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防止五个误区

2015-04-14 00:36:59王芳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王芳

[摘要]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但是部分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主体、地位、方式方法和要达到的效果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待厘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的主要对象就是共产党员和干部,其地位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为了最终要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需要在活动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群众路线;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方法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6月18日,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拉开帷幕。2014年1月20日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党内开展得轰轰烈烈,在群众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使党员、干部得到了党性锻炼,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带动了社会风气整体好转,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但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部分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主体、地位、方式方法和要达到的效果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待厘清。

一、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性质认识的误区

有人认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场政治运动,其目就是要树立领导者的个人形象,展示其卓越思想和过人才华。这是对活动性质的片面认识,是以英雄史观代替群众史观得出的必然结论。其行为表现为:一些擅长捞取政治利益的人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放在关注领导者个人的一言一行、人生经历和私人生活空间上,从中捕捉其践行群众路线的影子,挖掘借以炫耀的谈资,追求“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效果,以期获得领导者的认同而达到个人政治地位提升的目的。其结果就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风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了唱赞歌的盛宴。这种认识的危害很大,它不仅会败坏社会风气,而且还会造成对整个活动方向和重点的偏离。

客观地讲,一场政治运动的确可以地从一个侧面反映倡导者的思维方式和执政理念,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不是领导者个人的突发奇想。从党的历史活动来看,它是对党内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惯例的沿袭。自延安整风以来,我们党相继开展了1950年整风运动、1951年至1953年的整党运动,1957年的整风运动、1983年到1987年的整党活动、“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多次活动。从本质上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次党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问题的相关理论,为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更加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在党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地位认识的误区

一些人认为现阶段群众路线教育就是全部工作重心,其地位高于一切。这种观点不能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关系,属于认识论范畴的错误观点。其表现为人为地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割裂开来,片面夸大前者的作用,泛化其影响领域,占用大量的业务工作时间进行群众路线教育。这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已经出现过“两张皮”现象的故伎重演,即人为地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割裂开来。这种思想和行为带来的后果就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影响甚至削弱了业务工作。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恰当位置应该是回归思想政治教育本位,它和业务工作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有各自的内涵和外延边界,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二者的作用来看,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只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部分内容,它只能对部分业务工作产生部分影响;同样,并不是每一项业务工作都要有特定的政治思想的指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只是业务工作应有的思想内容之一。从对经济社会作用的表现形式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理念的隐性方式,而业务工作则采取实体的显性方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前者为后者提供思想支持,后者为前者创造物质条件。不能抛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谈业务工作,那样会迷失方向;也不能抛开业务工作只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那样就会失去基础,造成“空谈误国”的严重后果。

三、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体认识的误区

一些基层党员认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领导干部,不是普通党员。这种认识分不清党员和群众的界限,源自于党性的缺失。其行为表现为:在活动中满腹牢骚,释放出一些抵触情绪,对活动的内容不愿深入思考。其结果就是对学习内容浮光掠影式地解读,对整个活动应付了事。

“群众”的一层涵义是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即与“人民”一词同义;“群众”的另一层涵义则是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相区别,“干部”与“群众”相区别。“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既是指干部,也是指共产党员,活动的指向就是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因此,干部和党员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高主体的自觉意识,认同并积极支持此次活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自律性和主动性,发挥创造性。

四、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式方法认识的误区

一些人认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式方法就是照抄照搬固定模式,采取同样的方式,按照固定顺序经过几个固定环节,形成类似文本,达到规定目标。这是工作方式方法上的机械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表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固化为通过会议、视频和专题报告进行理论灌输,通过一改、二改、三改的实施方案统一行动,通过走马观花的参观、访问、座谈等形式来体现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查阅会议记录、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和指定书目上的阅读痕迹来督促实施效果。在活动中甚至出现了新“八股文”现象:写心得体会必须手写,书写的字体、字号、段落、字数严格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这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抹杀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成了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这不仅影响了党内思想政治的效果,在群众中也会产生恶劣影响,不仅不能改善干群关系,反而加剧干群关系的紧张。

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了“灌输理论”,认为工人本身不会形成“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这一观点似乎成了我们党进行专门理论教育的直接依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理论教育只能采取单一的灌输方式。灌输理论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当时工人普遍的思想文化素质不高,阶级意识、政治意识并不强烈。在当代中国,党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大大提高,而且大都经历了长时间的正面的意识形态教育。从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的高度来看,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大都有崇高的党性,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歪理邪说的能力。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无视党员人性化和社会化的一面。在信息化的时代,共产党员同样也是各种竞相角逐的思想文化所要网罗的受众之一。相形之下,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的的群众路线教育会给自身的传递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我们党已经掌握了一些规律,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式,即学习文件材料、撰写心得体会、开展思想讨论、搞好分析检查、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总结经验、建章立制等规定程序和分批次分阶段进行的方法步骤。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群众路线教育就可能或者应该单纯以某一次或某几次的活动范式为固定蓝本。

中央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提出要求,找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具体任务和推进措施,不能大而化之,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这为群众路线教育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其实,只要抓住了“群众路线”这个总纲,把握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主要内容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可以而且应当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一总要求本身就给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提供了经典范例。这就要求我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遵循群众路线的原则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艺术和技艺,将那些有政治高度、哲理深度和生活广度的群众路线教育内容传递给党员干部。

五、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认识的误区

一些人认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阵风,轰轰烈烈一阵子,过后还是老样子。这是不负责任的悲观主义思想的体现。其行为表现为: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任务摊派,钻进形式主义的套子,做做理论学习的样子,走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场子,出出约束人的点子。等到集中学习一年的时间一到,制度往墙上一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功德圆满了。至于说思想问题有没有解决,作风有没有转变,干群关系有没有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有没有树立,就听天由命了。这种思想的危害也不小,它会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难以落到实处,让党的建设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破坏党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中央提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用一年左右时间,分两批进行,用整风的精神解决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但是,我们绝不能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当作一项阶段性工作,把短期活动效果作为长期践行的依据。在活动进行过程中,首先要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其次要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查摆并整改到位。活动结束后,未整改到位以及新暴露出的问题,要继续整改,避免“旧病复发”。在总结活动过程中,要针对反馈信息,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健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和纪律措施和监督、督办落实机制和问责办法的同时,让党员干部树立自我教育的意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打几只苍蝇、树几根标杆,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从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将群众观纳入党员干部世界观体系,将群众路线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2] 辛鸣.厘清对“群众”的几个认识误区[J]. 人民论坛,2013(25).

[3] 李鸿.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研究[D]. 云南大学,2013.

[4] 张士海.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经验及启示[J]. 中州学刊,2013(12).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2:28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外语学刊(2011年3期)2011-01-22 03: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