了复仇之路。随着故事剧情的发展,游戏主人公会逐一习得狂暴模式,愤怒杀技,终极击杀,从而获得更多虐杀对手的能力。在“狂暴模式”下,游戏画面会以黑白画面呈现,只有血是鲜红的,游戏玩家能体验血溅屏幕的初级刺激感。而“愤怒杀技”则适用于击杀体形较大的对手,成功施展时对手会流肠破肚而死去。甚至,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血量和精力,便可将敌人打至眩晕状态,再施展非常血腥的“终极击杀”,能将敌人的上半身砍成两半,或者断手断脚变成残废,甚至直接分尸,此时爽快值即可满百,画面则以慢动作呈现对手被分尸的过程,充分体验暴力复仇的快感。(图2)

诸如此类的游戏频频热销,恐怖的视觉观感让人应接不暇。这恰恰是抓住了游戏玩家寻找感官刺激、猎奇、无聊甚至麻木空虚的心理,在视觉上热衷对暴力、流血场面带来的视觉感官刺激。从开膛破肚,砍掉脑袋,再到分尸,如此血腥暴力的画面体验已经远远脱离了游戏该益智轻松娱乐的初衷。

除了血色的暴力画面,游戏行业对煽动性的色情视觉画面的表达也愈演愈烈。著名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就是典型代表。游戏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瓜子脸或鹅蛋脸,白暂细致有如凝脂的皮肤,轻柔纤细的眉毛,大而明亮的圆眼或者顾盼生辉的丹凤眼与桃花眼、小巧精致的鼻子,红润而饱满的小嘴,修长的脖子与突出的锁骨,笋尖一般的手指,纤细柔软的腰肢以及丰腴的身材,衣着裸露并摆出挑逗而矫揉造作的姿态,充斥情爱的暗示。(图3)

网络游戏的玩家大多数是青少年。这些赤裸裸的色情暗示画面不断地展现在对其充满猎奇与尝试心理的青少年面前。当下的青少年本就缺失正确的生理卫生引导环境,而网络游戏中这些煽动性的性爱诱导画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百害而无一利。极有可能导致青少年对传统道德和情感产生厌弃和冷漠化,对青少年心智成长与健全人格的培养会影响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剔除网络游戏的血色精神内容是美化网络游戏画面的根本条件。

二 网络游戏无节制地扭曲“丑”化了美的真实画面

当今的网络游戏画面出现了“娱乐至上,恶搞为王”的风气。只讲刺激眼球,不讲打动人心。毫无节制地扭曲颠覆事物本身的美感,以这种低俗的恶搞为噱头丑化了美的真实画面,真与善的本真元素被摒弃。为了娱乐,有些设计师喜欢以丑化一些知名的银屏形象为卖点,如蝙蝠侠、蜘蛛侠、海盗船长、玛丽兄弟等都被拿来恶搞。被恶搞的人物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征:肌肉结实,面目狰狞,带有巨大的力量与冲击力。同时带有汗水伤口暴力血腥等元素,纯粹让观者肾上腺素激增,寻找刺激。与电影《蝙蝠侠》里那个勇敢阳光风度翩翩人民英雄相比,画面中的蝙蝠侠已经和原生经典形象风马牛不相及。蝙蝠侠断开的手指还残留着血迹,英俊帅气的蝙蝠侠变得满脸横肉,混着口水的鲜血从嘴巴里留了出来,面具也被人打破,一条长长的带血的口子,眼神里透着凶狠与仇恨。蜘蛛侠变得满身横肉青筋凸起,眼神冷漠而表情凶煞,身后的怪物露着獠牙滴淌着鲜血,曲卷着的舌头一幅垂涎欲滴的样子。(图4)

以知名银屏形象为创作元素,已然是一种取巧的方式,这些形象大众耳熟能详,并且已经被原作者赋予了思想与性格,或勇敢,或狡黠,在人们的心里已有一定的共鸣与基础认知。对知名银屏形象的再创作,应该有两个方向:一是立足于人物形象积极的一面,将其人物性格进一步强化和发扬光大;二是以戏谑讽刺的方式表达一反常态的美,应是巧妙的,委婉的,智慧的,一种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和内心洗礼。绝非直接丑化,添上刀疤加上獠牙,就叫再创作了吗?如此拙劣的恶搞,从根本上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那么,美又从何而来?恶搞的尺度一旦掌握不好,最终只能沦落为一种纯粹的游戏和荒诞的行径。恶搞让我们领略的是无情的嘲讽和挖苦,经典形象被糟蹋得面目全非,只会带坏艺术、曲解艺术,这样对于原作者也是不公平的。因此,除了设计师自身的节制外,当今游戏行业迫切需要整改,不可以信马由缰、毫无限制地发展和传播丑陋的游戏形象,应树立正确的的价值导向、审美导向,虚拟世界应该积极向上地服务于现实生活,让人们正确辨别丑陋,解读真善美,才能使整个社会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三 网络游戏画面化丑为美的方法源自对真善美的弘扬

网络游戏画面的丑真的到了没有出路的一步了吗?其实,还是有化丑为美的方法的。借鉴《比亚兹莱画选》来谈网络游戏画面的出路。其实,网络游戏艺术中的“丑”,可以以一种戏谑荒诞的形式来探寻对美的表达,鲁迅先生对英国著名插画家比亚兹莱的画赞赏备至,甚至自费结集出版了《比亚兹莱画选》,更对其作品做出评论:“有时他的作品达到纯粹的美,但这是恶魔的美,而常有罪恶底自觉,罪恶首受美而变形又复被美所暴露。”

比亚兹莱在吸取了洛可可式的纤细美的同时,结合了东方浮世绘与版画的艺术特点,找到了一种另类美的表达方式。其主要代表作品为王尔德的小说《莎乐美》所做的插图,《莎乐美》这部诗剧表现出强烈的非理性主义和肉体崇拜,以及唯美主义当前即永久的时间观念,说的是希律王的女儿痴情于施洗者约翰,遭到拒绝之后请求父王将他杀死。希律王要求她跳了七重面纱之舞,然后满足了她疯狂的要求。莎乐美最终得以亲吻约翰死去的头颅。比亚兹莱在表达希罗底的女儿莎乐美向施洗者约翰求爱遭拒的情节中使用了《孔雀裙子》这幅插图,孔雀裙,孔雀翎是比亚兹莱所惯用的象征符号,代表着权力,诱惑与强势。《孔雀裙子》画面主体是诗剧中两个主人公,莎乐美和约翰。寥寥几笔就勾勒出莎乐美曼妙的身姿,身体部分的留白处理,却在头饰与裙摆上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描绘莎乐美衣着的奢华美艳。在施洗者约翰的描绘上仅仅运用简单硬朗的短直线。因而塑造出莎乐美的美艳奢华充满邪恶诱惑,约翰虽然渺小却刚直不为所动。莎乐美身体重心大幅度逼近与约翰坚决欲走的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莎乐美怀恨在心随即献舞博得继父希律王欢心,要求以约翰的人头作为奖赏。在表达这段情节中,比亚兹莱选用了《舞者的报酬》这一插图。被割下的头颅并不显得恶心而狰狞,比亚兹莱在以一种纤细柔美的风格表现仇恨与邪恶。最终莎乐美以这种彻底毁灭的方式得到了对方。这一情节在《最高潮》插图里得到了充分体现。画面中莎乐美满意地亲吻着约翰滴血的头颅,莎乐美狂喜的心情通过她微扬的嘴角,飘扬的头发,勾起的双脚得以充分体现,身后翻起的波浪象征着莎乐美自私霸道的占有欲。而约翰的头颅则双目紧闭,抗拒而刚直,鲜血已经淌成一条直线。比亚兹莱再次运用了这种细节上的心理描绘而在画面中形成强烈的对比。比亚兹莱笔下的莎乐美没有矫揉造作的搔首弄姿,但妖媚放荡,贪婪邪恶的形象却跃然纸上。(图5,图6)

比亚兹莱抛弃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所盛行的空间表现方式,转而以二维的,极具装饰性的手法来创作。即平面概括的形象与丰富完美的细节描写于一体的独特手法和风格,来表达对事物的感受。以简洁有力的大块黑白搭配流畅优美的线条与细碎的点,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充斥着恐慌与罪恶的激情,嘲讽与颓废的意味,甚至是色情血腥的另类世界。创新前卫,唯美却怪诞、华丽且颓废,黑白方寸之间竟是如此奇妙。画面怪诞诡异却散发着诗一般的浪漫情愫,令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也正如法国诗人、现代派诗歌先驱和象征主义鼻祖波德莱尔诗集《恶之花》里的诗句:恶之为花,其色艳而冷,其香浓而远,其态俏而诡,其格高而幽。比亚兹莱的作品就如绘画中的《恶之花》一样,罪恶与优雅并存,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恶与悲中的美,对发掘恶中之美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图7)

对于“丑”的表达无独有偶,时隔百年,被誉为“东方比亚兹莱”的当代日本插画设计师加藤彩(Aya Kato)以其独特的诡异华丽古典的画风闻名于国际画坛。她的作品以童话故事、宗教传说,以及日本民间故事为题材,运用了大量日本传统形态,并糅和了现代漫画,时尚等元素,体现出浓郁的日本文化,日本的古典美学。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现代的华丽感。画作的美感除了在色彩与形式,传统与现代中展现,更以张扬肆意的笔调,冷艳的人物形象,错乱的色彩与不寻常的构图变化带来深入骨髓的不寻常美。有别于传统的审美风格,那是一种妖娆和魅惑,梦幻和怪诞,华丽和诡异共生的画面,让人置身于奢华颓废的图像世界,呈现出融和古典和当代于一体的诡异与古典之美。(图8)

加藤彩作品《八歧大蛇》以日本《古事纪》中记载的一个传统故事为表现对象,八歧大蛇是日本神话故事中的怪物,有八个头,八条尾巴,眼睛如同“酸浆草”般鲜红,背部长满了青苔和树木,腹部则溃烂状流着鲜血,被视为水怪的象征。加藤彩的插图《八歧大蛇》描绘了被献祭女孩被水怪八歧大蛇吞噬的瞬间。水怪八歧大蛇在加藤彩的画笔下做了艺术化处理,并没有以鲜红的双眼,流脓的腹部直接示人。而是在构图上以八歧大蛇包裹女孩,在色彩上采用黑与土黄与白色的对比,如此一大一小,一深一浅,充分描绘出水怪的贪婪,女孩的赢弱无助。作品《新生》则是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凤凰涅槃和西方维纳斯的诞生传说。画面的下部分在借用了凤凰、青竹、祥云、仕女等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化的扭曲,描绘了“我”在人间诞生的那一刹那。上部分则绘制的是天堂,是死亡之境。整一幅画将生与死进行了巧妙的并置,初生的喜悦与死亡的空寂,似乎讲述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图9)

成功的艺术家往往以这种含蓄而巧妙的方式表达出极端的矛盾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年轻的80后插画设计师加藤彩便做到了。她用色大胆诡异却不失自然,不受色彩规律的约束,色调阴郁,但细细品味,其中充满着孩子般的天真与真诚,让人自然而然地完全接纳。阴郁扭曲的背后是充满着阳光与希望的思想内涵,洋洋洒洒地将民族精神民族气质弥漫开来,唤醒观者心灵深处潜在的热情。人物造型即便妖冶妩媚仍然不失其美感,尤其是人物目光中那一抹温婉的善意,这是任何丑陋邪恶所不能遮蔽,这才是加藤彩插画美的根本所在。

举一反三,网络游戏视像中的丑态,也可以用美的画面来表达。其改善利器就是内心深处追求真善美,视觉化丑为美在网络游戏的视觉作品中不是渴望而不可及的。网络视像表达的其实是游戏开发商、经营商和设计师的精神层面。游戏的精神使命在于娱乐,而不是泄愤。只要净化网络游戏的精神文化内涵,加之设计师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网络游戏的画面也会像其他的经典艺术作品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流芳百世。

结语

在当今的娱乐背景的视域下,审视网络游戏视像中的丑态是当代人审美教育的阶段性需求,也是对当代人审美教育的深刻反思。网络游戏的视像过分渲染丑、脱离美,使创作者走入审美误区,审美导向出现偏差,就会错误地认为越是丑的东西,就越能吸引入气,吸引了,人气也就达到了所谓的成功。不择手段的成功是可怕的。设计师应该是有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群体,负责引导大众的审美导向,提高大众的审美品位。化丑为美是设计师德职业技能更是审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