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嘉
最近,炙手可热的各种跑步App大为风行,而跑步这项运动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每天早上的朋友圈里,都会看到他们前一天下班后打卡和奔跑的轨迹。有人说,这是因为在社交媒体时代,人类内心深处的炫耀冲动能够得体而尽情地释放。当然,跑步仍然是一项孤独的运动,但是我们需要别人知道:我在孤独。
“每天清晨,羚羊都知道,它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快;狮子知道,它必须跑得比最慢的羚羊快。不管是狮子还是羚羊,太阳升起时,都要开始奔跑。地球上的其他哺乳动物都在自由奔跑,难道只有人类是例外?”在《天生就会跑》一书中,美国作者克里斯托弗 ·麦克杜格尔探访到隐居在墨西哥铜峡谷里的塔拉乌马拉族人。他们能活下来,是因为父辈跑得比鹿快,而父辈能活下来,是因为祖父辈跑得比阿帕奇人的战马快。几个世纪以来,他们就在崎岖的山中奔跑,随时调整姿势、方向和速度,敏捷地在石块和沟壑间蹦跳,跑过错综的山路,爬上陡峭的岩壁。而他们跑步的“圣经”就是回归本真,不为财富、胜利或名声而跑,单纯是为了追求“使用身体的畅快感觉”,与自然无限亲近。
而在这部书里,作者提到一个观点:每当一个国家发生剧变时,跑步就会在此时兴盛起来,因为人普遍会有一种“危机感”,人的基因会驱动人唤醒自己应对剧变,方法之一就是行动起来,跑步就是一种表象。或许这种关于社会因素的说法有点虚,但可能也有它的道理。
在上世纪70年代,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涌入跑步大潮。《阿甘正传》里阿甘玩命跑步,一大堆人跟随的桥段反映的就是当年这一潮流。而今天的纽约中央公园,早已是全球闻名的跑步圣地,在那里,各种时间,你都可以看到穿各种衣服跑步的人。冬天里,有人穿羽绒服,跑步的人却穿着背心。
为什么跑步成了一项很流行的运动?美国人常说:“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跑步,大怒时睡觉,独处时思考。” 村上春树说,因为痛苦,正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我才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
跑步是面对内心的最好方式,就像生活一样,当你感觉痛苦的时候,正是你成长的时候;跑步是挑战自我的最好方式,在想要放弃的时候,也会咬紧牙关,继续迈出下一步;跑步是为自己树立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因为它可以帮助你专注于内在,开始反省并学习如何料理自己的人生。
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那些跑过的步也一样,会在你的骨骼里、胸腔里、大脑里,留下跑过的激情和对内心的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