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蓉 李飞
摘要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危险因素,以加强对高危妊娠孕妇的护理工作,确保母婴的健康安全。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6月高危孕妇256例进行登记,筛查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并对孕妇进行跟踪调查和管理。结果:影响最为明显的危险因素为人流、高龄初产、乙肝、前置胎盘、臀位异常、瘢痕子宫和妊娠合并症等。在256例高危妊娠产妇中,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46.9%),产妇病死1例(0.4%),婴儿病死2例(0.9%)。结论:参加高危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和孕妇的病死率。
关键词 高危妊娠危 险因素 母婴病死率
高危妊娠主要指产妇在妊娠期出现并发症或者合并症,以及其他高危致病因素,给孕婴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做好产妇孕期的护理保健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产妇妊娠期的疾病,对出现的异常状况可以及时发现、及早诊断和处理,从而保障母婴的健康安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56例高危妊娠产妇进行了跟踪调查,对可能致病的高危因素进行了筛选和探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高危妊娠产妇256例,年龄22~34岁,平均25.5岁。
分析方法:对256例高危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统计分析,观察产妇出现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情况,以及探究其他可能影响孕产妇与围产儿生命安伞的相关因素。分析上述病例的临床资料,计算和统计其所占比例和构成比,统计的内容主要为剖宫产率、难产率、孕婴病死率、年分娩总数和剖宫产的生命指征,进一步分析高危妊娠的影响因素。
护理方法:对于高危妊娠产妇,医护人员不仅要采取适时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措施,而且还要加强对孕产妇的心理护理,从而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①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密切关注高危妊娠产妇的精神状态,缓解其临产前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尤其是要做好高危妊娠产妇恐惧心理的疏导工作。医护人员在监护的过程中,要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做到态度诚恳亲切,语言轻柔有力,注重产妇的生活护理,适时给予产妇精神鼓励。②指导产妇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在产妇还没有进人产程或者宫缩不紧的时候,医护人员要指导产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以提高产妇的身体机能,有效缩短生产的过程,减轻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痛苦。在饮食习惯方面,医护人员可以建议产妇多摄入高热量和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并及时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在生活作息方面,医护人员可以建议产妇多休息,不要熬夜或过度劳累,保证夜间的睡眠质量。③在产程中采取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在产妇生产的过程中,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与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转移产妇的注意力,缓解其心理压力。医护人员还要指导产妇利用深呼吸等方法,以缓解身体的疼痛,使产妇顺利通过分娩。
结果
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通过对256例高危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危险因素主要为乙肝、贫血、人流次数≥3次、高龄初产、骨盆异常、羊水过多、臀位异常、瘢痕子宫、先天性心脏病、前置胎盘、妊娠期合并妇科病、精神分裂症和哮喘等。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危险因素为人流、高龄初产、乙肝、前置胎盘、臀位异常、瘢痕子宫和妊娠合并症等。
剖宫产率和孕婴病死率比较结果:在256例高危妊娠产妇中,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46.9%),产妇病死1例(0.4%),婴儿病死2例(0.9%)。
剖宫产手术的构成指征:采取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主要有以下指征:高龄初产、妊娠合并症、脐带绕颈、臀位异常、胎儿窘迫、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和胎儿巨大等。
讨论
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是衡量产科医疗和护理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体现。为了及时发现和诊断高危妊娠孕妇,以便对她们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保证孕婴的健康安全,我院产科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了跟踪观察和管理,并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坐诊,以保障手术的质量和产妇的顺利分娩。
本组研究证明,影响产妇妊娠的高危因素主要为人流、双胎、贫血、乙肝、瘢痕子宫、胎位异常、前置胎盘和妊娠综合征等,其中瘢痕子宫、双胎和不良孕产史为不可转变的因素,而贫血、胎位异常和妊高征等为可以转变的因素,只要对产妇进行认真地筛查,就可以及早发现这些高危因素,从而对产妇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
高危妊娠产妇面临着来自自身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使顺利分娩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如妊娠知识匮乏、社会支持有限和心理压力大等不利因素。因此,加强对高危妊娠产妇的产前护理必不可少。医院要建立和完善高危妊娠的产前护理系统,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高危妊娠产妇提供系统化、专业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满足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护理需求。同时,医院还要对产妇的产前心理和生理,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掌握高危妊娠产妇心理护理的重难点,以便在工作中采取更好的心理干预措施。
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护理措施:①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护理态度,对待高危妊娠产妇要亲切热情,仔细询问其身体情况和心理问题,在对产妇进行检查的时候,要向其说明检查的目的与意义,消除其紧张、疑虑与恐惧的心理,检查中要尊重产妇的人格和隐私,检查结束后要向产妇耐心详细地解释检查结果,以便取得产妇的信任,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②医护人员要为产妇创造良好的临产环境,以便让产妇保持愉悦的心情,转移产妇对高危因素的注意力,使其可以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以利于医护人员对其采取合适的心理疏导措施。③医护人员要指导高危产妇家属进行家庭监护,如指导丈夫听胎心,指导孕妇数胎动,指导丈夫照顾产妇的饮食及休息等,这样既有利于消除高危产妇的多虑敏感心理,又可以及时发现产妇所存在的高危因素,以便及时就诊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