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娜 通讯作者:贾跃进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030024)
·自拟经验方·
益气疏肝化瘀法对哺乳期妇女失眠的治疗观察*
赵丽娜 通讯作者:贾跃进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030024)
近年来,笔者运用益气疏肝化瘀法治疗哺乳期妇女产后失眠患者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04例病例全部为我院门诊患者,病程2个月~1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6.75±6.28)岁;对照组52例,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6.13±7.2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失眠时间、失眠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文献[1]失眠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失眠辨证属气虚肝郁的诊断标准。
评价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2]:两组病例均在实验开始和实验3周结束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以PSQI>7分作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不高的参考值,将PSQI>7分和PSQI<7分区分睡眠不良和睡眠良好患者。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治疗组:以益气疏肝化瘀法治疗。
方药组成:炙黄芪20 g,太子参20 g,茯苓20 g,当归10 g,白芍10 g,柴胡15 g,丹参20 g,郁金10 g,炒酸枣仁30 g,远志10 g,合欢皮10 g,生麦芽15 g。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自就诊之日起连服3周。
对照组:口服丹栀逍遥片,每次5片,每日2次。自就诊之日起连服3周。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实验前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用药前及用药后的PSQI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实验组PSQI评分(6.14±1.41)低于对照组的(7.79±1.54);实验组睡眠良好率(82.69%)优于对照组(65.38%),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比较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睡眠良好率比较(例)
哺乳期妇女是女性的一个特殊生理时期,分娩以及产后角色的转变对产妇都是一个应激事件[3],因产后内分泌的剧烈变化,容易产生失眠,如果不能正确应对,严重者会导致产后抑郁或焦虑。中医学认为,产后失眠多与产后女性身体多虚、多瘀的特点有关,《景岳全书·不寐》也提及不寐症,“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临床常见的哺乳期妇女失眠以气虚肝郁多见。笔者在贾跃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炙黄芪、太子参、茯苓益气健脾;当归、白芍、柴胡疏肝理气;丹参、郁金乃活血行气的常用对药;炒酸枣仁、远志、合欢皮养心安神;生麦芽消食顾护脾胃。全方共奏益气疏肝、化瘀安神之效。通过本次临床观察表明,益气疏肝化瘀法不仅对哺乳期妇女失眠有效,而且对长期因工作学习压力大,精神压抑导致的气虚肝郁型失眠也有确切疗效。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55-156.
[2]Fortner R V,Stepanski E J,Wang S C, et al.Sleep and quality of life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2,24(5):471-480.
[3]郝春燕.社区母乳喂养的宣传与指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1(6):365.
2015-03-25)
课题资助来源:贾跃进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