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季设计师唐锋和他的团队花了两年的时间对传统土陶工艺进行了再设计研究,“贲笔”作为“砖瓦窑系列”的第一款产品,主要目的是想在传统工艺逐渐消逝的当下,设计出一款能够让人们在触摸到工艺之美的同时唤醒人们对于书写的兴趣的优秀产品。
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就发明了粘土制陶工艺,将泥土变成了一件件生活的艺术品:器皿,砖块,瓦片,泥塑……这些器具承载着人类生存的需求和精神的寄托延续至今。但是,在今天,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这些原始而自然的触感和生活方式却逐渐的离我们越来越远。充斥于我们生活的是大批量的工业产品。科技的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却替代不了我们对自然的向往和精神的释怀。设计师唐锋认为,设计应该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考虑人们使用时的情感体验。
在传统工艺逐渐消逝的当下,齐季意图设计出一款人们能够触摸的到工艺之美的同时唤醒人们对于书写的兴趣。设计师花了两年的时间对传统土陶工艺进行了再设计研究,“贲笔”作为砖瓦窑系列的第一款产品,主要目的是想在传统工艺逐渐消逝的当下,设计出一款能够让人们在触摸到工艺之美的同时唤醒人们对于书写的兴趣的优秀产品。
项目肇始
“很小的时候我经常路过一座柴窑。每一次都被柴窑匠人的工作场景所吸引。在我的记忆中他们总是开心又熟练地工作着。那时候我不理解匠人对于工艺和文化的意义,更不懂得去思考中国人的造物法则,只是很好奇那一团团泥土是怎样在他们手中像变戏法似的成为了一件件生动的用具。我很想去体验。然而一直以来在中国工匠和农民一样代表着贫穷,是被人们所瞧不上的行当。很多年后我上了大学。当我开始懂得匠人是朴实文化的布道者时;当我发现最纯粹的实用是中国的造物法则时;当我明白工艺是净化心灵,沟通灵与肉的渠道时,我那曾无数次梦想过的柴窑却随同其他的很多工艺一起只剩下一些破败的废墟。然而梦想并没有破灭,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即将消失的曾经伴随着人类生存的美好工艺用现代设计的方式继续延续并发展下去。这便有了贲笔项目的开始。”这是齐季官网上设计师书写的一段关于“贲笔”项目肇始的文字。
齐季是由唐锋创立于2012年的一家以探索中式审美和生活方式为主导的产品设计和产品服务工作室。致力于深入寻求中国文化基因中潜在的审美取向同当代生活方式的融合、提升与提炼。以美的形式和体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归属。齐者,整齐,靠齐之谓;季者,季节之谓。意为向四季之精神靠齐一一四季万变而度之无痕,生生不息。
“贲”在汉语中有恰当修饰的意思。中国思想家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也很好的诠释了“贲”的内涵。“贲笔”设计团队认为,设计的本质也应该如此:在超越产品使用功能的同时,更需要恰当的思考它们在情感和体验层面的需求。温润之美来自勤劳的双手反复摩挲的用心之情。齐季出品的“贲笔”,每一支都由手工制作而成,在机械大批量生产的环境下,匠人劳作留下的工艺痕迹和非标准的主观处理空间,令产品显得格外的亲切温暖。
“贲笔”工艺
齐季通过对传统陶艺的组合研究创造出一套保存天然泥质组合成份的无釉无彩烧制技术。传统的粗器,包括砖、瓦、罐等均采用掘地三尺便是的普通窑泥所制,主要体现出朴素,粗犷低廉的特点,这主要由其材质和功能需求所决定的。它们不同于瓷器、紫砂及古代黑陶工艺中对泥质的极高要求。长久以来使得粗陶其粗野之美令大家熟视无睹,难登“大雅之堂”。而其细腻、典雅、光润之一面却从未体现。
唐锋认为传统黑陶泥料过于纯粹便失去了泥土自然朴素纯真之美,工艺之精湛早已不是品判工艺之美的唯一标准。新工艺省去了传统黑陶工艺通过选泥到一层层滤泥以使泥质达到细腻粘稠的极高标准的步骤,直接使用自然状态中泥沙混杂的粘土,如同砖瓦的形态一样,保留其泥土的气息。在后期工艺上增加若干工序不上釉不添彩使其达到如传统黑陶般光亮如镜,并使得泥质之纹理颗粒清晰可见以保存材料本真的乡土气息。
在笔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买来了市面上大多数的笔。从笔的重量、粗细、造型、材质、触感和笔芯等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合对泥土材质和烧制工艺的不断尝试,意图体现出泥土在烧制过程中留下的不同纹路和具有中国古代黑陶器具无釉无彩所体现出来的宁静、朴素、淡雅之美的结合。同时做到材质略轻,手感光滑细腻的要求。历时两年,经过无数次失败和调整,最终完成了新工艺的组合。
为了方便不同人的需求,齐季用陶和木两种材质开发出了简约版和完整版两种款式。毫无疑问,完整版的工艺难度要大的多,如何在不导电的笔杆上融入触屏功能,同时又不影响笔的整体美观和手感。在笔的研发后期我们又进行了大量的混合材质的尝试和工艺的调整,
陶的历史
在中国,粘土制陶工艺有着上万年的悠久历史,掘地三尺的窑泥烧制出的陶器在传统中大多数都是以日用“粗器”的形式出现,难登大雅之堂。它没有紫砂的端庄凝重,更没有瓷土的细腻坚实。却处处透露出生活的温度,它离生活最近我们却总是熟视无睹。青砖黑瓦作为陶艺的一种,用在建筑上的历史也有5干多年。直至20年前它们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然而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这些原始、朴素又亲切的材料和工艺开始逐渐的退出人们的视线。
正如唐锋在《中国民间传统器具图说一一为序》中说的那样:“时代在改变,当传统的工艺、器具和生产工具被新的工业技术所代替时,它们昔日的光芒便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暗淡、退却直至消失。这时再也不会有另外一个宋应星来为它们著述一本闪耀着智慧的,实用的科技书籍。当它们再也不被使用也不被记载的时候它们满载着我们祖先那鲜活的记忆一同消失在人类历史的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