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耀
(中国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二公司,湖北 潜江433121)
焦页24-5HF井是一口三维非常规水平井,设计井深5 030m,A 靶点垂深2 674m,B靶点垂深2 682m;AB段长1 800.02m,完钻井深5 070m。完钻层位:志留系龙马溪组。设计水平段井斜89.75°,方位180°,靶半高5m,靶半宽10m(表1,图1)。
表1 焦页24-5HF井设计剖面
图1 焦页24-5HF井设计轨道图
老井眼实钻剖面为直-增-稳-增-水平,实际造斜点为770m,完钻井深5 090m(图2)。二开中完时,由于下套管遇阻,244.5mm套管仅下至2 942.23m,所以距离二开中完井底有38.37m长的井段是被水泥封固的。
图2 焦页24-5HF井身结构
焦页24-5HF井钻进至完钻井深后,循环2小时短起进套管内,准备回下测油气上窜速度。在回下过程中遇阻,遇阻井深2 948m(二开井深2 980m,套管下深2 942.23m)。开泵后可正常下钻,至井深2 951m处遇阻,开顶驱开泵扩划眼,钻压2t,扩至井深2 959m,顶驱发生倒转,上提钻具,开顶驱(转速40r/min),之后扩眼至2 980m过程无钻压显示,振动筛出现大量水泥,现场分析为水泥环脱落。2 980m后保持钻压4t、扭矩10 KN·m~15KN·m,扩眼至2 992m已基本扩不动。螺杆有压差,扭矩正常。上提下放在2 980m处有20t显示。继续扩眼至2 995m后判断出现新井眼起钻。
1)根据复测井斜情况分析,三开扫塞出套管鞋后有8m井段放空,继续钻塞钻时20min/m,出套管鞋即出“新井眼”,未及时发现,完成三开进尺。
2)二开最后一个测点:测深:2 951.57m,井斜57.2°;三开第一个测点:测深:2 962.51m,井斜59.8°。两个测点井斜相差2.6°,未能够引起足够重视。
3)三开完钻后通井,出套管鞋遇阻后,遇阻原因分析判断不准确,未采取正确的方式处理,而是开泵下探,造成回到二开311.2mm口袋。
老井眼全井轨迹数据为随钻LWD测量数据,为保证找眼的成功,新井眼的轨迹数据也应用随钻LWD进行采集。现场将所用的仪器,在地面进行反复校对,确保工作状态正常,所出数据准确(表2)。
经过数据对比和探讨,老井眼三开扫塞出套管鞋后,215.9mm井眼未沿着二开311.2mm井眼进入地层,而是出套管鞋即沿着井眼高边直接切入地层,随后完成三开进尺。后出的新井眼,沿着二开中完水泥封固段进入地层,位于老井眼正下方(图3)。
表2 新、眼测斜数据对比
图3 新井眼与老井眼位置关系示意图
在钻井工程中,出新井眼是常见的复杂情况,常规解决方法是采用公锥、领眼公锥、弯钻杆、弯接头等工具进行找老眼施工,此种方法优势在于成本较低;而回填侧钻的方式,施工过程可以精确把握,成功率相对较高,但耗时长、成本高。本井兼顾成本和效率,决定先采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找眼施工,最后选择回填侧钻。
1)采用公锥、弯接头、弯钻杆等工具进行找眼。由于老井眼在新井眼上方,要确保在工具面摆至0°时钻具下部能够紧贴井眼高边,从而达到自然探入老井眼的目的,所以下部钻具组合的偏心距要足够,并且要考虑井径扩大率的影响。
2)采用回填侧钻方式进行找眼。原则上采用三开该井段的原钻具组合,但为确保回到老眼的成功率,决定采用“起降式”的方法连通老井眼,即将侧钻井眼井斜挑大、垂深抬高,然后稳斜钻进从上部切回老井眼,以避免回到之前的新井眼,所以选择螺杆的度数要高于原钻具组合。
定向测斜仪器中,探管负责采集测点的井斜、方位及工具面角,直接指导定向施工。由于不同探管间可能存在误差,甚至有个别探管在出厂时就存在质量问题。为避免这些因素的干扰,确保仪器精度误差的一致性,决定采用三开施工时的同一根探管进行跟踪测量,以满足找眼施工的准确率。本井三开定向仪器采用涡轮发电 HT-LWD,井斜精度 ±0.1°,方位精度 ±0.5°,抗温150℃。
1)第一趟钻下入钻具组合:公锥+短钻杆+3.4°弯接头+212mm STB+无磁承压钻杆+无磁悬挂+127 mm加重钻杆×9根 +127mm钻杆 ×300根+127 mm加重钻杆。
2)第二趟钻下入钻具组合:公锥+短钻杆+短节+3.4°弯接头+212mmSTB+无磁承压钻杆+无磁悬挂+127mm加重钻杆×9根+127mm钻杆×300根+127 mm加重钻杆。
3)第三趟钻下入钻具组合:公锥+弯钻杆+212 mmSTB+无磁承压钻杆+无磁悬挂+127mm加重钻杆×9根+127mm钻杆×300根+127mm加重钻杆。
三趟钻遵循偏心距逐步增大的原则,调整钻具组合。由于老井眼在新井眼的正上方,只要保证找眼工具紧贴井眼高边方向下行,即有可能探入老井眼。每趟钻在下钻至套管鞋处后,即把重力工具面摆在0°附近,反复下探,均未能探入老井眼。分析可能是由于新、老井眼之间较薄弱的夹壁墙已经垮塌,加之井径扩大率的影响,所下入工具要想进入老井眼难以找到支撑。
1)打水泥情况:光钻杆下深2 982m,注隔离液2方,注水泥浆8方,注后置液0.5方,替浆25方,候凝48h。
2)扫塞情况:探至塞面2 947.8m,扫塞至2 948m,承压16t。
3)下入钻具组合:Φ215.9mm牙轮钻头+Φ172mm×1.5°单弯螺杆+Φ210mmSTB+浮阀+Φ127mm无磁承压钻杆×1根+LWD组件+Φ158.8mm无磁短节+Φ127mmHWDP×9根+Φ127mmDP×240根+Φ127 mmHWDP×24根+Φ127mmDP
下钻至套管外2 945m开泵、开顶驱,划眼至2 948 m,上提下放无挂卡显示后,用钻压1t试扫0.4m,将工具面摆在0°后控时钻进。侧钻期间,必须安排专人严格按照技术指令扶钻;安排专人每0.2m进尺捞取一次岩屑,并将岩屑冲洗干净后集中放置;安排专人坐岗,监测泥浆罐液面;安排专人及时分析砂样,以便判断侧钻效果。
在井段2 948.4m~2 953m侧钻返出砂样全部为水泥,钻时控制在50min/m~60min/m。侧钻至2 959 m时,返出砂样中有明显的地层岩屑,钻至2 963m时,地层岩屑已经占到60% 以上。侧钻至2 968.28m时,持续放空,判断已经找回老眼。进老井眼后下探30m,开顶驱用扶正器在窗口位置进行划眼,修整窗口,上提下放钻具不少于6次,保证井眼光滑。
找回老井眼后,要做好防止再出新眼的技术措施和井控预防措施。对侧钻窗口稍加修整后,立即起钻更换为三开原钻具组合,再对窗口反复修整至无明显挂卡。对于长时间静置的水平段,下钻过程中要分段循环,降低井控风险。
1)原井眼轨迹数据准确、侧钻过程的轨迹控制及预测准确是侧钻找老眼成功的关键。
2)采用公锥、弯接头等工具进行找眼时,要充分考虑到井径扩大率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偏心距,以提高成功率。
3)回填侧钻找眼时,注塞水泥浆密度要高,候凝时间要长,使之达到最大强度,减少与地层硬度的级差。
4)对于老井眼在新井眼上部的情况,要确保钻具造斜能力强于原钻具组合,通过“起降式”的方法,由上部切入老井眼,有效避免回到新井眼。
5)新、老井眼数据的测量,以及找眼施工过程中,最好保证是同一套仪器,以减少因不同仪器而引起的误差干扰判断。
[1]贾延东,王丹辉.卡塔尔DK-72B井连通老井眼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04,32(04):82-83.
[2]李名来,袁建平,等.悬空侧钻定向技术在找老井眼施工中的应用[J].钻采工艺,2009,32(02):89-91.
[3]吕成元,王炳红,等.Z3井侧钻找老井眼钻井技术[J].河南石油,2003,17(0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