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南 郭峰
城镇化提供投资和消费,为工业化提供配套服务和载体,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口转移、二三产业集聚的平台。走符合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是把握时代特征,引领经济社会工作、明确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部署,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具体来说,新型城镇化发展应从承载能力、人口聚集、城市功能、现代农业等方面着手。
一、拉开镇村发展框架,提升承载能力
应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率先发展的新抓手和可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实施大城(镇)大村战略,拓展人口和产业集聚的新空间,实现人口和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基础设施配套、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一方面,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重点实施城镇组团发展,以老城为依托,中心镇组团发展,通过中心镇组团发展,增强各自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城镇化发展后劲。另一方面,应加快中心村建设,以建设农村人口居住中心、产业发展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为目标,强力推进撤村并屯,规划建设中心村。
灵活采取商业开发、村企共建、统规自建等中心村建设模式,运用“向上争一块、地方补一块、支持社区自建省一块”及BT、BOT等市场化运作的资金筹措方法,实行土地和资产置换、分期付款等手段,把中心村建成水、电、路、绿化比较配套,文化、卫生、广电、商贸事业相对发达的新型农村社区,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实现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推动农民转户进城,促进人口集中
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能否顺利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更重要的还是看农村人口能否真正城市化。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抓住农民转户进城这一关键点,落实“城乡保障计划”,打赢农民变居民攻坚战。做到“一放宽”,即放宽进城条件,取消城乡门槛,穆棱籍农村居民在城镇落户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实施“五保留”,即赋予转户农民“城乡兼有”双重身份,保留转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经营收益权和享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提供“六保障”,即为转户居民提供住房、就业、教育、养老、医疗和低保救助六大基本保障。
转户居民在城镇购楼可享受“政府补贴、返还契税、团购优惠、成本微利”等政策;享受贷款贴息、税费减免、财政扶持及免费培训等就业创业政策;其子女和城镇原居民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权利,不收取额外费用;享受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和低保救助待遇,也可以选择享受农村待遇;符合条件的转户居民可申请城镇低保。
三、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魅力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在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同时,注重改善城市面貌,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着重打造优美生活环境,科学构建城市框架,全力打造特色城市、品位城市。
落实“文化惠民计划”,叫响城镇品牌,带动乡村文化发展。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工程,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强化优良管理秩序,提升城管执法水平,推进城市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做到不留死角。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安全稳定、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弘扬城市人文精神,以城市精神引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做好精神家园建设文章,打造精神高地。发挥典型作用,树立良好社会风尚,营造文明人文环境;深化项目化管理,加强效能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激情文化、廉政文化和落实文化。
四、构筑现代农业格局,夯实发展基础
农业现代化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集约经营,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前置条件。做强庄园经济,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加快城市资本、技术、管理与农村土地、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融合,实行农业生产工厂化、经营公司化、农民职业化、环境生态化,向工业延伸,向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拓展。大力发展现代庄园经济。探索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共赢的治理模式。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壮大深加工龙头企业,在精深加工上加快破题,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构建“大园区+小业主”的新型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采摘、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做实土地流转,向规模经营集中。推动土地合理长效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加速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农民富裕目标。
确权定心。全面清查农村耕地、账目、五荒治理、退耕还林情况,推进农村产权据实确权、固化产权、还权赋能。探索试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资产经营收益权“长久不变”机制,让转户农民和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大户吃上“定心丸”。
政策定向。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集中连片流转;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有偿退出机制;对达到相应规模的集中连片长效土地流转的受让方实行奖补政策。服务定责。乡镇、村建立村级台账,科学制定规划;经管站加强指导、协助、服务土地流转工作,建立土地流转督查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探索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有效对接供需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