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春燕 姜笑笑 李雪梅等
摘要: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今健康评估的重要标准,并且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关联[1]。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以及医疗行业逐渐完善及规范,护士已成为继教师、IT工作者之后职业压力最高的职业。职业高压造成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心理亚健康状态,本小组通过对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心理以及生活质量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和发现护士在高职业压力下的心理对生活质量影响,并寻求解决方案。改善职业心理亚健康状态并提高护士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身心健康需求的与日俱增,人们对护理服务的标准和水平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理应为之提供心理支持的护士自身却普遍职业心理压力骤增,似乎"护士心理健康的危机或隐忧"无时无处不在,有些护士甚至因"高强度职业疲溃"不堪负荷。本小组通过对重庆5家三甲医院随机调查1000名护士调查,74%的护士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在对其中生活质量评价为差的人群中调查显示85%的人主要影响因素为心理因素。
1造成护士职业心理亚健康最主要不良因素有[2]
1.1个人价值因素 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常得不到认可与理解,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不到体现,劳动价值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且护士待遇普遍较低,个人发展受限,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不被满足,而护理工作量大、任务重、风险大造成护理人员心态极不平衡。存在职业自卑感,从而造成消极,悲观的情绪,并长期处在此种心理状态下,造成心理亚健康状态。
1.2职业因素 因为医护人员工作规律性差,特别是基层护理人员还普遍存在着缺编情况,超负荷运转容易造成护士的身心疲惫,而夜班频繁,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身心难以得到充分时间进行调整,导致出现失眠、头痛、乏力、胃溃疡等心身疾病。患者的呕吐物、分泌物、血液以及排泄物对护士造成了不良的心理影响,。并且工作环境以及性别等原因造成工作中相互猜疑,缺乏信任,或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导致护士处于焦虑、不安的亚健康心理状态。
1.3情绪因素 临床护士所面对的是身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他们在身心痛苦的状态下,经常会将心中的焦虑、愤懑转化为不满发泄到护士身上。患者及其家属表现出的无端敌意是日常工作中造成护士心理负担的重要因素。并且护理人员的生理周期变化,年龄增长,婚恋等生活事件,生理、心理疾病以及社会支持体系等产生的情绪都会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这些情绪因素造成护士心理处于烦躁、易怒的亚健康心理中。
生活质量现在在学术上暂时没有明确的定义,通常我们调查以对生活以及工作的满足感以及幸福感为评判标准。标准涉及心理及生理方面。调查生活质量较低及以下等级的护士主要造成原因。>90%的职业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护士在生活质量的评估调查中都体现出生活质量较低的感受。随着护士职业心理上亚健康程度越大,护士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越低,同时工作效率出现明显下降。因为心理上亚健康所带来的压力,负面情绪以及心理状态导致的疾病而使得生活满足感下降。由此可见,护士职业心理健康状态与护士的个人生活质量呈现相关性。
2护士职业心理的不良因素对于个人生活影响主要有[3-6]
2.1个人价值因素影响 因个人价值因素造成护士心理上消极、悲观的情绪,使得护士在个人生活中缺乏积极性,对于社交活动排斥,缺乏成就感体验。造成护士在婚姻、家庭、社会中往往处于被动以及弱势的状态。进而造成生活体验低下,从而降低护士的生活质量。
2.2职业因素影响 排除职业造成的职业疾病等生理因素外,职业因素所造成护士心理焦虑、不安。首要影响了护士的休息,多数护士存在因焦虑造成的失眠问题。并且因可能随时因抢救等问题需要迅速到岗或者待机等造成的不安心理,并因此造成护士在旅行等户外活动的幸福及满足感降低,并且休息时间不固定,无法与家人长时间共处而产生孤独感。导致护士在休息时间无法安心休养且无法有效的缓解身心上的疲惫,造成疲劳累积而降低生活质量。
2.3个人情绪因素影响 此职业心理不良因素对于护士个人生活质量影响最大,因护士在工作中受到环境以及患者方面的负面情绪因素影响,造成心理处于烦躁、易怒的状态,并且大多数会代入到个人生活当中,使得护士常常表现出无端敌意,影响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情感,破坏护士个人生活中的感情和谐。并且因情感因素导致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生理疾病,造成护士生活质量大幅降低。
3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护士的职业心理健康状态对于其职业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影响,且心理状态对于生活质量有最直接以及最重要的影响[7-9]。所以要改善护士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对于其职业心理健康进行关注和引导,针对本次调查所显示的结果在此也提出相应对策。
3.1注重职业教育,稳定思想情绪 使护士从思想意识上及早形成职业概念及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要进一步巩固、强化她们的心理素质,使她们认识到步入护理工作岗位要面临着复杂、繁重的工作,其肩负责任的重大。通过让护士认识到为病员服务是一项光荣而自豪的事业,树立医护平等概念,减除职业自卑感。工作和学习中应保持心平气和、精神愉快,待人接物应宽容,不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中[10]。
3.2合理排班,让护士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空间 在排班时,在允许范围内充分考虑护士生活及家庭因素,让护士在休息时能更多的获得来自家人及朋友的关心及照顾,使得护士心理上的疲劳及压力得到更多的释放。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科室活动及培训,增进同事之间感情和形成团队意识同时,提高业务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减少工作对于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
3.3给予重视与支持 在遇到患者投诉等情况,并非一味责备,而是应及时进行安抚、反馈及帮助,并针对具体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主动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创造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使护士有一个自然、和谐、宽松的工作和健康的心理环境。在院部设立心理辅导室,给予护士心理辅导,使护士心理因素得到疏导和发泄。定期召开护士心理方面辅导的会议或者讲座。可实行评优奖励等制度,通过口头表扬或者邀请演讲等方式,让护士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3.4改善自身生活习惯 科学安排调休时间的生活,不宜娱乐过度、适当活动、调整心情、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同时调节心情、重视心理健康。
4结论
护士职业心理健康对于其个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职业心理的亚健康会降低生活质量。而现今医务人员亚健康状态已相当普遍、严重,应引起社会、医院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制定相关防制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生活质量,保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从而改善护士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傅善来.21世纪健康新视角[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5-6.
[2]陈国元,杨磊,刘卫东,等.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15(2):101-102.
[3]刘理望.倒班和夜班对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1,6(3):108-109.
[4]刘晓军,楚更五,贾福军.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3-59.
[5]方藕环,董静波,陈国员.护士工作压力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8A):2002-2005.
[6]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79.
[7]洪玛霞.急诊科护士压力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suppl 2):123.
[8]王亚君,李瑶,马明.临床护士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6,15(1):22-23.
[9]胡敏予,周昌菊,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192.
[10]叶巧玲,吴卓洁.护理人员压力成因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2A):290-292.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