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落日敦煌情——专访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莎伦·凯瑟

2015-04-25 10:29:44吴星铎布英娜
国际人才交流 2015年3期
关键词:壁画敦煌艺术

文/吴星铎 布英娜

茫茫大漠,落日余晖。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莫高窟的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神怪历经千年,见证沧桑。

1964年,一个17岁的美国小姑娘,徜徉在敦煌这座“东方卢浮宫”,她在一尊尊佛像、一幅幅壁画前久久凝视,宛如在观赏月亮一般。

50年之后的2014年,这位当年的美国小姑娘获得了外国专家在中国所能获得的最高褒奖——中国政府“友谊奖”,当她接受采访的时候,她的身份是敦煌研究院授课教师,国际知名的壁画保护专家。

她的名字叫莎伦·凯瑟(Sharon Cather),从当年对敦煌的惊鸿一瞥,到如今在敦煌工作,保护敦煌,这一切,用莎伦自己的话说就是“曾经很向往地看着月球,现在登上了月球一样。”

结缘敦煌:曾经向往月球,如今登上月球

“友谊奖”颁奖期间的一个上午,笔者按照约定到外国专家大厦,敲开她的房门,简单沟通之后,预约当天晚上的采访。临别,莎伦说她的鼠标电池没电了。晚上采访之前,笔者特意买了两节7号电池,采访时带给了她。小小的举手之劳让整个采访氛围变得轻松,为了缓解一天活动的疲惫,她如老朋友一般说:“你等我5分钟,我先抽支烟,抽完了我们开始聊。”

莎伦回顾起自己与中国的故事,犹如为我们介绍一幅壁画一样。莎伦是美国加州人,她极其喜欢艺术,特别是中国艺术。中国艺术中,最偏爱敦煌、云冈的壁画艺术。她长期从事壁画保护理论、壁画保护技术应用研究,以及高级壁画保护专业人员的培养等工作。莎伦对敦煌第一印象来自于1964年。当时她17岁,还是一个学生。她所学的壁画知识都是从黑白照片上得来的。能够来到中国,已是无法想象的事,而能够来到敦煌,能够亲眼看到壁画,那种感觉,是如奇迹般令人难以置信的。后来到了1993年,她终于获得机会来敦煌工作。“就好比曾经很向往地看着月球,现在登上了月球一样。”莎伦这样说。

在她的努力下,敦煌研究院2005年开始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英国伦敦大学合作开办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壁画保护研究生班,为中国壁画保护培养了多批专业骨干。莎伦将国际上先进的壁画技术引入中国古代壁画保护领域,带动国际学员来敦煌实习和研究,参与莫高窟保护项目。她推荐敦煌研究院参加“国际文物维护协会”活动,接触先进文物保护理论和技术并扩大中国文物保护的国际影响力;促成中外合作拍摄莫高窟艺术宣传片,促进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作为科技部“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她还为该中心和基地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当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我就被中国征服了。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中国艺术,能够置身中国,亲身工作在迷人的中国艺术之中,这样的工作,对我而言是一种幸福。”莎伦说。

壁画保护:面对伟大的艺术,有责任去保护

“对于一个人来说,要维持自己的健康,你需要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对于壁画保护来说,应该要减少毁坏的致因。”莎伦说。

莎伦在敦煌做的最主要的工作,是壁画保护。古时候,人们知道保护壁画要防风固沙,要关好门窗,防雨水,这些很简单,但是很重要。现在,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壁画的保护中,保护则会更全面更深入。

除了古今不同之外,中西方的壁画保护方法也很不相同。莎伦打比方说:“这比如将纯棉的衣物放在洗衣机里,倒洗衣液,洗出来是很干净的。但是如果是真丝的东西,同样的洗涤方法很有可能就毁坏了。”

莎伦解释说:“例如,佛罗伦萨的壁画质地坚硬,保存的时间很长,可以擦拭清理。但是如果对敦煌的壁画这样做,那么壁画很有可能就被抹擦去了。这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也是亚洲壁画保护中常见的问题。”日本、印度、喜马拉雅的壁画都有这种情况。中国制作艺术的技术从很早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木材料偏多,染料也易洗去。相对于埃及或欧洲的壁画和雕塑,中国壁画质地比较脆弱。

在莎伦看来,拥有较少资源的原址保护面临着更大的问题。我们在知识、经验、技术、资金、时间以及持续性方面的资源都是匮乏的,所有这些匮乏都会影响我们保护文化遗产的能力,所以应该合理有效地分配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些资源。

莎伦动情地说:“你知道吗?我来自美国,美国的历史很短。而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我非常热爱它,我觉得这悠久的历史,是世界的财富。作为中国人,你们有这么珍贵的文化,甚至是世界上的人,面对这么伟大的艺术,都有责任去保护他们。你们可以修建新的东西,但不应该改变历史的东西。”

教学工作:中国需要壁画保护专家

虽然目前莎伦住在伦敦,但多年来,她坚持保证每年赴敦煌,完成课程。莎伦说,每年情况会略有不同,但至少有6周会在敦煌。因为她的教学项目为期3年,但是并非全天制,每年课程一般6-12周。莎伦说,最先两届的4个研究生现在都在敦煌学院工作,头上都有银发了。学成的学生中现在不乏身居要职的,为保护敦煌壁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莎伦·凯瑟(左)获得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为其颁奖(王泱摄影)

令莎伦欣慰的是,这些年,她培养出的学生很多都成为了专家。她二三十年以前培养出的学生,现在都可以自己教学,将她的心得和技术传承下去。

说起教学方法,莎伦说:“我就是让他们围坐起来,看PPT,给一些小的素材。但是我发现,中国的学生,最不喜欢被提问。这对于我们西方人来说是一个难处,因为中国学生总是不会自己去想,总觉得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其实实际情况往往是更复杂的。”

莎伦认为中西方学生区别在于,中国学生不太喜欢独立思考。这并不代表他们很懒,而是因为中国学生在体制里待了太长的时间,总是在依赖正确的答案。但是这样是不能通过莎伦的考试的。保护壁画包含很多内容,有科技内容,有公文处理,也需要有人文情怀。

“保护壁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活学活用,学会解决问题。对于一幅在一块岩石上的900年前的壁画和一幅底部被水冲刷掉的200年前的壁画而言,两者的保护策略是大不相同的。”莎伦说。

莎伦非常喜欢给学生们实地教学,经常带他们进洞窟中学习。原来她的学生里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但是现在基本上是中国人。中国的很多大学,如北大、北师大、兰州大学都和他们有合作项目。伦敦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可以转专业,可以得到壁画保护的硕士学位,但中国的本科生在研究生阶段转专业很困难。

莎伦的学生基本上都来自于不同的专业,比如心理学、考古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等等。因为只懂一门知识的话,能力是很有局限的,无法完成壁画的保护工作。每年,研究生们都会有12周在敦煌学院,而在硕士阶段的最后一年里,他们被要求总结之前的研究,写一篇和保护中心相关的论文。

敦煌飞天壁画

有一天,一个学生发电子邮件给莎伦说,现在在意大利工作。这让莎伦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说:“其实现在中国很需要专家,因为中国有太多的壁画遗址,如果我辛辛苦苦花3年心血培养出来的学生,去了外国,而不是在中国做贡献,我会觉得非常遗憾。”

得奖感言:中外专家互相尊重,愉快工作

莎伦获得了2014年中国政府 “友谊奖”,这是她继2011年度获得由甘肃省政府颁发的“敦煌奖”后获得的更高荣誉。她的得奖感受是:“我知道‘友谊奖’是中国褒奖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我在全球各地工作过,其中在中国的工作是令我很满意、影响很深刻的,因为中国人高效、合作、吃苦耐劳,我们间的合作很成功。”

莎伦强调,敦煌的壁画保护能够取得现在的成效,和中外专家常年的合作是分不开的,她认为,相互尊重是做成事情的前提,在敦煌研究院,中外专家一起工作,互相尊重,愉快地工作,制定保护政策,教育和培养出更多未来有希望从事壁画保护事业的人才。莎伦提到,目前敦煌还需要更多的资金,因为保护工作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花钱。此外,对新技术的支持也是非常必要的。

莎伦说:“不久前我在香港参加了一个国际会议,会上大家都肯定了新技术对壁画保护的帮助。因为中国很大,有很多历史悠久的遗址需要保护。这和看病的道理一样,你如果病了,去医院医生会给你专业检查。但是如果你在沙漠,看病就要回到北京、伦敦,等上半年甚至一年,才看得上。 但是现在,自己这里开着医院,有高级医疗器械,看病就不再是难事儿了。因此,高科技的实地化,先进设备的引进,对壁画保护具有非凡的意义。”

莎伦除了工作之外,几乎没有空闲时间。每天工作10到12小时,一周工作7天,没有休息日。工作几乎是她的全部,她说:“我没有丈夫,没有孩子,也没有什么亲戚。我只有一只猫,小公猫,叫‘小灰’,因为他的毛是灰色的。”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愿意守护一生的梦想,一个永不后悔的选择,一缕照亮生命的不灭光束,对于莎伦来说,这就是敦煌,就是壁画,就是艺术遗产的保护事业。

“我用手触摸到壁画,我的手可以感知到壁画的故事,我的眼睛也可以透过壁画,看到千年历史承载的东西,这令人着迷。”莎伦说。

猜你喜欢
壁画敦煌艺术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壁画上的数学
亮丽的敦煌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2
绝世敦煌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18
北朝、隋唐壁画
收藏界(2018年5期)2018-10-08 09:10:54
纸的艺术
帮壁画“治病”
学与玩(2017年6期)2017-02-16 07:07:26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