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潴留的高危因素及盆底肌训练的防治效果分析

2015-04-14 07:27:00范小燕彭冰洁梁桂英
海南医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胎头无痛分娩尿潴留

范小燕,彭冰洁,梁桂英

(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 佛山 528100)

产后尿潴留的高危因素及盆底肌训练的防治效果分析

范小燕,彭冰洁,梁桂英

(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 佛山 528100)

目的 分析产后尿潴留的高危因素并观察盆底肌训练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妇产科诊治的产后尿潴留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同时间段产后正常产妇100例为正常组,分析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将病例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病例组患者无痛分娩、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手转胎头比例高于正常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长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包括手转胎头(OR=15.688)、产钳助产(OR=4.076)、无痛分娩(OR=1.954)及产程延长(OR= 1.48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转胎头、产钳助产、无痛分娩及产程延长是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尿潴留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产后尿潴留;妊娠;分娩;危险因素;盆底康复

产后发生尿潴留的产妇并不少见,其主要原因为盆底肌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但具体的发病原因及发病相关因素并不明确[1]。产后尿潴留临床表现为产后无尿意,无自主排尿,对产妇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盆底肌康复训练是通过规范的方法对盆底肌肉收缩、舒张进行训练,也包括生物电刺激等物理方法。它们具有无创伤、无痛等优点,能够有效的提高盆底肌肌力,改善患者相关功能,对改善患者产后排尿功能异常、提高性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通过对照研究,分析产后尿潴留产妇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盆底康复训练的作用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诊治的产后尿潴留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年龄18~38岁,平均(26.5±4.5)岁;妊娠36~41周,平均(38.8±2.1)周,孕次1~2次,平均(1.6±1.2)次。纳入标准:经阴道分娩者;年龄<40岁;分娩后12 h膀胱充盈而无自主排尿,符合产后尿潴留诊断标准[3];符合知情同意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先天畸形,合并其他类型泌尿系统疾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肌力及肌张力异常者,精神系统疾患,临床资料不完整,不能配合研究及失访病例。选择同时间段产后正常产妇100例为正常组,年龄20~39岁,平均(26.1±3.8)岁;妊娠37~41周,平均(38.5±2.5)周,孕次1~2次,平均(1.5±1.1)次。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及孕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将病例组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比较病例组和正常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各产程时间、分娩过程(包括无痛分娩、阴道侧切、产钳助产、抬头吸引助产、手转胎头助产等),对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分娩后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理疗及热疗等。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1)首先由经过专项训练的医师对患者进行训练指导,接受盆底肌康复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而后,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取仰卧位,双腿分开并屈膝屈髋,主动收缩并上提会阴部肌肉,包括肛门及尿道部肌肉。持续收缩10 s,放松5 s,连续30次为1组,每天训练3~5组。(2)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仪器选择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仪,采用尿潴留治疗程序对盆底肌进行收缩和放松治疗,治疗时间20~30 min,1次/d。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测量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残余尿量的差异。残余尿测量选择超声检查,检查设备为GE公司V730型超声诊断仪,测量3次,取其均值。

1.5 疗效判定标准 以治疗过程中出现尿意并可以自主排尿,产后6 h内自主排尿顺畅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选择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病例组无痛分娩、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手转胎头比例均高于正常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长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病例组正常组t值P值100 100年龄(岁) 29.3±3.5 29.5±3.8 1.16>0.05 BMI (kg/m2) 27.4±2.1 27.1±2.2 0.49>0.05第一产程(min) 532.4±187.4 476.4±169.1 3.34<0.05第二产程(min) 45.5±19.3 33.8±11.7 4.87<0.05

表2 病例组和正常组的一般资料比较[例(%)]

2.2 多因素分析结果 产后尿潴留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包括手转胎头(OR=15.688)、产钳助产(OR=4.076)、无痛分娩(OR=1.954)及产程延长(OR=1.485),见表3。

表3 产后尿潴留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s)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χ2值P值疗效[例(%)] 46(92.0) 36(72.0) 5.65<0.05排尿时间(h) 5.1±2.1 8.4±2.3 5.63<0.05残余尿量(ml)干预前222.2±42.3 219.6±41.4 1.32>0.05干预后91.5±25.4 116.4±42.4 5.32<0.05

3 讨 论

产后尿潴留发病率高,对产妇的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影响。若得不到及时的干预治疗,产后尿潴留严重的临床后果包括膀胱麻痹、尿路感染及产后出血量增加等。分娩过程中对盆底肌肉的损伤,是造成产后排尿异常的重要病理基础[4]。妊娠、分娩过程对盆底组织影响包括两方面,子宫体积增大、胎儿通过产道对盆底组织牵拉的机械性作用和妊娠激素的影响。妊娠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情况明显高于不合并妊娠者,而且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妊娠晚期器官脱垂情况更加明显[5]。提示妊娠对盆底功能有明确和重要的影响。经阴道分娩对盆底组织损伤明显,与剖宫产比较,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比例更高[6]。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包括手转胎头、产钳助产、无痛分娩及产程延长。其中,无痛分娩过程所应用的麻醉药物对神经的阻断作用会影响排尿反射弧。手转胎头及产钳助产会直接损伤盆底肌肉和神经,从而引起盆腔器官位置下垂,影响其形态及功能。产程过长则会增加盆底组织的损伤,导致盆底组织长时间受压迫而发生水肿,对盆底肌肉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影响[7]。

盆底康复训练包括自主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及生物电刺激,该方法已经被临床所认可,能够改善盆底肌肉收缩及舒张功能,提高神经功能,对排尿反射及排尿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8]。盆底康复训练具有简单易行,无创伤及疗效明确的优点。盆底肌包括深层肌肉和浅层肌肉,前者以肛提肌及尿道外括约肌为代表,为慢收缩纤维,主要作用为紧张性收缩,特点为作用时间持久,但较易疲劳。后者以会阴浅横肌为代表,为快收缩纤维,主要作用为阶段性收缩,特点为作用迅速有力,但极易疲劳[9]。其中,尿道外括约肌是控制排尿的主要肌肉。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产妇盆底及功能[10],经对照研究,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发生尿失禁的比例明显低于未接受任何干预的对照组。本研究中,通过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尿潴留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综上所述,手转胎头、产钳助产、无痛分娩及产程延长是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尿潴留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吴 涛,王忠民,李海英.产后尿潴留高危因素及盆底康复技术对其疗效的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0):807-811.

[2]汤巧兰.产科综合治疗仪联合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J].江苏医药,2014,40(18):2204-2205.

[3]胡晓秋,王 丹.60例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4,44(4):306-307.

[4]彭利平,朱玲娇,吴春娥.中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46(6):228-229.

[5]吴摇涛,王忠民,李海英.产后尿潴留高危因素及盆底康复技术对其疗效的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0):907-811.

[6]杨永碧.阴道分娩后尿潴留危险因素分析及盆底康复干预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0):4911-4913.

[7]林玉萍,张玲珍.早期盆底肌锻炼在降低无痛分娩产后尿潴留中的作用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1144-1145.

[8]谭 芸,孔 琳,龙俊青,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顺产产妇盆底肌康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21):81-82.

[9]屈秀芳.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493.

[10]李 霞.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1):80-81.

R714.64

B

1003—6350(2015)23—3545—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3.1282

2015-04-29)

范小燕。E-mail:xiaoyanf@126.com

猜你喜欢
胎头无痛分娩尿潴留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3:08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治疗
胎头位置异常临床分析体会
新式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改良胎吸术助娩胎头5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