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薯产业的发展

2015-04-11 07:36:34杨振文
河北农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卢龙县甘薯加工

杨振文

近年来,卢龙县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依据我县“甘薯之乡”的地理优势,重新部署,把甘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并编制了2014年—2018年甘薯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提升了我县甘薯产业的发展。

一、县域基本情况

卢龙县地处燕山南麓,秦皇岛市西部,位于东经 118°46′一119°8′,北纬39°42′一40°l0′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654.2毫米,年平均气温 11.0℃,≥5℃积温4262.9℃,无霜期178天,年日照时数2717.7小时,在气候上具有“雨热同季、光足热丰”的优势。土壤多为轻壤质褐土,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0.79—1.19%,水资源丰富,为甘薯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全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548个行政村;总人口42.2万,其中农业人口32.2万,占总人口的80%。全县有耕地66万亩,是传统的农业大县。

二、甘薯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现状

甘薯产业是我县农业第一大主导产业,种植面积最高时曾达38万亩,总产达6亿公斤,历史上为我县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由于甘薯产业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单一,淀粉价格持续走低,淀粉价格的下降和甘薯茎线虫病的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甘薯的积极性,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到15万亩左右。重点分布在卢龙、燕河、刘田庄、印庄、木井、陈官屯、下寨、潘庄、双望、石门等乡镇,平均亩产鲜薯2000公斤以上,总产达30万吨。其中淀粉型甘薯11万亩,占甘薯总面积的73%,食用型甘薯4万亩,占27%;甘薯储藏仍然是以农民一家一户的薯井储藏为主;2013年甘薯初加工由农户向企业转移也只是刚刚起步,一家一户“小规模大群体”的加工模式仍然是甘薯加工主体,加工废水处理问题还远没有得到解决;薯制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品牌意识不强,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效益不高仍然是甘薯深加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县政府把发展甘薯产业作为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来抓,成立了甘薯产业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了技术服务队伍,完成了中国甘薯之乡命名等工作。

2、产业发展

(1)县委、县政府重视甘薯产业发展。为促进我县甘薯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甘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扶持甘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县政府制定了卢龙县甘薯产业2014—2018年发展规划,成立了发展甘薯产业项目领导小组。

(2)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我县属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低山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82%。县域土壤以褐土类为主,特别适宜甘薯生长。我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雨热同期,秋季光照充足、温差大,其光照、降水、积温等条件非常适宜甘薯生长。

(3)高涨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卢龙县甘薯种植历史悠久,群众素有种植甘薯的习惯,并积累了一定的栽培管理经验。特别是近几年鲜食甘薯、特用甘薯的推广,充分体现了甘薯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易管理、效益高的生产优势。广大农民种植甘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县政府将因势利导,积极做好各方面服务,迎来甘薯生产的大发展。

(4)良种化的栽培基础。良种化栽培已成为甘薯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多年甘薯良种筛选,以及区域对比实验,已经确定了腾飞、冀薯98等当家品种的地位。目前,卢龙县甘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正积极有序开展,每年引进新品种15个以上,为全县甘薯规模发展奠定了品种储备。

(5)较强的科技实力。我县农业科技人员中,具有技术职称的有37人,其中高、中级职称的有26人。近年来,通过甘薯选优和试验示范工作深入实践,有力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培养了一批农民技术员。同时注重加强与省内科研单位的合作对接,获得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甘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1)我县甘薯产业呈明显下滑趋势。种植面积由30余万亩减少到现在15万亩,薯制品企业由40多家减少到10家左右,种植效益和加工效益均有所降低。

(2)技术创新力度不足。目前仍然是“小规模、大群体”的淀粉加工模式,淀粉质量参差不齐,废水污染严重。

(3)产品安全不可小觑。我县由于甘薯茎线虫病在部分乡镇发生严重,存在着用药乱、用药多等问题,造成甘薯农药残留超标;甘薯深加工一直是一家一户的作业模式,加工环节粗糙、杂质多影响产品质量。

(4)企业与基地联系不紧密,产品质量无法达到高标准要求,不能做到优质优价。个别企业经营缺乏诚信,产品有掺杂使假等现象。

(5)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电力设施薄弱;新品种规模化育苗效率不高。

三、甘薯产业发展建议

1、总体思路

按照“调品种、强龙头、促销售、树品牌”的总体思路,不断调整甘薯产业种植结构,加快甘薯产业的优化升级。积极推行“现代农业示范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经营模式,走集约化生产加工路子。通过稳定全县甘薯种植总面积,提高甘薯单产、总产,通过新品种、新用途等综合开发,深化甘薯加工,促进和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和经济效益;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创名优品牌,大幅度、多层次实现甘薯增值,全面提升甘薯产业化水平,做大做强甘薯产业。

2、发展的建议

(1)定调子。甘薯产业是我县传统农业支柱产业,目前存在问题较多,如何发展,需要及早明确目标,推进产业升级,重铸产业辉煌。

(2)谋路子。要振兴甘薯产业,必须谋划切实可行的出路。要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支持力度,给企业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重塑企业形象,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树立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以消费者为上帝的理念,企业兴,产业兴。企业与基地联姻,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技术四位一体订单式生产,保证原料安全,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先进技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广泛联系,聘请国家甘薯体系专家为顾问,实现产业有新突破。(5)多品种、多用途综合开发利用,稳定面积、加工品种和鲜食品种并重,以提高种植效益为前提,调整种植布局,实现基地化规模种植。

(3)搭台子。建立人才学习培训平台,对企业、基地技术人员组织培训,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好卢龙信息网、河北甘薯网,搞好信息发布、收集、服务企业,服务基地。技术服务平台。利用多种途径宣传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产品销售平台,搞好销售网点建设及服务,鼓励网上销售。薯文化交流平台,我县甘薯生产加工历史悠久,薯文化底蕴丰厚,可设立“甘薯节”,表彰先进人物,推广先进技术,吸引优秀人才,招商引资,提高卢龙知名度。

(4)树牌子。就是搞好品牌建设和维护,我县薯制品品牌主要有“一奇”、“十八里”、“君颐”等,要特别珍惜和爱护,用产品质量说话,提高信誉度,让卢龙甘薯有更多、更大的市场,做大做强甘薯产业。

猜你喜欢
卢龙县甘薯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10
后期加工
让根本政治制度在基层落地生根——卢龙县人大常委会用制度体系创造性规范乡镇人大工作的调查与启示
公民与法治(2022年1期)2022-07-26 05:57:56
卢龙县绿鑫苗木(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河北果树(2020年1期)2020-02-09 12:31:46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卢龙县“孤竹小金米”丰产优质种植技术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卢龙县成立水土保持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