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笠盖掇只壶”的禅文化赏析

2015-04-29 00:44:03崔龙君
江苏陶瓷 2015年1期
关键词:紫砂

崔龙君

摘 要 “掇只壶”是紫砂传统器型中的一款,是无数艺人与壶友喜爱的款型之一,《宜兴县志》曾经提到过此壶,说它是“一壶千金,几不可得”的千金之壶。这款以“掇只壶”为基础造型制作而成的紫砂“笠盖掇只壶”把中华文化的禅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紫砂“笠盖掇只壶”身上,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禅文化的一斑。

关键词 紫砂;笠盖掇只壶;禅文化

宜兴紫砂壶的形制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千态万状、变化丰富,这些造型都是历代艺人师法、造化所得,是汲取姐妹艺术的特点,并经长期的艰苦辛劳而创造出来的。其中,“掇只壶”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掇只壶”的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并延续至今。这款“笠盖掇只壶”是以传统的“掇只壶”为基础而成型的(见图1),壶型质感清雅、温和大气、线条流畅、比例得当、骨肉亭匀、简练大方,制作颇见功力。现谈谈紫砂壶艺里蕴含的文化象征意义。

1 紫砂“笠盖掇只壶”的造型设计

紫砂“笠盖掇只壶”的造型经典,此壶有着浑圆的壶身,半圆的壶盖犹似斗笠。壶钮的设计十分别致,犹如一个倒立的斗笠,线条流畅、比例得当;压盖略微浑厚,子母线口盖温和严密;紫砂“笠盖掇只壶”的弯流嘴胥出,在端头下压,柔美之姿明显;壶柄略微上抬之后优雅滑落而下,形成一条圆润饱满的弧线,朴雅大方,也让此壶更显细腻精致,超凡的技艺也显露无遗。

紫砂圆壶的造型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传统中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说法。一款质量高的紫砂圆器要求打身筒成型,要求做到壶器的轮廓周正、线条清晰。传统的壶艺多以实用为主,在延续传统壶艺的进程中,有借鉴、有挪用、有发明,也有创造,追求作品的完美是创作的目标。这款紫砂“笠盖掇只壶”在借鉴传统“掇只壶”的基础上,在壶盖上加进了斗笠的设计,使整款器型显得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

2 紫砂“笠盖掇只壶”的禅文化

紫砂“笠盖掇只壶”的壶腹雕刻一联“本寂禪说壹二三四五足”(见图2),取自《曹山元证(本寂)禅师语录》:“人问:‘古人曰:人人尽有。弟子在尘蒙。还有也无?师曰:‘过手来。僧过手,乃点指曰:‘一二三四五足。”这句话是曹山大师以人手五指具足,开示问者佛性人人“本自具足”的法理。也就是说,“本寂禪说壹二三四五足”蕴含着一种佛学的智慧:人要知足常乐。也许我们面临失败,也许我们面临不公正的待遇,但其实所有的失败都是为成功做准备,人需要成长的时间和能量的积蓄,才能走向成功。如果只是抱怨和泄气,而不去付出,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唯有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这无疑是智者的姿态。因为抱怨无法改变现状,而唯有拼搏才能带来希望。真的金子,只要自己不把自己埋没,积极向上,只要一心想着闪光,就总有闪光的那一天。因此,不要总是烦恼生活,也不要总以为生活辜负了你什么,其实,你跟别人拥有的一样多。故此,“本寂禪说壹二三四五足”,这不是安慰人心的话,而是生活的智慧。多想想开心的事,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不管遇到什么事,唯有通过自信的态度与不懈的坚持,最后才能攫取成功的硕果,方得圆满。紫砂“笠盖掇只壶”刻绘的文字折射出了博大精深的禅文化,此壶值得拥有。

3 结 论

闲暇之余,沏上一壶香茗,品茗、读书、制壶,自然就成为了主要的休闲方式。当余甘留舌之时,涤泸烦忧,这时的心情是沉静下来的,再来体会紫砂壶铭文刻画的意境,去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对茶道的钟情、对紫砂壶的珍爱,以及对陶刻艺术的造诣,这也是一种生活的姿态。紫砂“笠盖掇只壶”的制作,不仅体现了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而且折射出知足者常乐的人生智慧。漫漫人生,也许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挫折,但是转念一想,谁的人生不曲折呢?故此,也许可以平静一些,泡盅热茶,温暖自己与他人,这不失为生活的智慧。

参 考 文 献

[1]王军.寻找紫砂王[J].中国电视报.2013(17).

[2]周冉.传承千年的紫砂神韵[J].国家人文历史.2013(08):97-100.

猜你喜欢
紫砂
“紫砂九隽”汇新英
华人时刊(2023年17期)2023-10-24 08:02:12
亦步亦新
——紫砂·九隽”作品选登
创意与设计(2021年5期)2021-11-24 12:56:08
刘少白
艺术品(2020年8期)2020-10-29 02:50:02
简述紫砂作品《规箴》的形态特色
也谈紫砂精品《僧帽壶》的创作构想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36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论紫砂作品“三足如意套壶”的创作感想
如意的语言——浅述紫砂作品“四方如意壶”的创意构造
画家张宜与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