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都市文化与绿色科技的日本现代化公共厕所

2015-04-29 00:00:00钱程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5年4期

联合国副秘书长埃利亚松曾表示:“全球70亿人口中,60亿人有手机,却只有45亿人有厕所或公共厕所可使用”。2013年7月24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倡导人人享有清洁、舒适及卫生的环境。我国亦在此项决议中投下赞成票。

公共厕所作为不可或缺的公共设施,既是一个城市环境卫生的侧面体现,更是衡量“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标杆之一。日本曾于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公厕革命”,尤其是首都东京努力推进公共厕所建设和优化管理,充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公厕设置的科学性、引导标识的人性化、设施设备的完善度等。这场“革命”的成果受到社会各界认可,也帮助东京公共厕所的先进度长年稳居世界一流行列。本文通过介绍日本东京等城市在发展公共厕所方面的有效实践,或许可为进一步完善国内城市的公共厕所管理提供思路。

一、专业协会主导“公厕革命”

(一)市民诉求诱发“公厕革命”

东京占地面积狭小、城市布局紧凑,公共厕所却遍地皆是,随意走入一间,都能保证扑鼻无异味、墙壁无污点、地砖无水渍、水斗无故障、厕纸无断档。尽管今天的东京凭借公共厕所的清洁度、便利度、先进度成为全球示范,但数十年前却并非如此。

日本的公共厕所“进化”过程较为漫长:早在弥生时代(约公元前300年-公元300年),人们便已学会在河边架起木条如厕,就此延续千年,后来演化为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在人口聚集地共同住宅区设置的“长屋”,这也被视为日本现代公共厕所的雏形;直至20世纪60年代,日本才开始出现了蹲式马桶(日式厕所),到了70年代,受西方文化影响,坐式马桶(西式厕所)从首都东京开始在全日本逐渐普及。

与此同时,包括公园、电影院、体育馆在内的许多公共服务设施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得到了改善,但公共厕所依然备受诟病——脏污、昏暗、恶臭。这种与整个城市发展不相匹配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以致当时的市民较少使用公共厕所。随着市民对公共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提出了公共设施更舒适、公共服务更便捷的希望,公共厕所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二)“公厕革命”影响辐射全球

公众对改善公厕现状的强烈诉求,促使全日本范围内的地方政府纷纷将“公厕革命”列入行政事务加以实施。为进一步推动及延续“公厕革命”,1985年,非营利组织“日本厕所协会”在东京成立。协会成立伊始,即提出“创造厕所文化”的口号,其努力目标包括:厕所文化的创新、舒适的厕所环境的创造、与厕所相关的社会课题的改善等。为进一步深化组织的理念,协会每年举行一次“最佳厕所”评选,由化学家、医生、环保专家、市民代表等组成专家团,综合考评厕所文化及环境创新。2014年,从众多应征作品之中,滋贺县近江八幡市教育委员会提交的“大家携手建设的学校厕所”、NEXCO东日本集团提交的“小小厕所空间创造大大感动空间”等6组项目脱颖而出。

“公厕革命”改变了东京公共厕所的命运,造就了清洁、便利、舒适的公厕环境。此外,该组织将每年的11月10日定为“日本厕所日”,当天在全国举行“厕所文化”专项宣传活动,如2014年在东京举办了惯例的“第30回全国厕所研讨会”,以学校公共厕所为主题展开讨论。协会成立30年来持续举办的多项活动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反响,也直接推动了2001年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世界厕所组织”的成立。

二、设置广泛与引导优化并进

(一)公厕设置确保足量、广域

若将公共厕所的数量作为评判“城市便捷度”的指标之一,则东京早已跻身全球前列。利用Google地图进行搜索统计,截至2015年7月,被公认为东京中心的“东京都23区”622.99平方公里范围内,公共厕所已突破7000处,每平方公里超11处。根据现时预计,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将有超过25万人赴现场观赛,而比赛场地大多集中在“东京都23区”内直径8公里范围中。对此,东京市民纷纷担心起这一区域内的公共厕所数量是否足够,临时或增设公共厕所已成为现下的一大课题,足以见得公共厕所在国民心目中的重要性。

(二)导向牌充分体现便捷度、人性化

“耻”文化心理长期根植于日本人内心深处(“耻”在日语中意为不好意思、惭愧),生活中十分注意避免麻烦他人,向人询问公共厕所位置当然被视为“耻”事之一。故而,为了方便使用者查找,公共厕所的位置都被明显地标注在地图和街区导向牌上。导向牌对厕位的所在位置、内部具体设置(蹲式、坐式、无障碍设施、母婴)及使用状态等都进行了明确标识,各种设备的图例采用“文字加图案”的方式,无论是否通晓日语都能轻松找到合适的厕位。此外,为方便残障人士使用公共厕所,部分厕所导向牌上还印有盲文。

三、不断完善提升设施人性化服务

尽管东京的公共厕所面积狭窄,但“内在”相当丰富——厕纸、消毒剂、洗手液、烘手机、扶手、挂衣钩都只是基本的配备。为避免未及时更换厕纸给如厕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备用厕纸也不可或缺,即便遇到厕纸告罄的情况,也可通过呼叫铃联系管理人员送来厕纸。

(一)“智能坐便器”提升使用感受

近期在国内游客群体间大热的“日本坐便器”其实起源于美国,最初仅具备温水洗净功能,专供老年群体使用。引进日本后,经TOTO卫浴反复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集便圈加热、温水洗净、暖风干燥、自动除菌等多种实用功能于一身的先进智能坐便器,大大提升了如厕的舒适度。目前,日本的智能坐便器技术已能代表世界级高度。

据日本内阁办公室的一项调查显示,智能坐便器已成功打入普通家庭,与欧美国家平均35%的普及率相比较,日本家庭达到72%,这一数据可比肩个人电脑、数码相机等其他家庭设备。而今,这项技术已经走向了公共厕所,普及率高达90%。

(二)“多用途厕所”方便残障人士

截至2009年末,日本登记在册有282万名四肢不健全者,另有约18万名残障人士患有膀胱、直肠机能障碍,这一人群被视为使用厕所存在障碍的群体。为保障这一群体的社会利益,日本于1993年制定了《残障人士基本法》,对可供残障人士、老人、儿童等群体使用的“多用途厕所”做出严格规定。1994年又出台《关于高龄老人、残障人士等可便利使用的特定建筑物促进法》,主要适用于医院、百货商店、旅馆、政府机关等17类户外公共设施,旨在保障残障人士能够获得室外活动的平等权利。考虑到部分残障人士依靠轮椅出行,必须保证较大面积的厕位,该法更对供残障人士使用的厕位单间面积、入口尺寸、洗手台高度、镜面高度及倾斜度等做出详细要求。

2008年,东京世田谷区梅丘的两处“谁都可以使用公共厕所”增设语音导向装置,右侧入口对应轮椅使用者、人工造肛手术者及母婴,左侧入口对应带传感器的语音导向装置,厕所内外都可听到语音导向,保证单独一人的残障人士也能无需假手他人独立使用。

(三)“音姬”装置巧妙实现节水

同样出于“耻”文化心理,因为不希望被别人听到声响,日本女性每次如厕平均要按下冲水阀2到5次,是一种平白浪费水资源的陋习。针对这一习惯,TOTO卫浴于1988年发明厕所用拟音装置,也称“音姬”装置——只要按下对应按钮,厕位内便会发出持续30秒左右的模拟冲水声,这一巧妙设计既令使用者不感尴尬,同时也避免了水资源的巨大浪费。据松下电气的一项调查显示,设置初期全国1500个“音姬”每年可节省6400万日元水费,效果十分惊人。目前,“音姬”几乎覆盖了东京全域的公共厕所,还从女厕拓展到男厕内,近期还推出了热感应自动发声的新型“音姬”。

(四)“母婴专区”照顾特定群体

为方便带婴儿的女士,越来越多的公共厕所划设出母婴专区,在有限的空间内纳入婴儿座、哺乳台,并在厕位旁留出放置婴儿车的空间。未划设母婴专区的公共厕所一般也会在女厕内设置多功能“婴儿专座”,母亲既可以利用隔板为婴儿更换尿布或哺乳,也可在如厕时将年纪稍大的儿童安放在婴儿座位内。此外,有些厕所内部还备有儿童专用的小号坐便垫,帮助儿童学习使用公共厕所。

四、融合都市文化与绿色科技

(一)“文化公厕”成观光热点

东京的公共厕所通常在建设前就以周边市民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力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为使用者创造出舒适、愉快的感受,因而无论景点、公园或街道,东京的公共厕所在外观上都与周边的建筑物保持了高度一致。为了推广厕所文化,一些城市率先在风景区打造“文化公厕”,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一些外观颇具特色的公共厕所,它们根据所在的环境而采用对应的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使用同时还能领略到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情,部分“文化公厕”甚至成为了观光热点。

1.浓浓中国风的横滨中华街公共厕所

横滨中华街位于神奈川县横滨市中区山下町一带,是亚洲最大规模的唐人街,被誉为“中国名菜饭馆街”,整条街道都弥漫着浓郁的中国风。在该处设置的公共厕所也不例外,外观仿照中国苏州园林建筑风格,建起碧瓦白墙、八角亭阁,充分与周边景观与文化氛围相协调。

2.恍如仙境的龙宫城公共厕所

浦岛太郎误入龙宫的神话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据说香川县三丰市诧间町的紫云出山就是故事的发生地。当地积极利用这一资源,开发出一批观光景点,包含模拟龙宫城外观的龙宫城公共厕所在内,让使用者仿佛也误入仙境。

3.超越现实的森之入口公共厕所

日本众多铁路站点的公共厕所设计都富含特色。千叶县市原市的上总大久保站是小凑铁道的一站,1928年设站,1956年取消了候车处月台上的站长室,成为无人站,宫崎骏的经典动画电影《龙猫》在此取景。2014年,根据电影中的情节,在此设置了由建筑协会CLIP设计的公共厕所“森之入口”,掀起一阵观光小高潮。

(二)高科技厕所融入都市生活

公共厕所不但反映了国民的审美观,也从侧面反映出一国科技发展水平。2014年,位于东京的日本科学未来馆举办了一场“厕所”主题展,对下水处理、地球环境、宇宙和厕所等多个主题进行展示,提高市民尤其是儿童对公共厕所的认识,引导思考科技与厕所之间的关系。

东京人注意将科技与生活相结合,不止满足于智能坐便器,还运用高新科技使厕所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许多公共厕所设有红外线感应器,人一离开即自动冲水,厕位地上的电子秤可以测出使用者的体重,旁边的扶手能量血压、测心跳,而内置的化验仪器会分析出排泄物中的蛋白质、红白血球和糖分。在告知使用者相关数值的同时,将资料传输给远程服务中心,帮助判断身体健康状态。

公共厕所“数量”评判的是城市“便捷度”,公共厕所“质量”更是判断城市“友好度”的标准,涉及“出口”的公共厕所问题,关乎民生,不容忽视。国内城市应努力动脑筋、想办法,力求提升城市公共厕所的整体水平,才是实实在在为民服务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日本厕所协会网,http://www.toilet-kyoukai.jp/news/event/b3/detail_03134.html.

[2]东京都区域厕所地图,https://maps.google.co.jp/maps/ms?msa=0msid=217229753003646005005.00047df09ff9adb443a38.

[3]日本内阁府2009年3月消费动向调查,http://www.e-stat.go.jp/SG1/estat/List.do?bid=000001021469cycode=0.

[4]日本国土交通省综合政策局安心生活政策科.关于考虑多样化使用者的厕所发展战略调查研究,2012年3月,http://www.mlit.go.jp/common/000209199.pdf.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