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强调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提出的“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这个新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此,我们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进行深入探讨。
一、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
如何理解和落实习近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提出的“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这个新课题,根本问题是必须理解和处理好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对此应当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1.政治经济学是最早形成理论体系的经济学,深刻反映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专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规律的理论科学。所以,马克思说:“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趋势的科学,也是理解整个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理论科学。
2.从逻辑关系来看,政治经济学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才逐步形成了经济学的其它学科。
3.从历史演变过程来看,经济学的其它学科是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演变和分离出来的。
总之,政治经济学是整个经济学的逻辑和历史起点,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核心和灵魂,经济学的其他学科都是在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是经济学各学科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新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显示其作为科学的强大生命力。作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的政治经济学也必须不断向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它作为科学的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得到了新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伟大成就。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明确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其次是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都强调市场经济与私有财产制度相联系,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不是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不具有姓“资”姓“社”的性质,但它又从来不是同社会基本制度相脱离而孤立存在的。从历史上看,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相伴而长,最初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式存在于世,但它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人类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共有文明成果,要看市场经济同哪一种社会制度相结合,市场经济既可与资本主义相结合,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在当今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作为市场经济,同样是以市场作为主要手段配置资源的经济,是由市场机制也就是价值规律调节运行的经济,就这点来说,它与资本主义经济没有什么区别。在解释这个问题时,邓小平首先讲过:“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目的相似。”所以,他一再指出,不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这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明确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经济能够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邓小平的科学论断成为我们党制定改革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依据这一理论,我们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对长期以来错误传统观念的根本突破,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创造,使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在继承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形成创新价值论。众所周知,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和逻辑起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核心和逻辑起点,又创立了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也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但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中已经明确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的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7-220页。)马克思的论述明确提示我们,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和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劳动价值论就会显现历史局限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时,一些现代西方学者也是从价值理论入手来否定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提出要用新的价值理论来代替马克思过时的劳动价值论。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历史性理论课题,什么是新经济时代的价值理论?
1986年6月,我国年轻学者雷璟思陕西师范大学上研究生时读到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精辟论述,就开始研究这个十分艰难的课题。经过长达12年的思考研究,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价值论,建立了以创新价值论为核心和逻辑起点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现代企业》杂志1998年第8期发表了雷璟思《知识经济与创新价值》一文,系统论述了创新价值论。2013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雷璟思撰著的《财富大革命——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新价值论》一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探索和新发展,该书系统论述了创新价值论,建立了以创新价值论为核心和逻辑起点的知识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揭示了知识经济的本质和特征;论述了创新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本质联系,指出创新价值论是对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就像牛顿力学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个特例一样,劳动价值论也是创新价值论的一个特例;阐述了创新价值的形成、转移和实现过程;论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法则和发展规律,阐明了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前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相关数学公式,为计算创新价值的数值和建立创新价值论的数学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方法,实现了经济学理论与数学的结合;论述了知识经济与知识阶级的关系,阐明了知识阶级的历史地位、使命和前途;系统论述了财富增长的规律和历史趋势,阐明了知识经济与共产主义的本质联系,指出知识经济是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揭示了在知识经济的基础上人类社会一定能够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使我们对科学共产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拨去了笼罩在我们头顶上的乌云,看到了共产主义的新曙光,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定信心,为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提供了新的坚实理论基础。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财富大革命——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新价值论》一书沿着马克思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对当代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成果。
三、如何贯彻落实“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提出的“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这个新课题,指明了我国经济学界存在政治经济学被忽视的严重缺陷,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呢?我们认为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正确处理政治经济学与整个经济学的关系。30多年以来,中国也出现忽视政治经济学的现象,西方经济学作为主流经济学开始在我国经济学界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主流经济学意识形态功能与话语权被严重弱化。虽然我们遇到了对政治经济学发展不利的情况,但这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我们认为,政治经济学与整个经济学的本质关系并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各学科的中核心地位没有改变,必须坚持政治经济学是整个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坚持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核心和灵魂,坚决反对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学界恢复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教学和宣传。我们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根本要求,即“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努力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
2.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在这方面过去存在的缺陷是,专家学者们把主要精力放到引进西方经济学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的倾向,同时忽视我们自己对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我们认为,引进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学的繁荣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今后还继续引进现代西方经济学新的重要理论成果。但是,我们一定要从服务中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高度,以实事求是态度,吸取30多年来忽视政治经济学和忽视我们自己理论创新的教训,反对三种错误倾向,即反对用西方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的错误倾向,反对脱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思辨倾向,反对只注重引进现代西方经济学而忽视中国自己在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偏见倾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反对三种错误倾向的同时,我们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科学总结工作:一是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成果,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整形态;二是科学总结我国学者研究知识经济的理论成果,特别是科学总结、系统论述以创新价值论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我们要以创新价值论为基础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整合,要以创新价值论为基础拓展研究领域,重点是对新金融理论、新微观经济和新宏观经济理论进行研究,同时以创新价值论为基础开展应用研究,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发展新兴产业和知识企业服务,建立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完整的现代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通过以上系统研究形成对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统一的科学认识,形成以工业经济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较为完整的现代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三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以及政治经济学新发展的理论成果,全面系统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成果,把合理内核吸收到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之中,同时完善和发展现代经济学的各门学科,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适应全球发展需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创造性工作,在中国实现现代政治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综合和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
3.编著出版中国版的完整统一的现代政治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教科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既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性著作,也是重要的教科书。在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之后的170多年时间里,形成了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和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三部里程碑式的教科书,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1867年出版的马克思的《资本论》,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基性和开创性的伟大著作,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诗般的伟大教科书。《资本论》出版近150年了,但是我们再没有看到《资本论》式的伟大著作,虽然近期冠有《新资本论》或《21世纪资本论》的著作问世,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的《新资本论》是论述金融资本的著作,也是中国首部全面论述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著作,该书提出为什么传统经济理论会失效?为什么2008金融海啸过去多年后仍无解?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正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力,猛烈冲击着封闭经济模型和旧的思维方式。我们如果不站到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新视角和新高度,就完全无法理解当今人类经济体系所面临的根本性难题,更无法找到改革全球经济治理、实现全球经济持久复苏的正确方略。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的新著《21世纪资本论》提出,近几十年来,世界的贫富差距正在严重恶化,而且据预测将会继续恶化下去。当前在美国,前10%的人掌握了50%的财富,而前1%的人更掌握了20%财富。现有制度只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该书用大量历史数据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定的合理性提出了极大疑问。但《新资本论》和《21世纪资本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论续集》,我们需要一部作为马克思《资本论》续集的理论巨著,即中国版的完整统一的现代政治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教科书,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这部巨著问世,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杰出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