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成化供应链的内部绩效评价研究

2015-04-12 00:00:00尚利王爱军吕玉惠
现代电子技术 2015年3期

摘 要: 供应商作为供应链中重要的环节,它的内部绩效表现己经成为企业面对的共性和关键问题。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与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效地管理供应链就必须对供应链项目绩效进行评估。从供应链内部角度构建集成化供应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绩效评价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

关键词: 集成化供应链; 绩效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 TN71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5)03⁃0108⁃04

Study of inter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SHANG Li, WANG Ai⁃jun, LÜ Yu⁃hui

(1. Business College, He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2. Yancheng Postal Express Logistics, Yancheng 224000, China;

3.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11,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supply chain, Suppliers’ inner performance has become a common and key problem in the face of enterprises. The effectiv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re the impartible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ces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s study tries to construct an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index system from the internal side of supply chain.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was built preliminarily.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was performed with AHP and FCE.

Keywords: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HP; FCE

1 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通过对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的研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Roger教授认为评价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最重要的手段是顾客服务质量,并从:有形体的外在绩效、响应速度、服务态度、可信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接近性、能力、沟通能力、理解顾客能力等十个方面设计了评价指标;宋玉涛从核心企业、业务流程、财务、客户和环境等五个方面建立了集成化供应链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模型与平衡记分卡的框架结构相近,二者共同关注的重点绩效都是顾客、财务和业务流程。万贞则从顾客满意、业务流程、财务状况、核心能力等四个方面入手,构建了集成化供应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管理思想的不断发展,供应链绩效评价也在不断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虽然以财务成本或顾客满意为基础,但是仍不全面,忽略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重要指标。评价数据主要来源于财务报表,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并且侧重于事后评价,不能对供应链运作绩效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不能反映供应链运营的实时情况。同时,对供应链绩效评价所采用的方法各有利弊,并且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能较好地解决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动态、实时性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分散,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相对来说要更少一些。由于篇幅关系,只对目前供应链绩效评价中较为典型、先进的方法作简要介绍。

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承受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必须对供应链绩效进行客观的评价,才能使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但目前关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项目研究多为理论分析,缺乏比较具体可行的系统分析方法,这显然不利于管理理论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因此,建立科学可行的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和模型,对于我国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集成化供应链及网络模型

供应链一词来源于英文的Supply Chain,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国家标准(GB/T18354⁃2006)明确了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指“物流交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结合供应链和“集成”的特点,我们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开始,通过生产活动制成中间产品直至最终产品,最后由分销网络把产品或服务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直至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所谓集成化供应链,是指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成一个“虚拟组织”,组织内的所有成员通过信息的共享、物流和资金等方面的合作与协调,最终实现组织目标。集成化供应链的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

3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及结构模型

对于供应链管理,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如有效用户反应、快速反应等等。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管理定义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供应链管理是指让供应链从采购活动开始,直至满足最终客户需求的所有过程,包括物流、工作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地运作,以最少的成本把产品及时、准确地送到最终客户的手上。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是指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将所有成员单位的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等业务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并把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各项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而开发的供应链管理功能。集成化供应链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流以及决策过程中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项业务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整体最优目标,从而以一个有机整体的形式适应市场对企业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要求。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如Internet)为支撑,围绕供应、生产、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五个主要领域:需求、计划、供应、物流和回流,如图2所示。

图2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涉及的领域

4 供应链内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主要从内部进行评价。内部绩效衡量主要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内部绩效进行评价,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财务及成本、产品竞争力、学习与创新能力、客户服务、社会责任五个方面构成内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 财务及成本

财务状况是衡量企业经营与收益情况的客观标准,是绩效考核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认为集成化供应链的财务指标应侧重于评价总资产的运营管理状况,因此,选择了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等五个指标。其中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收益率三个指标反映了企业拥有的使现金流量为正的能力,以及为股东创造可观的投资回报的能力。总资产周转率、资产保值增值率指标反映了企业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成本指标可以由人力成本、资产成本和物流成本等指标来反映,我国企业的供应链成本主要包括以上三个方面,而且在物流成本的构成中,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占据着极大的比例。其中,人力成本是管理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效率的高低,资产成本则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在产品价格构成中的比重,物流成本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2) 产品竞争力

产品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产品的质量、价格和市场占有三个指标反映。

产品质量可以通过产品合格率和产品退货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产品价格可以通过同比平均价格优势和平均单品促销频率两个指标进行评价。市场占有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体现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市场覆盖率两个指标。

(3) 学习与创新能力

学习与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主要分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员工的学习能力可以从员工培训总人时增长率和员工建议增长率两个角度加以衡量,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研发资金投入比率、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率和新技术采用率等三个指标反映。

(4) 客户服务

顾客服务指标主要衡量供应链内部企业满足用户或下游企业需求的能力,主要是对柔性和交货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柔性可以具体分为产品柔性、时间柔性和数量柔性,交货的可靠性具体可采用交货准确率、准时交货率、顾客抱怨率来反映。

(5) 社会责任

政府越来越强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加强对企业环境绩效和社会责任的评价。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发布文件,要求上市公司建立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提供了参考指标体系。虽然这些指标体系是针对上市企业设置的,但供应链由企业组成,因此可以借鉴这些指标,对供应链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价。同时,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定要对自己的经营活动等行为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除了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外,企业还要承担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的责任。因此,可以选择单位资产就业率、能源消耗比率、有害物质生成率来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

5 供应链内部绩效评价方法

(1)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步骤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已经建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8~10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成立专家评定小组,采用层次分析(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第二步,确定各个指标的隶属度。对于定性指标,成立专家小组,根据认为指标为优、良、一般、较差、差的人数比率确定指标的隶属度;对于定量指标,采用定量因素隶属度的确定方法。

第三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内部绩效的评价结果值,计算该点到最佳绩效值点的距离,即可比较得出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结果。

(2) 算例

假设存在一个集成化供应链A,衡量它的绩效水平。由于供应链运作数据的收集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为了方便,本文直接引用文献的隶属度数据。但是,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一位小数,得到了供应链项目内部绩效的模糊运算表,详见表1。

由此可以逐步计算得出下列结果:

6 结 论

供应链作为一个企业的重要环节,注重点在于加大企业间的合作,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努力将各个节点企业为共同的目标达成一个利益的整体。运用基于集成化供应链项目内部绩效评价方法,可以根据计算结果比较两条供应链的内部绩效,帮助企业识别其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以帮助企业采取措施,改善供应链的运作绩效。总之,对供应商的管理依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企业间通力合作才能够达到供应链竞争力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姜方桃.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的层次分析法[J].商场现代化,2006(19):53⁃56.

[2] 苏晓丹,魏法杰.企业生产系统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1):91⁃95.

[3] 熊立,梁樑,王国华.层次分析法中数字标度的选择与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3):72⁃79.

[4] 宋玉涛.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5] 万贞.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6] BHAGWAT Rajat, SHARMA Milind Kuma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balanced scorecard approach [J]. Computers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7 (53): 43⁃62.

[7] 林超.供应链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与Markov预测[J].科技信息,2011(1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