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当随时代

2015-04-29 00:44:03程建云
江苏陶瓷 2015年1期
关键词:紫砂壶题材紫砂

程建云

艺术的魅力是经久不衰的,古老的紫砂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珍贵。它以自然物体形象为创作源泉,历经众多艺人的智慧与创造,不仅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在题材上的多样性也成为自身发展的一大进步。新社会、新题材,在新的时代下,紫砂艺人们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紫砂世界,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 艺术与时代的关系

时代决定艺术,艺术体现时代。艺术是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艺术家以感受世界的新眼光,由精神出发,去创造一个个腾空飞越的空间。由于艺术家生存于社会,那么艺术的意义也就并不限于艺术家本人。艺术从一开始就反映了社会的情境特征,社会也是一开始就在人与文化互动的过程中留下了艺术发展的印迹。艺术与社会相互作用,互为内容,以其征兆与情境社会的平等对话关系共同保持自己的全部活力与内在统一性。

紫砂作为一种工艺品,其发展与艺术是相通的,社会情境的变化必然要求紫砂艺人们顺势而变。紫砂原本就来源于民间,艺人们将天然生成的紫砂泥制作成各种手工艺品,包括紫砂壶以及各种陶器。作为一种来源于普通民众的艺术品,紫砂题材的不断创新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这主要归因于三个方面,一是紫砂艺人们本身所具有的个人性以及社会性,二是人们精神需求的提升所带来的审美需求与文化内蕴的增强,三是新时代发展赋予紫砂艺人们的多渠道灵感。

2 紫砂艺人的个人性与社会性

哲学上说过,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而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力量。这种特性决定了紫砂壶题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紫砂艺术集多种中国传统文化于一身,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并且所展示出来的是艺人本身的个性魅力。而紫砂壶的成型工艺是纯手工的拍身筒、泥片镶接手法,没有固定模式可依,自然而就,所以才形成其造型丰富、千人千态的特性。比如说,同样一款茶壶造型,同一个艺人制作,今天做的与昨天做的就不会一模一样,而如果下次再做又会不同,其实这全凭艺人的感悟、灵性信手拈来。可以说,艺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以及个人秉性都造就了紫砂壶题材的多样性。在此还有一点也是不可忽略的,社会时代不会停止变化,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在思想、性情等等各个方面也会潜在地改变着。紫砂壶从原有的生活实用品变为实用性与工艺性兼具的艺术品,这是市场经济下紫砂壶所必然发生的改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方面,作为实用品的紫砂茶具盛行,这是紫砂艺人们作为谋生手段而获取的有形价值。另一方面,作为更高层次的工艺品,这是一种无形的价值。市场经济只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方面,也是用来说明新社会条件下紫砂壶题材多样的必然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审美需求与文化内蕴的提升

对于新时代的人们来说,物质世界得到了满足,他们希望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素养。这个时候,对于精神层面也就有了更高的追求。紫砂壶作为工艺品的价值被更大程度地发掘,艺人们可以将壶定位为单纯的一件清雅的装饰,紫砂壶便拥有了绿色或者是生命的象征,放置于庭园居室之中,可以营造出一种高雅、温柔、淳厚的文化氛围,使人情趣倍添,心绪愉悦,好花妙器相得益彰,点缀庭院居室品味高雅、情趣盎然,具有独到的审美价值。紫砂壶也与茶文化密不可分,紫砂壶原本就是一种茶具,文人雅士于清雅的山林间泡一壶茶,与三两知己好友细细地品味,其中的惬意与雅致自是无与伦比。用这样一种紫砂茶具品茗饮茶,其功效也绝不仅仅只是解渴,而是在饮茶品茗的过程中会使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中国古老的文化和艺术,从中获得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从而使饮茶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极有情趣的陶冶人性情的过程,这就对壶的题材与内蕴有了更高的要求。题材是必然要考虑的,太过浅显则不能符合这种清雅的气质。

紫砂茶壶以壶传艺,“艺随壶传,壶随字贵”。紫砂茶壶造型别致优美,风格庄重典雅,色泽古朴光润,形状千姿百态,自北宋中期已独具一格。明、清以来,由于制壶名家高手辈出,其艺术性更是越来越高。紫砂艺人们所创造的数以千计的紫砂壶品种,不仅方圆匪一、器型各异、风格多样,且熔古铸今,集金石、书法、绘画、篆刻、雕塑、诗词联句于一体,因而成为神韵迷人、冠绝一世、独步千秋的艺术佳品。由于文人墨客的参与,包括一些知名度极高的书画家、篆刻艺术家亦尝试紫砂书画艺术,紫砂壶与书画艺术珠联璧合,更令人神驰。如清代西冷八大家之一的陈曼生所刻壶铭,刀法遒劲、字形风流、情趣微妙。由于书画艺术家的参与,因而紫砂艺人们就更注重壶体造型和书画艺术的有机结合,在形与神、情与境的交融汇合中倾注了匠心。名工巧匠们以刀代笔、以陶为纸,博采众长,或仿商周、或摹汉魏、或铭款识、或钤印章,以及篆、隶、行、草等各式书法展现在壶体上,独具韵格,在有别于瓷器的冷艳中辉映出紫砂陶的平实、浑朴和典雅。

撇开紫砂壶的实用性,不过一个“雅”字。鉴赏家以及普通民众的审美眼光不断提升,工艺大师们便从各种文化意蕴中去找寻新的紫砂壶题材。

4 来源于现实的多渠道灵感

艺术来源于现实,又必将归于现实。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均可以给予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无论是政治、经济抑或是科技,在特定的时间段里,艺术家们会用特殊的题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是迎合这类日子。

特殊的节日是紫砂壶题材的来源之一,“长城壶”便是用来纪念八一建军节的,创作者谈桃林对军队和军旅文化向往已久,萌生制作纪念建军节紫砂壶的想法后,便立刻动手绘制图纸,设计出多种款式请宋伯胤鉴赏,得到了这位国内紫砂艺术鉴赏权威的诸多指点。几经修改定稿后,高五一找到了老首长、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将军,请他为紫砂壶题词。老将军欣然应允,并对设计的紫砂壶立意构思给予高度评价,并分别取名“长城壶”、“军魂壶”。在当年那场盛大的世博会期间,不少世博题材的紫砂壶也应运而生,例如以中国馆为造型的“东方之冠壶”是将世博会中国馆缩小400倍制成的。此壶造型惟妙惟肖,令人爱不释手。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把壶的嘴“挖”在顶端,这样的设计体现出作者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双重考虑。参观者纷纷表示,用“中国馆”造型的紫砂壶泡茶,应该算是人生中难得的体验。

新时代,随着各种新生活方式的兴起,源源不断的新式题材也涌入了紫砂壶的艺术世界。贺岁题材就有点类似于我们常常谈到的贺岁电影,这种在新时代所产生的艺术方式还包括各种音乐、文字、书画。在当代文学中有一类寻根文学,寻找的是我们古老民族的根。在新时代,人们也开始探寻我们古老的民族文化与民间传说,这也是“寻根溯源”思想在新时代的盛行,紫砂艺人们也从中得到了很多的灵感,民间吉祥物题材的紫砂壶比比皆是。现实世界在不断变化,来源于现实的紫砂题材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一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总是靠千百年世世代代不断继承创新才得以延续血脉,并一步一步走向她的辉煌。紫砂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可以说是华夏民族感情的真正寄托之所在。中国的紫砂壶艺术,从民间生活实用器经历代陶艺人、文人雅士不断探索,终于走进艺术的殿堂,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创新。新社会、新题材,我们盼望紫砂壶能有一个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紫砂壶题材紫砂
热点题材接力 沪指震荡拉升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36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电视指南(2015年7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