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铭,贺金龙
(武汉铁路局 货运营销处,湖北 武汉 430071)
长江湖北段铁水联运现状及发展对策
赵 铭,贺金龙
(武汉铁路局 货运营销处,湖北 武汉 430071)
以近年来湖北境内长江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情况作为基础数据,从缓解三峡过闸难题、出台铁水联运发展政策、影响铁水联运发展制约因素、发挥经济和环保优势等方面分析长江湖北段铁水联运发展形势,提出提升长江湖北段铁水联运的对策,即优化铁水联运布局、打破信息孤岛、优化办理流程、获得政策性支持、打造铁水联运平台。
长江湖北段;铁水联运;发展对策
根据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多式联运重点工程,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相继出台政策鼓励铁水联运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得到蓬勃发展。2014年,长江干线完成货物通过量 20.6 亿 t,首次突破 20亿 t 大关;集装箱吞吐量达 1 300 万 TEU[1]。其中,湖北段铁路接入的余家湖港、枝城港、杨泗港、白浒山港务公司、荆州盐卡港,集港总量为 1 264 万 t,铁路集港运量达到 605 万 t,占总量的一半,集港货物主要以煤炭为主;疏港总量达到 1 280 万 t,铁路疏港运量 99 万 t,约占总量的 1/10[2]。2015 年武汉铁路局上半年铁水联运疏港运量 50 万 t;自 2015 年 4 月大力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工作以来,截至 7 月全铁路局铁水联运累计发送 2 071 车、4 142 TEU,相比 2014 年集装箱铁水联运大幅增长。从港口集疏量来看,铁水联运有很大发展空间。
1.1 缓解三峡过闸难题
2014 年长江三峡船闸货物通过量 1.2 亿 t,超出设计通过能力 20%。三峡船闸运行 10 794 闸次、通过船舶 44 458 艘,集装箱 73 万 TEU,滚装车次 32.7万车次。上、下行货运量比例为 5.6 ∶ 4.4,上行过闸货运量 6 147 万 t。2014 年三峡过闸船舶平均待闸时间40.2 h,11 月过闸船舶平均待闸时间 60.9 h[3]。从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上下行货运量和集装箱运量情况来看,从三峡船闸前选择部分港口与武汉铁路局管内货运站开展铁水联运工作,既可以调节三峡船闸上下行过闸不均衡问题、缓解过闸压力,又可以减少部分货物的运输时间、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1.2 出台铁水联运发展政策
国家、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铁水联运工作,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4—2020 年) 的通知》(国发 [2014] 42 号)[4]中,发展重点第一项为“着力降低物流成本”、重点工程第一项为“多式联运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关于加快长江经济带港口水铁联运发展的建议》和《关于将三峡综合运输枢纽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建议》,武汉市政府出台了《武汉集装箱铁水联运专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武汉铁路局在《关于加快铁路现代物流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请示》中提出“加快建设把武汉打造成内陆铁水联运中心”。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办法,铁路局立足实际积极响应,为开展铁水联运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3 影响铁水联运发展制约因素
目前,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特别是铁水联运在节约社会物流成本方面是一项重要途径,政府部门和企业不断探索影响铁水联运发展的制约因素。
(1)港口与铁路无缝衔接。长江湖北段有港口24 个,其中武汉港、宜昌港、荆州港、黄石港均为全国大型内河港,但目前仅有枝城港、黄石港、余家湖港、荆州港、白浒山港区和汉阳港 6 个港口与铁路接轨。武汉新港作为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位于长江经济带,范围包括武汉及鄂州、黄冈和咸宁 4 市,规划 27 个港区,港口岸线 785 km。武汉新港阳逻港区位于武汉市新洲区,为武汉新港集装箱办理的核心港区,2014 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 100 万TEU,货物吞吐量达到 1.48 亿 t[5],而阳逻港未与铁路衔接。
(2)港口“最后一公里”。目前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网总里程 200 万 km,以干线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国家高等级航道等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但是,不同地区、不同运输方式间各自为战,导致进港铁路建设衔接难度大。以阳逻港为例,滠口站货场距离阳逻港 22 km,只有将铁路延伸到码头,才能实现铁水联运无缝衔接。目前,江北铁路一期工程已修至香炉山站 (阳逻电厂工业站),距阳逻港区 3 km。同时,通过对基地码头的升级改造,基地码头与香炉山站的集装箱场站仅有 500 m 的距离,基本可以实现无缝衔接。
1.4 发挥经济和环保优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 10.2 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 18%,是美国 8.5% 的 2 倍多,高于发达国家 1 倍左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金砖国家如印度 13%、巴西11.6%[6]相比也偏高。
(1)每万吨公里货物运输能源消耗比较。按2015 年湖北省柴油价格 6 070 元/t 测算,铁路以内燃机车、牵引 4 000 t 为例,每万吨公里耗油 25.3 kg、153.6 元;公路运输以重型卡车、装载 30 t 为例,每万吨公里耗油 71.7 kg、435.2 元;水路运输以 5 000 吨级轮船满载为例,上海至武汉航程往返约 2 000 km,耗油 14 t,每万吨公里耗油 14 kg、84.98元。从数据可以看出,每万吨公里柴油消耗公路运输71.7 kg、铁路 25.3 kg、水路运输 14 kg。在水运里程不变的情况下,采取铁水联运方式较公水联运方式而言,每万吨公里节约柴油 46.4 kg、节省燃料费用 281.6 元。
(2)每万吨公里货物运输碳排放量比较。铁路运输每万吨公里消耗柴油 29.4 L,汽车运输每万吨公里消耗柴油 83.3 L,水路运输每万吨公里消耗柴油16.3 L。根据有关研究,节约1 L柴油等于减排 2.63 kg 二氧化碳[7]。在水运里程不变的情况下,铁水联运(以内燃机车为例) 与公水联运相比,每万吨公里柴油消耗减少 53.9 L,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141.8 kg。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铁水联运较公水联运具有节能减排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
2.1 优化铁水联运布局
国家、地方政府应协同中国铁路总公司,从优化长江经济带铁水联运布局角度,按照布局合理、统筹兼顾的原则,依托港口、铁路货场 (地方铁路) 既有资源,设计铁路直通港口方案。例如,阳逻港和黄石港的集装箱运输,短期内可以采取铁公水联运的方式,长期应通过港口修建铁路专用线的形式,实现铁路直通阳逻港和黄石港。
2.2 打破信息孤岛
由政府部门牵头,以鄂东南 5 市 (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咸宁) 港口整合成立的武汉港发集团为试点,组织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铁路局、武汉港航发展集团等,研究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有效整合铁路、海关、港口、航运交易所、生产制造商、零售商、物流园区等既有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打造集产品发运信息、航运班列、铁路运输方案、集装箱全程跟踪、运输价格查询、仓位 (箱位) 预订等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信息平台,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各部门间、供需企业间的信息系统互通,为企业、客户提供直观、便捷和精准的物流服务。
2.3 优化办理流程
(1)引入检验检疫功能。在港口内引入海关和国检功能,逐步完善阳逻港、黄石港等主要集装箱集疏运作业港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实现“一次报检、一次检验检疫、一次放行”功能,更好服务进出口企业,实现进出口货源便捷化运输。
(2)建立合署办公机制。在阳逻港、黄石港等铁水联运主要港口,初期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合署办公机制,铁路、港口、海关、船运公司等设立办事机构,实现 1 个地点办理;远期,从优化铁水运输手续入手,实现铁路和水运“一个窗口办理、一张票据、一次性收费”,减少客户办理的中间环节。
2.4 获得政策性支持
国家应出台铁水联运补贴政策,大力扶持铁水联运发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地方政府应制定铁水联运短驳汽车运输业补贴政策,对参与铁-公-水联运的汽车运输给予一定政策,有效解决港口与铁路之间的衔接问题;研究制定灵活的港口收费政策,港口与铁路之间形成价格联动机制,实行铁水联运价格优惠。
2.5 打造铁水联运平台
构建“两主两辅”的铁水联运平台,即:以阳逻港为主、黄石港为辅打造集装箱铁水联运中心,以枝城港为主、荆州港为辅打造散堆装货物铁水联运中心[8];充分利用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地域优势、纳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政策优势及阳逻港先进的作业设备、信息系统优势,联合滠口货场 (吴家山车站) 打造全国内陆港集装箱铁水联运中心;以黄石港作为国家级一类外贸口岸,在鄂东南地区地位最重要、设备最先进、专业化程度最高,可以办理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等资源为依托,将黄石港与黄石东站作为集装箱业务的辅助。在干散货物运输方面,充分利用铁路直通枝城港、荆州港的优势,以及枝城港、荆州港厂区设施设备、场地等,开展煤炭、矿石、化肥等货物的铁水联运。
推进长江湖北段铁水联运对践行长江经济带战略有积极意义,符合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要求,也是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措施。因此,统筹优化港口布局,建立集约化信息平台,优化办理流程,通过不断深化合作,构筑铁水联运网络,发挥各自优势,打造“经济、环保、快捷、安全”的铁水联运平台,在国家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 湖北省武汉市自由贸易区建设调研[R]. 武汉: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2015.
[2] 武汉铁路局. 武汉铁路局铁水联运调查报告[R]. 武汉:武汉铁路局,2015.
[3]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 2014 年三峡坝区通航形势[R]. 武汉: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201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发 [2014] 42 号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4—2020 年) [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4.
[5] 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 关于武汉新港规划建设汇报[R]. 武汉: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2015.
[6] 凤凰财经.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2014) [EB/OL]. (2014-11-10) [2015-09-15]. http://www.56lem. com/news/show-457.html.
[7] 碳排放计算方法[EB/OL]. [2015-09-15]. http:// wenku.baidu.com/link?url=Em3_qK3MEUCseE6 WxUTaK75QJDOHqOznst0cssdPpFbwHCnWcuku nT6-ftBnKcr00ph640s9qT0ZyNvebGJR1absU9ozX dJ3owI_yuO0yj7.
[8] 武汉铁路局. 武铁货营函 [2015] 558 号 关于加快铁路现代物流更好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函[S]. 武汉:武汉铁路局,2015.
责任编辑:何 莹
1004-2024(2015)11-0042-04
:U296;U294.7
:B
10.16669/j.cnki.issn.1004-2024.2015.11.10
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