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运用及展望

2015-04-29 00:00:00付哲董卫江李彦富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5年4期

根据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市政市容委”)的安排,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简称“市渣土处”)负责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日常指导服务,运用互联网手段,不断推进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发展。

一、日常检查考评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发展

2011年4月,市市政市容委印发了《北京市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试行)》(京政容发〔2011〕21号),正式开始对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评。2012年8月,市市政市容委进行了修订,形成《北京市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京政容函〔2012〕597号)。2015年3月,市市政市容委再次进行了修订,形成目前执行的《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的通知》(京政容函〔2015〕119号)。

垃圾分类日常管理检查考评的对象为各区县及地区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检查考评内容包括垃圾分类处理作业体系和管理体系。作业体系指各区县及地区垃圾分类达标单位(包括居住小区、社会单位)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运行情况;管理体系指各区县及地区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管理措施的建立和运行情况。检查考评工作采取“日检查、月考核、季评价”的形式。

日常检查考评对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通过日常检查发现、梳理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巩固提升垃圾分类成果,促进运行水平逐步提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二是有效量化全市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水平,考评结果引起市区街各级领导的重视,推动各区县(地区)在工作组织、资金投入、政策管理、作业体系等方面不断提高力度,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三是通过指标和权重的设定,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起到引导、指导、服务的作用,促进北京市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工作良性发展。

二、垃圾分类日常指导服务工作增强基层意识

市渣土处倡导并开展的垃圾分类指导服务工作包含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引导活动,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同时增进与街道(乡镇)、居委会、小区物业等基层单位的沟通、交流与协作。二是通过进行各层级的培训指导,提高垃圾分类管理、作业等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三是通过活动建立与基层群众交流的平台,了解和掌握可以推广的经验做法,以及日常管理运行体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为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供一手资料。四是通过培育垃圾分类绿色宣讲员、绿袖标指导员等骨干,建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巩固垃圾分类工作的群众基础。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效率

由上述可知,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社会化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更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那么如何引导市民最大限度地参与垃圾分类呢?宣传依然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对于报纸、电视等传统的宣传形式,新兴的互联网具有更广的传播范围、更快的传播速度、更丰富的传播内容和更强的互动性。在这种背景下,综合考虑网络宣传的重要作用和实际工作需要,为服务公众,市渣土处建立了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网;为方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了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信息系统。

(一)生活垃圾分类网实时展现全市垃圾分类工作

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网设有“资讯平台、分类宣传、信息公开、小区查询、他山之石、检查通报”等栏目。栏目设置充分体现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全面展示全市垃圾分类各方面工作。紧贴市民需求,彰显服务本质。

市渣土处将垃圾分类每天检查情况形成日报并在检查通报栏目向社会公示,反馈问题,督促整改。截至目前,网站已刊登检查日报800多期,公示问题40000余次。市民还可通过分类小区查询功能了解分类小区的数量、状况、地址和管理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加强信息公开、社会监督,保障公众知情权。

网站自2011年11月建成运行以来,内容不断充实,功能日益完善,点击率不断攀升,成为通过互联网实时展现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窗口,普及了垃圾分类实用方法及法律法规,建立了与市民沟通互动的纽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垃圾分类管理信息系统为加强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范围逐步扩大,内容越来越庞杂,急需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升工作效率,为此市渣土处建设了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定位为全市垃圾分类信息化网络工作平台,是供市、区(县)、街(乡镇)各级管理部门新增、收录、查询、报送、管理垃圾分类工作任务的重要手段。同时拥有任务管理、信息报送及数据统计等功能,方便使用单位进行内部管理操作。系统自2011年启用至今,收录了2010年至2014年全市3000多个分类小区的基础台账信息及年度达标考核成绩,为全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建立了一本电子台账,为加强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三)垃圾分类信息化建设展望

1.近期展望:建立垃圾分类地理信息系统

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网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中前进。市渣土处申报的网站完善项目已于近日获批。项目内容主要是建立垃圾分类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将网站现有静态表格类的分类小区查询展现形式升级为动态、立体、综合的地图查询展示形式,即在北京市标准地图上展示全市2400个分类小区的具体位置,市民可通过多个属性进行查询,并可查看分类小区的实景图片、管理单位、垃圾去向、日常运行情况等内容。通过全新的展现形式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公开内容。

2.中期展望: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监督检查系统

中期我们计划构建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监督检查系统。检查系统将在GIS系统基础上,通过开发手持终端和配套软件,实现基础台账及标准查询、任务派发与接收、定位和导航、检查报告制作、远程指挥调度等功能。运用该系统将大大简化工作步骤,提升检查工作效率,缩短问题反馈与解决时间。

3.远期展望:打造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GIS平台

远期我们将打造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GIS平台。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各业务系统资源,建立集中管理模式,展示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各环节的重要内容,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及监管。同时,垃圾分类作为贯穿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一条主线,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必将有效地支撑并强化北京市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