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顺
(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00)
大连市防洪安全策略研究
余江顺
(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00)
洪水灾害一直是制约大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因素,近年来给大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大。本文以大连市为例,结合该市新一轮的防洪规划,分析该市多年以来在防洪排涝工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给出相应对策。
城市防洪;规划;大连市
大连市地处亚欧大陆东岸,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地势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属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全年降水极不均匀,多集中于夏季,每年的七、八月份,为大连市最易发生大暴雨的时期。每年因暴雨造成的洪涝损失高达数亿元,给大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大连市城市等级为Ⅰ级,依据国家《防洪标准》和《海堤工程设计规范》的分级标准,确定其防洪和防潮标准为:主城区100年一遇;其他城区50年一遇;乡镇20年一遇,农村10年一遇。工矿企业、公路、铁路、高新产业、水产养殖业等其他防护对象,应根据其规模和重要程度按标准和规范确定。
大连市有大小河流300余条,河流短小,多为季节性河流,独流入海,其特点是坡降大,流程短,径流洪枯比大,汛期陡降陡落。集水面积在500 km2以上的河流有5条。河川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6.1亿m3,地表水总量40.35亿m3,水资源缺乏,全市人均水量低于辽宁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全国和全省贫水地区之一。全市共有水库252座;易涝地占涝洼地区的耕地面积高于10%。
1.1 现有堤防达标率不高,防洪设施落后
大连市境内河流总长度3302.2km,需建设堤防总长度3984.88km,现有堤防长度2370.65km,有堤段占59.5%,现有堤防达标长度为1780.68km,仅占需建设提防总长度的44.7%,占有堤段的75.1%,堤防的整体达标率不高。全市有部分水文站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加之管理不善等人为原因,一些水文设施陈旧老化,破损严重,存在测量数据不准确需要更新换代等问题。虽然城市有相应的防汛组织体系,但仍存在当洪水发生时,信息传递不畅,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薄弱,预报预警信息不准确、发布不及时等问题。
1.2 地面硬化面积过大,雨水渗透能力降低
城市化不是水泥化,但目前随着城市住房面积的不断增大和盲目的河道硬化措施,以及对城市用地的不合理规划,阻碍了雨水渗入地下的通道,雨水的渗透面积逐渐降低,加剧了地表径流的形成。城市本身的雨洪承载能力也随之降低,加上排水管道的不畅通,在一定时间内积聚的雨水无法及时的排除,导致市区内大面积积水,易造成内涝灾害。同时大面积路面的硬化,使雨水不能及时的渗入地下,土地不能涵养更多的雨水,使地下水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造成大连市缺水的一个原因。
1.3 行洪河道存在障碍,河道泄洪能力偏弱
随着城市常住居民的增多,许多的生活垃圾由于处理不善被大量的倾倒在行洪河道当中;跨水建筑物由于当时施工建造时的局限性,并未考虑到对河流防洪作用的影响,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给堤防等防洪工程带来严重威胁,甚至造成决口。更为严重的是大连市一些河流常年遭遇疯狂盗采河砂,而且屡禁不止,已经对河流的行洪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012年碧流河流域由于盗采河砂致使防洪堤被挖,洪水冲出河道,淹没了沿岸大片庄稼,给两岸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4 相应法律法规不完善,防洪建设标准普遍偏低
大连市虽已建立了相应的防洪法律法规,但时间较短,有些工作还不够完善,加之政府在防洪减灾等方面的宣传力度不足,所以市民们的防洪意识普遍淡薄,对防洪减灾重要性的意识不足。且由于我国的防洪工程和排水工程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因此各部门之间在工作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沟通不及时,工作不协调等问题。
大连市堤防防洪标准建设相对不高,绝大部分为10年一遇洪水标准,与其城市防洪等级不相协调,不利于大连市的城市安全与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大连市至今还未建立健全相应的受淹补偿机制。
2.1 加大堤防投入,提高防洪工程标准
堤防是防洪工程中重要的挡水建筑物。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适当加大对堤防的投入,定期检测维修防洪堤防,并作相应记录,及时处理不达标的堤防,避免洪水来临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考虑到大连市的城市地位的重要性,在今后的防洪规划中对防洪建设标准予以适当的提高。
2.2 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对城市硬化地面的处理必须保持地面的自然状态,合理使用原来通透的土壤表面,最大程度地维持原有的自然状态,同时推广通透地面,实施透水改造;对于城市的置空区,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城市的绿地面积;对于城市近郊的山地,可以采取封山育林,植树植草的措施;对于渠化河道,可以采取生态措施,保持河道的自然生态景观。这样不仅可以减小地表的雨水径流量,改变河流的水质,还能涵养更多的雨水,及时补充地下水位。同时,山地植被的增加,可以美化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对于大连市这个以旅游为主要产业的城市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2.3 改善河道水力条件,严打盗采河砂行为
定期清除河道内的垃圾、漂浮物,拆除影响行洪的违规建筑物,对于城市上游较为宽阔的地区可以增加河道的护砌面积,减小河床的粗糙率,对于河道的治理,应尽量的维持河道的原貌,不宜裁弯取直。上世纪三十年代澳大利亚的河道整治以工程措施为主,通过供水工程、防洪工程、灌溉工程以及河床、河岸侵蚀的控制工程等提高河流防洪排涝能力,并采取清除河岸植被、截弯取直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水利效率。然而到90年代时河流环境退化已成为澳大利亚河流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我国的水利工作者在进行河道治理时,当以此为鉴,吸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河道治理方案。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盗采河砂的行为打击的力度,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也应该鼓励当地民众参与到保护河堤的行动中来,对于提供盗采河砂线索的民众给予一定的鼓励,并定期派专人去进行检查。
2.4 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
长时间以来防洪工程措施一直是防御洪水的主要措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防洪工程措施反面的投入越来越大,但洪水灾害并没有减小,相反却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因此,防洪非工程措施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制定了防洪减灾法规、加强了政府对洪泛区的管理,以及开展洪水保险、洪水预报预警等措施,减轻了洪灾损失或降低了洪水灾害对经济社会的不良影响,有效遏制了洪灾损失迅速增长的势头。大连市今后的防洪规划也应提高对防洪非工程措施的重视,建立健全相应的洪水补偿机制,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增设洪水保险等社会保险,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对洪水灾害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防洪意识,积极引进先进的防洪技术如洪水预报、新的3S技术等,以便对洪水做出预报,对于抗洪抢险具有重大的意义。
通过分析大连市多年以来在防洪排涝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得出了以下经验:首先,面对洪水灾害所带来的威胁,我们应当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去应对,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洪水的和谐相处,将现代防洪的理念纳入到城市的发展规划当中去;其次,在制定防洪规划时,要因地制宜,从长远来考虑,不宜盲目效仿,胡乱引进吸收,相关人员在进行决策时,应事先综合取证,反复论证,不宜主观臆断,凭经验办事;最后还应注重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大在防洪非工程措施方面的投入。
[1]徐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3.
[2]方国华,钟淋涓,苗苗.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研究[J].灾害学,2008,23(03):119-123.
[3]伊俊英.大连碧流河遭疯狂盗采砂3天收入可买奔驰[N].新华网,2014-11-8.
[4]杨龙.浅析城市防洪工作及治理措施[J].甘肃农业,2014(16):90-91.
[5]江昼.城市地面硬化弊端及其解决途径[J].城市问题,2010(11):48-51.
[6]B r i z g a,S,F i nl a y s,B.R i v e r Ma na g e m e nt t heA us t r a l i a n E x pe r i e nc e[M].N e wY o r k:J o hn Wi l e y&So ns,2000:265-284.
[7]刘方贵,刘岩峰,高学新,逯华.防洪非工程措施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07):565-567.
T V 87
:A
:1672-2469(2015)09-0026-02
10.3969/j.i s s n.1672-2469.2015.09.009
余江顺(1991年—),男,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