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2015-04-10 06:02:31华丕功
数字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件多媒体

华丕功

(福建省连城县姑田下堡小学,福建 龙岩 366208)

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华丕功

(福建省连城县姑田下堡小学,福建 龙岩 366208)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实验则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步入了课堂,又给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介绍实验器材、演示实验步骤与要求、教授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内容、教授抽象知识”五方面,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的具体做法,以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化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1],这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实验则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也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由于目前小学实验室条件有限,有许多器材缺乏、器材不配套或难度较大的实验,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很难充分体现。如果教师能够根据课题的需要,考虑教材、实验器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量、适度为原则,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实验教学,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确保实验能按期顺利完成,还能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现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2]现行小学课程设置中,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科学课程。认真分析三年级的科学教材内容,你会发现,大多以观察为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的内容较少。如何利用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对科学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如果教师依赖教材照本宣科,或简单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观察,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教学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如果教师能灵活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能打破学生认知中的时空界限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制作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多媒体课件或音视频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时,教师课前用摄像机把学校的植物按一定的顺序拍摄下来,制作成声像俱全的视频短片,上课时,边让学生欣赏短片,边思考问题:“看到了什么?最熟悉的是哪些?”顿时,学生边兴奋地看着录像,边低声交流起来,达到了“课伊始,情即生”的效果。让学生汇报了思考的问题后,将录像定格在一棵樟树上,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这株樟树的哪些特点”,进入新一轮观察交流……整堂课,学生兴致勃勃,学习热情意想不到地高昂。课末,教师提出课后观察要求,学生不再是跟着老师走,而是主动地去探究,进入“课虽终,情犹存”的意境了。

再如教学“蜗牛”一课时,学生虽然对蜗牛的观察非常感兴趣,但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观察方法没有掌握到位,观察常常带有很强的随意性,不细致,不全面,所以,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时,常常不着边际,表述不清。如果教师把蜗牛的运动、身体构造、蜗牛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蜗牛利用腹足爬行这些内容,制成动态、放大、加上文字说明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蜗牛,汇报后,用课件播放相关内容进行再观察、讲解、小结,学生的印象就深刻了,表述也清楚、准确多了,学习兴趣更为浓厚。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介绍实验器材,直观明了易懂

学生开展实验,离不开实验器材,对实验器材的名称、结构、使用方法更要知晓与理解,才能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开展实验,获得准确的事实与数据。如果教师只靠一张嘴介绍实验器材的名称、结构、使用方法,学生大多难以接受与理解。如果教师巧用多媒体课件,边介绍边依次出示实验器材与各部分名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省时、直观、易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认识酒精灯的构造、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与使用注意事项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酒精灯后,依次用线条与文字介绍它的各部分构造与作用、添加酒精量的要求、点燃酒精灯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火焰的种类与温度高低、加热时用外焰的理由、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动态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眼、耳、脑等器官,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

三、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步骤与要求,加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与规范性

任何实验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有一些实验装置和操作学生不易掌握,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存在某些安全隐患,甚至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有序的提示或模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和理解不正确操作的危害,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4]例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然后把烧红的铁丝放入氧气瓶里燃烧的实验,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都有严格的要求:在试管里放入高锰酸钾的量应适量;高锰酸钾应放置在试管底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再塞上有气管的橡皮塞;用铁夹夹住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应底高口低倾斜;收集氧气应用排水集气法(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应先均匀加热试管底部后再固定加温;导气管放入水中排出一些气体后再用集气瓶收集(导气管先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空气,不是纯氧气);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的水不能全部排放,要留一小部分(剧烈燃烧的铁丝,有时会有碎屑掉落在瓶底,如果瓶底没水,会使瓶底炸裂);收集完氧气后用玻璃片在水中盖住集气瓶口,离开水槽时动作要快;氧气收集完成后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不然水槽里的水,会由于试管温度下降,随导管流入试管,导致试管炸裂);铁丝烧红后伸进氧气瓶时动作要快;瓶口的玻璃片不宜打开太多;做实验的铁丝尽量细一些;铁丝表面最好用砂纸打磨。这些步骤与要求,光靠课堂上教师演示,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而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有序、动态地进行提示和强化,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全开放的实验环境,使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方法与整个实验过程,加深对操作错误引起危害的认识。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四、运用多媒体教授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科学结论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事实不清只能得出含糊笼统的结论。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些教学内容开展的科学实验,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不如意,学生难以理解形成了教学难点。比如声音的产生、岩石的风化作用等。教师在教这些内容时,如果能灵活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可进行动态演示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形象、生动、直观、动态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投影于屏幕上,学生理解了教学内容,教学难点也就自然而然地突破了。例如教授“植物怎样喝水”一课时,教材中提示的实验,现象不清晰,效果不明显,因此观察植物体内水的流动就成了教学难点。如果在学生实验后,出示动态多媒体课件,直观清晰地显示植物根部的水(做成红色)缓缓向茎和叶脉流动的情景,教师演示时,在重点处加以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再如教授“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可以选择很多实验器材(如尺子、皮筋、鼓、锣、音叉等),让学生进行实验,试图得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但学生大多只能听到声音,体验不到物体的振动,即使在鼓面上放上豆或粗沙,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同时,只能通过豆或粗沙的跳动,间接地证明鼓面在振动,从而形成教学难点。如果在学生实验后,教师出示动态多媒体课件,把尺子的上下抖动、皮筋的左右运动、鼓面的上下波动、锣面的颤动等现象,形象、直观地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组织学生归纳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学生便能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情境中,深刻理解概念。

五、运用多媒体教授抽象知识,化抽象为直观

科学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并且有些内容还无法开展实验教学,比如八大行星的特征与运动、地球的构造、地球内部的运动、地震与火山的形成原因、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因、植物果实的形成过程、植物怎么传播种子、声音怎么传播、煤与石油的形成、动物的进化等,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如果能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展示微观世界,微缩宏观世界,模拟实验现象,虚实互补,远近交替,打破学生认知中的时空界限,可进行静、动态演示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制作形象、生动、直观、有趣、动态的多媒体课件或音视频媒体,就能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教授“声音的传播”一课时, “声音以声波的方式传播”这一现象比较抽象,也无法进行实验,教材中虽然以水波作比较,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先动态显示水波,再动态显示声波,同时佐以形象的旁白,这一难题就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又如教授“日食与月食”一课时,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因抽象、难懂,教材中提示的模拟实验耗时、难操作、现象不明显;用三球仪演示,操作起来不是十分顺利,学生观察时,不能十分清楚地观察到日食与月食的变化情况,所以也就不能更深刻地理解地球、月亮、太阳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用多媒体课件微缩宏观世界,把太阳、地球、月亮三个星体的相对运动,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因做成动态视频,投影到大屏幕上,当球体转动时,太阳、月亮、地球三者之间的变化,明显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配上形象的解说,学生认识、理解这一现象就不成问题了。

再如教授“地震与火山”一课时,地震与火山的形成原因,单靠教材中的文字说明,加上教师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课堂中能做的实验不仅少也非常没有说服力。如果教师把地震与火山的形成原因制作成动态的集声音、图像、文字、解说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或视频,教学中,播放给学生观看,不仅直观、形象、易懂,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理解防震自救的方法也大有帮助。

总之,教师在实际科学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5]。要灵活根据课题的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实验器材及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相机呈现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实验教学,达到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确保实验按期顺利完成,或达到弥补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缺点,突破教学难点,或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首先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与方式的有机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千万不要滥用。此外,尤其对小学生学习科学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极为重要的,不能用高新技术代替一切。”[6]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只是起到一个辅助和加强效果的作用,运用多媒体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过分追求直观,追求技巧和视觉、听觉刺激,大量调用音像图片、资料,进而替代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动手操作探究活动,都是不可取的。放眼今天,科技在高速发展,课堂在不断创新,多媒体技术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我们只有以适量、适度为原则,恰当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其服务于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使它成为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工具,从而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

[1[[2][5][6]惟存教育.国家课程标准专辑 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 [DB/OL].http://www.being.org.cn/ncs/sci/p/sci-p03.htm,2015-3-20.

[3]颜美艳.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09):52-53.

[4]王红.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S1):109.

(责任编辑 孙震华)

Flexible U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of Science Teaching

HUA Pigong
(Gutianxiabao Elementary School,Longyan,Fujian,China 366208)

Science learning requires an exploration as the core.The experiment is an important activity for students’ scientific inquiry.It plays a decisive role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oretical knowledge;develop hands-on ability;stimulate loving in science,improve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ultimedia technology facilitates teaching into classrooms and brings a new development in scienc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for many years states utiliz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five aspects such as "scientific enlightenment education;experimental equipment guidance;demonstration of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and requirements;the content of non-experimental phenomenon;abstract knowledge learning".The author practices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science teaching,overcomes a limitation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improves maneuverability and intuition and strengthens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correctness of experimental operation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bstract contents so as to achieve optimizing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multimedia;classroom teaching;optimization

G4

A

2096-0069(2015)02-0084-04

2015-4-15

华丕功(1963— ),男,福建省连城县人,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科学教学。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9:38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0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28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3:15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40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2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