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心,感动学生

2015-04-12 00:00:00蓉儿
师道 2015年1期

当教师的一生,遇到最多的是学生。可是,又有多少教师能让学生记住,并深深为之感动?

学生是什么?在某些教师看来,学生是教师驯服的工具,考试的机器。教师对他们的责任,就是手里拿着鞭子,不断地将之抽打,使之在沿途设置一种叫考试关卡的道路上,跑得比别的教师教的学生更快,更顺,更好,从而让自己在与同行竞争中胜出,奠定自己的优势与地位。

于是,现在有种可怕的说法叫:只要(学生)学不死,就让(学生)往死里学。一时之间,死揪的做法,广为流行。

这样的教师,如果能让学生记住,可能也是怨恨。因为这种教师目中无人,只有分数。他们像北风而不是像太阳,他们不是让学生感动,而是让学生反感。

他们急功近利索求的是果,而另一种教师,功夫下在育人之根——心灵。心正则行修,行修则果硕。根壮则枝繁叶茂,挺拔参天。

这种教师是三春晖,他们把学生当成有待调教的孩子而不是批斗对象,把学生成长中偶然的错误看成天性使然而不是其本质恶劣,把教育学生过程看成是春风化雨而不是狂风暴雨。他们会把关爱更多地洒向弱势的学生,让人感受到教育的温暖;他们会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允许参差多态呵护学生个性特长;他们会在学生人生的关键期,给予及时的引导与关爱,堪称指路明灯。

这样的教师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不失严厉,但这样的教师绝不粗鲁暴虐;这样的教师或许有知识上的欠缺,但这样的教师绝不会误人子弟;这样的教师或许不够漂亮英俊,但这样的教师在学生眼中最美最亲;这样的教师短期内可能不显成绩,但天长日久一定成果累累;这样的教师或许不耀眼不醒目,但他们是真正领悟了教育真谛,谱写教育诗章的人。

学校里因为有了这样的教师,学生心中常常涌动着无法言说的感动——师者,父母心。多年后,学生会不时忆起,当年那个熟悉的身影。

做一个让学生感动过的教师,这是一种既简单又多么不容易的境界!

因为,学生,未成年人的学生,比成年人更容易打动。

因为,学生,未成年人的学生,少些成年人的豁达宽容。

因为,学生,未成年人的学生,更具可塑性值得教师期待。

其实,对教师最权威的评价,在学生的心目中!

请用你的心,感动学生!

责任编辑 萧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