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斌
和平年代,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各类军械弹药的消耗量都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但是,古人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即使战争的威胁远在天边,军队也必须时刻做好战斗准备,军械与弹药都要储备充足。各类设备库、军火库正是为了存放这些物资而设立的。我们今天就要去参观这类军用仓库中很特殊的一个——它的名字叫“洞库”。
深山中的神秘仓库
崇山峻岭中,一条隐蔽在密林下的军用公路蜿蜒向前,指向未知的大山深处。路两边的山谷仿佛仍沉睡在上古地球的蛮荒时代,让每一个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这里真的会有人类在活动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就在一个不起眼的半山腰,在一片草木的掩映下,一个黑乎乎的山洞露出了真容。而当你跨进洞口的那一刻,身后还是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面前却出现了一个装修精致、设备先进的大隧道,工作人员往来穿梭,设备仪器嗡嗡作响,俨然是一个超脱尘世之外的小王国!不过先别兴奋过头,这可是军用洞库,堆满了各种军火弹药,是个不折不扣的深山军火库!所以,如果你不想捅大娄子的话,咱们接下来就得稳重些,小心翼翼地参观这里!
洞库
洞库是军队为储存武器装备或军用物资而修建的一种仓库类建筑,一般建在岩石山体中,也有少数使用钢筋混凝土在地下构筑而成。按照用途,洞库主要分为飞机洞库、舰艇洞库、弹药洞库以及其他军用物资洞库。今天我们参观的正是所有洞库中安防级别最高的弹药洞库。
防爆是第一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军火重地,严禁烟火。不过,这只是防火防爆最基本的要求而已。在这里,手机等电子设备一律不许带入;墙体上的金属构件全部被包裹起来,笨重的库房大门也在边边角角镶上了化学性质稳定的铅,防止撞击产生火花;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穿着使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防静电服,并且在任何角落都对灰尘实行“零容忍”制度。当然,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条:轻拿轻放,严禁撞击!
弹药洞库规矩大
弹药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易燃易爆性,受热、摩擦、震动、碰撞、曝晒等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它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弹药洞库的修建就有了许多严格的限制。
首先,弹药洞库的选址必须避开城市、工矿、交通枢纽、水利设施、名胜古迹,甚至包括有可能发生中级以上地震的地区;其次,弹药洞库所处的山脉必须岩体坚固稳定,不能有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而且库区周围要有群山环绕,一旦不幸发生爆炸,山脉可以成为缓冲地带;最后,弹药洞库要尽可能修得隐蔽,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且建筑主体要足够结实,可以抵挡普通钻地弹的攻击。
防潮很重要
洞库一方面要想尽一切办法防止弹药爆炸,另一方面,这里的工作人员还要保证弹药在需要的时刻可以爆炸——说白了,就是努力延长弹药的保质期,防止弹药失效。
弹药存放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潮湿。据统计,超过90%的失效弹药是因为受潮所致。所以,防潮通风就成了洞库里常抓不懈的工作。在传统的弹药洞库中,防潮通风工作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每两年一次的“倒垛”和每周两次的洞库巡查。所谓“倒垛”,就是将所有弹药箱重新码放一遍——由于洞库内湿度较大,码高堆放的木制弹药箱容易变形,致使弹药外露,为防止意外,必须定期对弹药箱重新排序码放。至于洞库巡查,就是给洞库通风,打扫卫生,并检查弹药安全。
过去,在为弹药箱进行倒垛时,只能全依靠人力,工作进展十分缓慢,一次倒垛往往会持续半年以上。而现在的洞库内已经有了轨道装载机,搬运起弹药箱来既快捷,又平稳安全,不到一个月就能将数千吨的弹药箱重新码放一遍。同时,全新的洞库温控通风系统让洞库常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打开洞门,用鼓风机通风了。
科学管理,为弹药延保
科技的进步让洞库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那种被动地除湿降温,凭经验估算弹药寿命的老一套,已经被先进的数控系统取代。温控与通风系统时刻监测着洞窟内的每一个角落,每个弹药箱的实时温度与湿度都逃不过它的法眼;附属实验室可以随时抽查各批次弹药的保存情况,将它们记录归档,让每一颗子弹的“健康”状况都能随时呈现在管理者面前,便于为它们分别制定不同的保存方案。
时至今日,洞库已经成为我军最重要的后勤保障部门之一。虽然洞库官兵们终年在无人问津的大山深处默默耕耘、挥洒血汗,但他们绝不会被遗忘掉——看,前方将士们手中那杀敌的利剑,不正是他们铸就的吗!endprint
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