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本文通过地膜马铃薯、晚茬玉米轮作种植与过去冬小麦与玉米轮作种植亩收入进行比较,让当地群众认识到地膜马铃薯种植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并接受了这种种植模式。
关键词:地膜马铃薯;晚茬玉米轮作栽培技术
商南县位于鄂豫陕三省八县结合部,是陕西省的东南门户,浅山丘陵地貌,基本地理状况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商南县地处中纬度偏南地带,北部和西北部属暖温带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4.0℃,年极端最高温为40.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1℃。与月平均气温的年内变化规律相同。
根据商南县的自然气候特点,2011年在青山镇草荐村种植150亩地膜马铃薯,亩产马铃薯2500公斤,每公斤销售1.6元,亩收入达到4000元,且马铃薯既可做饭,又可烧菜,生长期不打农药,是有机绿色产品。商南县自然灾害频繁,素有“十年九灾,十灾九旱”之说,因此干旱已成为商南县农业生产最大的自然灾害,而且地膜马铃薯的栽培是商南县规避旱灾,确保商南县生产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也是商南县发展旱农作物的必然选择。
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商南县农业局带领县、镇两级农业技术人员引进优良脱毒种薯连续两年在青山镇草荐村进行种植,现将两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第一阶段:调查、选点、宣传
1、分析、选点
地膜马铃薯生长期短、产量高,既可做饭,又可烧菜,生长期间不打农药,易走有机绿色产品之路。但农民以前只是露地种植少量的马铃薯,产量低,并且只是满足于自给,又从未实行过地膜马铃薯与玉米轮作种植,农民不易接受,示范推广初期难以形成规模,在未形成规模之前又不易远销或组织深加工,只能就近销售鲜薯,我们决定以商南县城为中心,在20公里半径范围内实地考察了五个村,最后选定商南县的青山镇草荐村做为推广示范点。因为这里为较宽阔的山川地区,气候比较湿润,土质为沙壤土,无环境污染,又在公路沿线,交通便利,便于技术指导与鲜薯销售,加之当地群众以前种植小麦产量低,而地膜马铃薯生长期短、见效快,群众易于接受。
2、争取政策支持
为了提高示范点农户种植地膜马铃薯的积极性,我们向主管农业副县长、农业局领导说明了地膜马铃薯种植时投资成本高,必然影响示范点农户种植的积极性,请求领导与主管局予以资金支持,主管农业副县长与农业局领导协商后,为了提高示范点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所需脱毒种薯、肥料、地膜、农药等物资无偿组织调运给农户。
3、宣传
首先印制100份宣传资料,着重介绍地膜马铃薯发展前景,介绍马铃薯是商南县旱作农业的最佳选择,对保证商南县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尤其是示范户种植的政策扶持力度。在青山镇主管农业副镇长和村干部的协助下组织本村群众召开宣传动员会,会上细致介绍地膜马铃薯种植的现状和今后发展前景;地膜马铃薯种植与玉米轮作的经济效益;政府的扶持力度。并将宣传资料发放到每位与会者手中。
4、一对一宣传咨询、签订协议
在12月下旬,分别与43户农户进行了一对一的宣传、咨询与交流,对这连片的43户农户的地块名称、土质类型、地块面积进行登记造册,并分别与农户签订了示范种植地膜马铃薯的协议。
二、第二阶段:示范种植
1、印制种植技术手册
根据种植技术要点与示范点的实际情况,印制通俗易懂的种植技术小册子,详细介绍整地、盖膜、下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示范种植
因当地农户以前露地种植马铃薯只是满足于自给,所以种薯多是自己种植的小马铃薯,产量极低。因此要选择早熟脱毒的马铃薯种,首先选择种植示范点。
3、督促示范户整地、备肥
地膜马铃薯产量高,所以需肥也多,用量要比一般田块增加50%,农家肥要均匀的施入地里,然后进行深耕,这样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较差,在块茎播种后至出苗前,根系在土壤中发育越好,幼苗出土后植株生长势越强,产量越高。因此,深耕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基础。深耕一般要求18~20cm,严格做到深、松、细、平,并清除石块等杂物。
4、品种选择与处理
地膜马铃薯应选择产量高、品质好、块茎大而整齐、结薯集中、抗病性强的中早熟品种为宜。马铃薯品种易退化,应选用脱毒种薯或异地调种,适当搭配一些白础鲁、十里坪繁殖的优良品种。挑选无病、冻、烂、伤,皮色正常的种子作种薯,播前将种薯切块,每块30~40克,并带1~2个正常芽眼,用75%酒精对切刀消毒,切好的薯块用草木灰拌种,堆放1~2小时后播种。
5、起垄、播种、覆膜
当地将玉米收后的地深翻后,应在元月20日之前播种,采用宽垄双行密植,一般以0.8米宽起垄,垄距为0.15米为宜,做到垄面平整,每垄内种两行,行内按0.25×0.2米的规格播种,每亩保证4000~4500窝。播种时先在做好的垄上打窝,窝深10厘米左右,然后在窝内施入10克左右的磷酸二氨和5克左右的尿素,施入肥料后再在窝内盖一层薄土,后放入种薯,最后再盖上一层薄土,按这种方法,整垄种齐后,将垄面做平,覆上地膜,盖膜要做到“平、紧、实、严”,确保覆膜质量。在覆好的膜上每间隔1~1.5米盖一层薄土,以避免大风把覆盖于垄上的膜吹起。
6、田间管理、确保高产高效
苗期管理是田间管理的重点。马铃薯出苗后,一要及时把幼苗从膜孔中引出来,防止“烧苗”现象发生,并用湿土封住膜孔,以防跑墒;二要随时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壮,对缺苗断垄严重的地块要及时补苗,可在阴天全天或晴天早八点~下午四五点后,挑选有4~6片叶的健壮幼苗移栽,亦可选择健康种薯,切薯播种。补种时如土壤过干,可从膜上打孔倒入适量水,等水下渗到不粘手时再移栽或播种。要做好中耕培土及病虫草综合防治工作(病害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可用种薯重量的0.1%~0.2%的敌克松加草木灰拌种。虫害防治:对地上害虫用4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喷雾可收到良好效果;对地下害虫可采用深翻灭茬、施用腐熟粪肥、铲除田间杂草、合理轮作倒茬等农业防治措施),并适当施钾肥。
三、第三阶段:加强宣传
由于支持物资到位及时、指导到位、管理得当,地膜马铃薯平均亩产2500公斤,高的达到亩产2750公斤,青山镇草荐村的气候适合于种植地膜马铃薯,无病害,品质好,符合绿色产品的质量要求。为了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发展更多农户种植,在5月中旬邀请相关业务部门领导,附近村、组干部及周边群众参观了示范田,在给参观群众发放了种植技术小册子的同时,又为其讲了地膜马铃薯发展的前景。
1、培训指导
为了便于群众规范统一进行田间管理,根据商南县气候、地理等特点,编印了地膜马铃薯种植技术小册子,详细介绍了整地、起垄、播种、覆膜、田间管理、防病虫害等技术。
2、田间指导
根据种植技术小册子管理要求,按时对示范户整地、起垄、播种、覆膜、放苗、田间管理等逐户进行了示范指导,及时纠正了个别示范户简单粗放的管理方法。
3、加大宣传力度
邀请县级领导及周边村、组干部、群众参观;邀请《商洛日报》和县电视台记者进行采访报道;与商南菜市场的批发商和青山镇菜店、学校食堂联系,销售了大部分马铃薯产品。对周边村前来咨询了解相关情况的群众进行了详细介绍,对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4、收益情况
因为管理及时,措施得当,马铃薯个大,无病虫害,品质佳,平均亩产2500公斤,每公斤1.6元,亩均收入4000元,是种植小麦收入的2.5倍,种植地膜马铃薯的经济收益明显高于种植其他农作物。
5、总结、宣传
10月中旬召集示范户和村、组干部及群众,同时邀请农业局领导和县电视台记者出席了大会,会上由县农技站刘站长介绍了地膜马铃薯发展的潜在优势。又由刘站长讲述了来年田间管理操作要求及经济效益,动员示范户依据自己种植的经验和效益,向亲戚、朋友、邻里进行广泛宣传,争取早日形成规模,吸引外商来青山镇收购鲜薯,以便种植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
在县农技站的精心指导和种植户的共同努力下,地膜马铃薯的示范种植虽然示范点少,面积小,但由于种植项目适合于当地的气候条件,田间管理措施得当,效益明显,示范户普遍满意,地膜马铃薯与晚茬玉米轮作的这一种植模式得到了主管领导的认可,并引起周边村、镇群众的普遍关注。今后我们决心始终如一,一手抓推广宣传,一手抓田间规范管理,并保证完成上级要求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