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莲,于 英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1、妇产科2,海南 海口 57020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陈永莲1,于 英2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1、妇产科2,海南 海口 570203)
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 900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与阴道镜检查,并对人乳头瘤病毒为阳性患者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组CINⅠ、CINⅡ发生率显著高于人乳头瘤病毒阴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1 175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宫颈组织,检查结果与阴道镜检查结果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是诱发宫颈病变尤其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主要因素,早期积极地预防与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对减少宫颈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病理学检查可为宫颈病变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疾病目前已成为困扰各个年龄层次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其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尿频、便秘、贫血等症状,最终可导致宫颈癌。临床研究显示[1],不良生活习惯、多次分娩、病毒感染等因素均可诱发宫颈疾病,其中,病毒感染是导致宫颈病变的主要因素[2]。有研究指出,绝大多数不间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患者最终均转化为宫颈癌[3]。本文选取1 900例宫颈病变患者作研究对象,主要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疾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 900例宫颈病变患者,年龄21~69岁,平均39.5岁;患者分娩次数在0~4次,平均分娩两次。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且未接受过宫颈手术、子宫相关手术及盆腔放疗等,病发时均未发现妊娠反应。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 2,HC2)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是否存在以及分型(阳性或阴性),检测仪器由美国Digene公司提供。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排查,方法:用消毒棉棒对阴道及宫颈部位进行擦拭,以排查分泌物的干扰,再以3%的醋酸溶液擦拭宫颈表面,使表面更清晰,利于观察;由专业医师将病灶组织放大至40倍进行排查,并观察、记录病变组织颜色、状态、边缘形态等。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作进一步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告知患者在检查前两日内避免阴道冲洗、用药,避免性生活,并避免月经期检查;选取标本,选取前应擦拭宫颈口避免污染,用宫颈采样器在宫颈口处轻轻旋转3~5圈为宜,存封于保存液中后置于冰箱中冷藏两周(每个标本上都有患者的信息及条形码标注);然后逐步完成细胞裂解、杂交、捕获、放大信号等。
1.3 诊断标准
1.3.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界定标准[4]选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根据试剂提示以荧光数/阴性测定数值≥1.0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反之为阴性。
1.3.2 宫颈病变类型[5]按病理学可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非CIN。CIN依照病变程度又可分为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Ⅰ)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Ⅱ)、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CINⅢ)。本次1 900例宫颈病变检查中未出现CINⅢ级。非CIN包括组织正常、宫颈炎症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宫颈病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关系在1 900例宫颈病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组患者1 175例,人乳头瘤病毒阴性组患者725例,CIN患者共601例。阴道镜检查结果显示,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组CINⅠ、CINⅡ发生率显著高于人乳头瘤病毒阴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宫颈病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关系[例(%)]
2.2 病理检查与阴道镜检查结果对比 对1 175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宫颈组织,检查结果与阴道镜检查结果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1 175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检查结果对比[例(%)]
近年来,宫颈病变已经成为各个年龄层次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常见的女性恶性疾病之一。在宫颈疾病的发病初期可能无异常体征出现,容易被患者所忽视,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阴道触碰出血、不规则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出现异味、排尿异常(尿频、尿急等)、便秘等[6],最终可导致宫颈癌。临床中导致女性宫颈病变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性生活不当、分娩损伤、营养不良、酗酒、吸烟、病毒性感染等,其中诱发宫颈病变的最主要因素为病毒感染。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变的首要危险对象,有研究显示,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均受此病毒持续感染[7]。也有报道称,女性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后加快了宫颈疾病的发展,缩短了病变周期[8-9]。
为进一步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本组研究特选取了1 900例宫颈疾病患者做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有1 175例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其中CIN患者为599例,占比高达50.98%,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阴性患者患宫颈上皮内瘤变仅有9例,占比为1.24%,两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诱发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可能性极大,早期预防及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对1 175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予以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结果显示,宫颈组织为CIN患者共601例,这一结果与阴道镜检查结果(CIN患者共599例)基本一致,两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病理检查对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是诱发宫颈病变尤其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主要因素,早期积极地预防与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对减少宫颈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病理学检查可为宫颈病变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CarvaIho MO,Carestiato FN,Perdigao PH,et a1.Study on detect the natural clearance rate of high-oncogenic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 cervical dormant infection[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11,18(3):307-309.
[2]赵正云,刘丽丽,李小玲.液基薄层细胞学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4):625-626.
[3]Roiando H,Anan H,Concepcion B,et a1.Application of high-risk HPV 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J].Chinese Practical Journal of Medicine,2011,38(4):93-94.
[4]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51.
[5]吴 鸣.协和妇科肿瘤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4-20.
[6]Boyle P,Vecchia C,WalkerA,et a1.Papilloma virus load of high-risk human with age in cervical atypical squamous cell triage role[J].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2011,24(13):2280-2281.
[7]BeUo BD,Spinillo A,Alberizzi P,et a1.Study of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positive and cervical lesions[J].Chinese Medicine Guide,2014,12(12):14-16.
[8]康乐妮,赵方辉,陈 凤,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预测宫颈病变和分流人乳头瘤病毒阳性人群的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 2014,36(4):316-320.
[9]辛丹丹,佐满珍,刘朝奇.调节T细胞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5,26(10):1480-1483.
R711.74
B
1003—6350(2015)23—3543—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3.1281
2015-02-06)
陈永莲。E-mail:28427837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