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城市管理经验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015-04-29 00:00:00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5年3期

5月17日—23日,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柴文忠带队,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北京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到外省市学习考察,先后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徐志虎、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叶果、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南京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司徒幸福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交流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经验,探讨“新常态”下城市管理发展特点规律,相互学习,受益匪浅。

这三个城市虽然功能定位、人口规模、管理基础各不相同,既有直辖市、又有副省级计划单列市、还有省会城市,但在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方面,却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结合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要求,在“大部制”、“大城管”、精细化、标准化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一是突出城市管理的“首位意识”,党建统领,真重视、真重拳、真奖惩;政府领导归口,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系统管理顺畅到位,减少了扯皮内耗,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二是强化城市管理的“统筹意识”,上海市成立了市委派出机构“建交工委”,与市政府“建管委”合署办公,强调建管并重、顶层设计,统筹系统内思想政治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协调重大行政业务管理;南京市成立了城市治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研究决定城市管理重大决策,统筹协调城市管理重大事项。三是注重城市管理的“法规意识”,结合各自城市实际,编制了较为完善的各类城市管理标准规范,以网格化为支撑建立“大数据”系统,为精细化城市管理提供信息保障。南京市编制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城市管理地方法规——《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提供了法制保障。四是强调城市管理的“效率意识”,对条块推进和落实城市管理的质量效率进行定期考核评估,结果“四纳入”: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占一定比分权重;纳入“以奖代补”,重奖先进;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在官方媒体公布,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纳入政纪处分,实行末位问责、诫勉谈话、党政“一把手”撤换,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升。(通讯员 堵锡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