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材到媒介

2015-04-29 00:00:00msright
设计 2015年2期

四小时的车程,克里斯汀·约翰逊(CHRISTINJOHANSSON)便能从哥本哈根回到自己的故乡,“我小时候可不是个淘气的孩子,但我在学校的成绩不好,因为那时候我就喜欢画画、涂鸦,或是拍张照片什么的,喜欢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什么,就是不喜欢上课,自然,成绩也不好。十五岁的时候,我开始在晚上去上手工课,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陶瓷,当时我只知道我很喜欢这个,却不知道我要为此付出多大的努力。”

因为学习成绩并不好,克里斯汀高中毕业后并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建筑大学(SCHOOL OFARCHITECTURE),却进了瑞典林雪平大学学习护理专业。远离了梦想的人生轨道就像一种流放,被放逐在一片陌生的土地。她所梦想的陶瓷设计,也只能被放到生命中的次要位置,当做一个业余爱好来维系。

1996年,22岁的克里斯汀完成护理学业后就搬到了哥本哈根,到这里的医院来作一名护士。日子过得普通却渐渐生了几分压抑。“你知道的,医院的那种氛围,看到很多人生病或是死亡,那时候我刚刚二十多岁,在这种环境里太压抑了。而且我也渐渐明白,人生太短暂了,要真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这段经历也深深地影响了她,“我的作品源于无菌的医疗环境和工业卫生设计。我作品中的外形、功能和光亮的外表都表明了这种影响。这些设计并非为大规模生产而设计,但每个作品所带有的讽刺和幽默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对日渐麻木的周遭事物再次感到好奇。”

不久,克里斯汀决定放下这份稳定的工作,重返自己梦想的人生轨道。但关于这个人生重大决定,克里斯汀并没有和家人或是朋友们商量,只是告诉他们,她已做出了这个决定。“听从自己的内心,为什么要和别人商量。”

通常,辞职尤其是裸辞往往会让人焦虑,而克里斯汀却不这么想,“没什么好担心的,哥本哈根的医院那时候也很缺护士,我就想如果设计师的职业不能养活自己,就再做会老本行。”

克里斯汀辞职后加入了一所艺术资格院校,在那里学习了一年陶瓷设计。也就在这一年,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学习陶瓷设计的信心。之后她又考取了玻璃陶瓷学校(GLASS AND CERAMICSSCHOOL),从2002年毕业后,她就全身心的投入到瓷器创作中。

但生活总没那么容易,在这段时间里,克里斯汀的心中也布满了疑惑与不自信。“要想拿瓷器设计来养活自己真的很难,有时我禁不住问自己,与帮助那些真正需要照顾的人想比,瓷器设计真的也很重要吗?”

但瓷器拯救了克里斯汀,或是克里斯汀拯救了她的梦想,就这样,十几年的坚持与努力后,她实现了自己曾梦想的人生。WINDOW 107原本是一个弃之不用的商店橱窗,2003年的某一天,克里斯汀很随意地问了下店主能否在这里展示她和其他一些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店主欣然同意了。“我只是借到这个橱窗,也不是租,我不用花什么费用。”从那之后,CHRISTIN就拥有了这个小小的展示空间,给经过这里的人们一丝惊喜。

克里斯汀并不想成为某家大公司的设计师,设计那些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却毫无必要存在的产品。“但很多东西明显是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这我并不排斥,我只是没兴趣设计这些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作品。此外,我发现如今市场上的大多数产品只是为这世界增添了过度的消费而已。我努力在‘仅此一件’和‘大规模生产’间取得某种关联和相似点,让使用者或观者不确定这些作品的具体类别。我的作品也是在工业设计和艺术之间,而我觉得这正是手工艺的力量:不必一定具有某种功能,但可以对功能和设计提出问题并对其讨论,这也是瓷器工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也会用设计评论一些现代生活中很莫名其妙的东西,例如只有单一功能的电子产品,像自动面包计时器、电子煮蛋器、只能装6瓶啤酒的MINI冰箱……这个清单可以列出很长。当然,我们都被我们所处的时代所影响,我相信我的作品也会此有所反映。”

如今她的创作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产品,还有各种与陶瓷相关的项目,比如早期的FOUND INCHINA项目,近年来她的创作也越来越抽象化和实验性,比如在COPENHAEN CERAMICS上的展览,陶瓷不再是作为一种创作的素材,而是作为一种艺术家表现媒介来传达创作者的所思所想。

总以为了解一个设计师需要她来讲述她的每个设计,摆出她的每个作品,但我是否能够明了一个设计师的笑容,能够了解一个设计师内心最企盼的东西?“现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买了很多书,却没什么时间读。有时间的话就会多陪陪孩子们,恩,我希望自己是个好妈妈,我也在努力。”克里斯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