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砂壶艺术与竹文化的结合

2015-04-29 00:44:03华英
江苏陶瓷 2015年1期
关键词:紫砂艺术

华英

摘 要 竹是紫砂创作的重要题材,以竹造型是紫砂造型艺术的一大手法和组成部分。宜兴竹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毛竹、紫竹、斑竹、佛肚竹等,这些形态各异的竹枝、竹叶均可入壶,在紫砂壶器上进行刻绘竹的作品蔚为大观。装饰手法除了以刀代笔的陶刻外,还可运用堆贴、镂雕、泥绘、点彩等。紫砂壶与竹文化的结合,构成了紫砂文化里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 紫砂;竹段壶;竹文化;艺术

竹型茗壶已成为紫砂塑器的一大门类。以竹入壶的做法是在壶体上用竹枝、竹叶做嘴、把、钮等壶的附件,也有以一节竹筒造型成壶的,例如清代中期女艺人杨凤年所制的“竹段壶”,后又发展成以方形入壶的“四方竹段壶”,或以佛肚竹造型形成的“佛肚竹壶”,以一捆竹成壶型的“五竹壶”、“龙头一捆竹壶”等等。紫砂竹型茗壶的创作题材取之不尽,紫砂艺术与竹文化的结合大有可为。

1 紫砂“竹段壶”的造型设计

此款紫砂“竹段壶”是以一段竹筒为壶身制成的(见图1),壶身沉稳大气;桥型壶钮为一节细竹段,筋骨分明,力道十足;弯流壶嘴被竹节环绕,粗细渐变,嘴口平整,出水利落;细长的倒把从壶身另一端伸出,壶把轮廓端握有力;壶身两侧贴塑装饰的竹叶清雅自然,味道悠远。“竹段壶”以竹枝为壶嘴、壶把、壶钮,并贴以竹叶数片,简洁巧妙。此壶把竹文化与紫砂相结合,让人在品茗玩壶时品味竹的潇洒飘逸、虚心劲节,壶、茶、竹融为一体。

“竹段壶”整体器型优美雅致,颇得古代文人之精神韵味,中和圆润的姿态和低调的气质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暗合,符合审美特点。“竹段壶”身筒的线条处理展现竹节内敛的特色,竹叶的布局正是体现竹叶飘逸的劲道。此壶不张扬、不狂望,虚心有劲道便是竹子的最佳写照。此外,“竹段壶”的材质为原矿紫泥,色泽沉郁高贵,细腻润湿,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色泽就愈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

2 紫砂“竹段壶”的格调

“竹段壶”好似高风亮节的人生,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和无法忘怀的魅力。竹段的元素隐隐地渗入此壶的创作中,欣赏者可以感觉到竹的灵气。弯曲的竹枝为壶流和壶把,曲卷翻动的势与度恰到火候。此壶不是延习古作,简单模仿,而力尽在适度的变形中得到创新,在思想和情感的融合中新生,在品位和格调的提炼中提高品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紫砂“竹段壶”做到了飘逸洒脱、高风亮节,由此,它的品格与艺术也得到了升华。

3 紫砂“竹段壶”的文化内涵

紫砂“竹段壶”的文化价值,首先体现在对传统竹文化的融合上。竹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历来受到文人赏识,宜兴又有“竹海”之称,故紫砂艺术与竹文化结下不解之缘。“未出土时已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因四季常青,人们把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又因竹竿挺拔、刚直不阿,而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文人爱竹、咏竹、画竹,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所居之地必先植竹。苏东坡有诗作: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扬州八怪郑板桥爱画兰竹,并题咏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岩石中,千磨万击仍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其次,紫砂“竹段壶”的文化价值体现在竹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竹制品是生活必需品,竹刻、竹编是悠久的民间工艺美术,竹文化也是重要的民俗文化,民间有“梅开福贵,竹报三多”、“竹报平安”之说。此外,竹文化对文学、绘画、园林、音乐、宗教以及工艺美术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紫砂“竹段壶”折射出了宜兴地域文化的特征。宜兴紫砂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因为植根于江南阳羡,有历代文人的密切参与,使宜兴具有鲜明的竹林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人文雅趣。

4 结 论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记载:“北都唯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可见“竹段壶”既有仿生竹子形象和贴切的外形,又有对竹子的刚直、劲节品格的礼颂,以及人们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寄托和向往。紫砂“竹段壶”采用竹子作为创作题材,除了壶器本身质朴自然、不尚奢华的特点和紫砂陶温润精细、含蓄内敛的本质特别契合之外,它还寄托了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和理想。每次用双手摩挲它,就好像触及到了平安、幸福的生活。

参 考 文 献

[1]周莹.方形竹壶的风采[J].江苏陶瓷.2013(08):31-32.

[2]王美红.悠悠竹韵,气节如壶[J].江苏陶瓷.2013(12):66-67.

猜你喜欢
紫砂艺术
亦步亦新
——紫砂·九隽”作品选登
创意与设计(2021年5期)2021-11-24 12:56:08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36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如意的语言——浅述紫砂作品“四方如意壶”的创意构造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可爱的艺术罐
儿童绘本(2018年22期)2018-12-13 23:14:52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