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居然乐屋“十二间公益设计展”选择“老城改造”这一关系民生大事作为设计展的切入点,希望通过“十二间公益设计展”开通的这条“亲民通道”,为全国城镇化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在“民生”层面上体现设计的价值。活动精选12位华人室内设计大师,为在北京前门大栅栏常年居住的基层百姓,改善“大杂院”的居住环境,他们分别是来自香港的梁志天、陈德坚,广州的林学明,台湾的李玮珉、林振中,深圳的琚宾,北京的梁建国、赖亚楠、戴昆、连志明、孟也,以及湖南的赵益平。
该项目旨在为这样一群人,他们祖祖辈辈居住在北京的心脏地带——前门大栅栏,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居住空间狭小、危险、极不便利做设计,把设计送给最需要的人,为他们实现胡同梦、安居梦。改造项目中大多数人居住面积不足10平米的胡同平房,将为旧城改造和保护性开发起重要的示范作用。项目为全部为精装修,达到拎包入住标准,而每平米的基础装修造价仅为1000元。在规模上,通过前门大栅栏的平房改造,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探索国际超级都市的居住模式,进而对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在功能上,通过“中国梦安居梦”的公益设计活动,使1000元/平方米的“精装修”走进寻常百姓家。在效益上,促迸设计交易、引导设计消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向“支柱产业”快速发展。
从一门一户的四合院,到一门多户的大杂院,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由于复杂的历史和政策因素已经形成不得已的多重切割,优雅地说,像一个多宝格,其中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故事。“十二·间”公益设计展作为北京国际周设计交易平台的一次探索性尝试,旨在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消费的转化模式和平台方式。胡同人家与设计大师,原本互不干扰的平行线,在“十二·间”里相遇,虽然需要克服老房子糟朽破败、空间局促狭小、房屋硬件南北差异等现实问题和困难,在设计师和项目组的不懈坚持下,该项目仍在稳步推进中。
李先生家
设计师:林学明
居住在这个14平房间里的是两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的3口之家,整个房间承载了很多生活功能,但是空间却狭小极了。李先生希望能有一个独立的淋浴和餐厨的空间、老人休息的空间,以及给小孩子一个独立学习娱乐的休息空间。老两口喜欢中式传统的设计风格,希望房间能够保留原有老北京传统的红色门窗和传统结构。
林学明在整个空间功能设计上运用传统的建筑框架语言对狭小的空间进行竖向的功能划分,形成一楼淋浴和餐厨、客厅和老人休息的空间和二楼小孩独立娱乐休息空间。在横向上对空间组合分区,把淋浴和餐厨空间组合,客厅和老人休息空间组合。通过各种巧妙的定制性组合把家电与家具融合,把家具与空间融合。在整个空间软装设计上同样引用传统元素,如把传统的花格屏风,运用磨砂与镜面进行新的演绎,同时还保留原有老北京传统红色门窗的样式让空间更原有的韵味。
林学明
集美组总裁,设计总监、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主题空间设计工作室导师,教授、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资深室内建筑师、中国资深室内设计师、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师。
苏先生家
设计师:赵益平
苏先生一家五口挤在这个20几平米的平房里。简陋的砖瓦房,厅卧不分,拥挤狭小的空间被主人隔成了三个房间,在仅6、7平米的房间里还有一个阁楼,摆放着夫妇俩人的床铺,宽仅有15米左右。平面面积的不足从设计思维来考虑的话应该就是从立体空间进行着手。谨慎调查人体工学尺寸后换来夹居的休息空间,同时要更为具体满足不同年龄的居住使用功能。如女儿的电脑台等,主人室的电视柜,老人室的便行与卧躺功能。收纳在此时已经与空间融为一体,和从前的所有物品的裸置换成现在的按功能、按类别、按使用频率归纳,它们在床内,在沙发内,在夹居,不再有凌乱无序。为了方便,空间增加了厨房的使用率与方便性。从原来的户外出入改成和室内融合,增加了假的生活和亲和感。方便了出入,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洗浴功能,方便了老人因为在室外合用卫生间洗浴而带来的困扰,宜人宜居,朴实无华的新生活空间。
赵益平
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ICIAD室内建筑师与设计师理事会湖南分会理事;湖南室内设计学会常务理事;湖南设计师委员会副主任;长沙设计师委员会副主任;美迪装饰“赵益平设计师事务所”总监;美迪装饰大宅设计院创意总监。
郭阿姨家
设计师:李玮珉
年过花甲的郭阿姨夫妇和小孙子住在这间不到20平米的小屋子里,房间里摆放着一张老两口用的双人床,一张小孙子睡的单人床,旁边紧挨的就是大衣柜,除了这三样家具以外基本就是家徒四壁了,而且房间内确实也没有再多的空间可以摆放其它家具。这就是步入郭阿姨家第一眼所能看到的景象。患有聋哑症的夫妻俩挤在另一间小屋子里,三代同堂的五口人就这样蜗居在这套已经有近百年房龄的老房子里。现在老两口每月都靠着退休金生活,这基本也是他们一家五口人的经济来源。
在本次案例,住户最大的困扰在于收纳问题,李玮珉希望沿用多宝格的概念,协助住户重整生活的轨迹,让空间更有效率的利用,从而在利落的环境中,对生活产生无限的想象与憧憬。
李玮珉
李玮珉建筑师事务所十上海越界之主持建筑师,具哈佛与哥伦毕业大学建筑硕士学位,是台湾与纽约两地的注册建筑师,目前在台北、上海与北京三个城市设有办公室。事务所自1991年成立至今超过20年,两岸三地现有同事近百位,专长范围包括都市设计、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期能提供客户一个前后连贯而有效率的专业服务过程。执行过的案件种类包括办公室、住宅、会所、博物馆、旅馆等;其中,住宅类项目近期所执行较为人知的有:北京的长安运河、万柳书院,上海的涵璧湾、九间堂,广东的汇悦台、深圳湾壹号,台北的掬月别墅等。
张叔叔家
设计师:梁建国
这套房间里有很多古典家具,还挂着两张牌匾,这就是张叔叔和他的家人们居住的地方。这套房子已经有200多年了,张叔叔妻子的祖父、祖母也曾住在这里。由于老房子没有隔水层,现在墙体已经返潮,墙皮常常会掉下来,尤其夏天,地上潮湿的很厉害,而冬天又会变得特别冷。张叔叔夫妻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患有脑瘫,平时由老两口照顾她的起居,小女儿现在也已经26岁了,她们希望给小女儿一个单独的卧室,老两口则和大女儿住在一个屋里,这样能够方便他们照顾大女儿的生活。
城市日益发展,老胡同正频临消失,消失的不仅是胡同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惠邻商店的修复正是梁建国设计团队想做的,该项目的主题词便是:重拾,追溯,修复。修复的不是一座老房子更多的是在重抬丢失的模糊记忆,修复不是抛弃原来的而是追溯丢失的亲情,激活人内心深处的真实。
梁建国
国际著名设计师、中国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集美组董事长、创意总监。在校先修艺术设计后再修建筑设计专业。八十年代与合伙人一道创建集美组。期间一直试图与中国内陆的经济高速发展保持距离而又身处其中,敏感而睿智一一通过这种状态获得了一个极佳的角度来描绘本土新兴贵族的生活。一直秉持一种态度,“帮客人解决问题”。2006年与业内专家共同创办中国陈设专业委员会。倡导: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历年来各种荣誉无数2011年与2012年连续两年获素有室内设计奥斯卡之称的ANDREW MARTININTERNATIONAL AWARDS选为全球著寮室内设计师之一。2012年与2013年连续两年荣获IIDA(国际室内设计协会)举办的第39届和第40届国际室内设计大奖。2012年被中国陈设艺术委员会授予2012年度“陈设中国晶麒麟奖”最高荣誉——设计艺术家!同年,获得“2012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年度人物”的殊荣。
胡女士家
设计师:林振中
大与小的界限究竟在哪里?相比万坪酒店,这个位于前门余家胡同一间仅有29平方米的小小民居不啻于一砖一石,小家里承载着胡女士和她女儿每日的起居生活,女儿已经到了爱打扮的年纪,各式漂亮衣服、包包、鞋子都需要更多的空间来收纳。尤其是,她们家还有两个特别的成员一一体积不小的狗狗,所以还要为这两个如亲人般的成员准备出他们休息活动的空间,这也让房间看上去更加小了。
林振中说,美不是财富的堆砌,它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家不是陈列的空间,是人们可以放松身心的所在,我们用心营造居所,然后居所转过来营造我们。
林振中
DAVID LIN(A SI D),美国室内设计协会注册专业室内设计师。PRATT INSTITUTEGRADUATED SCHOOL OFINTERIORDESIGN MASTERDEGREE室内设计硕士,美国STID GROUP、中美圣拓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文化艺术书院副院长,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联盟秘书长,清华生活美学大讲堂主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