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凌云
(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611230)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主干技术课程,是一门专门讲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课程,与现行规范、规程紧密相关。该课程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实用性最强,教材分为“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混凝土结构的基础,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基本理论、受力性能、计算及配筋构造要求等;“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内容,包括现浇梁板系统、单层工业厂房及渡槽结构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内力计算、内力组合及截面配筋、构造要求等。本文就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及教学改革做一些探索。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受弯、受压、受拉和受扭等四种受力构件的设计与计算,梁板结构、刚架及抗震设计等。该课程内容既有计算理论,又有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规定;既有理论推导,又有经验公式;既有设计计算的通用性,又有各行业规范的不同讲述主线要求,内容广泛,学习难度大。
学,它与材料力学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既是一门工科专业课程,又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不同于基础学科,既有理论教学中分析问题的严谨性,又有长期科学实验和工程经验的总结,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本课程的计算公式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经理论分析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有适当的实验课程或观看实验录像。如教学内容涉及到梁板结构及刚架结构时,结合实际安排相应的实习,能有利于理论教学应用于实践,同时实践也能促进理论学习,在实际工程中正确运用计算公式,避免盲目地生搬硬套公式。
要搞好工程结构设计,除了要有坚实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力学及建筑材料等基础知识外,同时也要有后续课程钢结构、砌体结构、水工建筑物及抗震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知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桥梁,也是毕业设计中主要综合应用的内容。
2.1.1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加入力学教学内容
力学是结构的基础,结构是力学的应用,很多学生学习力学的基础过于薄弱,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无法熟练运用力学知识予以解答,出现知识的脱节。在结构设计计算之前,将本课程需要用到的力学基础内容加以讲解、复习,并布置适当习题,由此可以很好地解决力学基础薄弱问题。
2.1.2 教学中增加基础设计部分内容
基础与上部结构密不可分,基础由上部结构和工程地质条件所决定。当学生在学习基础部分时,没有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相关内容,便不可能接触上部结构的结构体系及柱底或墙底作用力,因此在学习上部结构的结构体系时应增加基础设计内容。因基础和上部结构是一个整体,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学习,便于学生对基础的理解,有一个完整的结构概念。
2.1.3 适当增设专业英语课程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涉及到许许多多的专业英语词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大多数符号都是英文单词的缩写,掌握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和对符号的记忆,同时也便于查阅国外的相关文献,或者从相关专业论坛中获得更加前沿的信息。因此,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对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颇有帮助。
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情形包括:一)从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二)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一项或者多项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三)纳税年度内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四)纳税人申请退税。
2.1.4 教学中增加结构施工图平法表示法
施工图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最终设计的重要成果之一,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增加结构施工图平法表示法,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平法即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它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示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其图集的制图规则,既是设计者完成柱、墙、梁平法施工图的依据,也是施工、监理人员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施工图的依据。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内容多、概念多、基本公式或经验公式多、系数多、构造要求多、计算步骤多的特点。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如何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这是我们一直在寻找、摸索和思考的问题。
2.2.1 采用影像、多媒体设备一体化教学法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对于结构基础知识和构造要求部分,以录像、照片等影像资料展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将文字、图表、动画录像剪辑等信息通过屏幕投影设备呈现给学生,避免了教师不断地在黑板上书写和绘图,从而节省大量时间,用于讲解需要充分展开和反复推证的内容,达到提高授课效率的目的。这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信息量大,能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内容形象化,增加了授课内容的直观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2.2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熟悉行业规范
《规范》就像人们必须遵守的法律一样,每门学科都有相应的行业规范,特别是水利水电建筑行业,更是以《规范》作为基础,几乎所有设计要求都在《规范》里进行了详细规定。在教学过程中介绍《规范》,能够让学生提早熟悉行业《规范》的模式,即使毕业后行业采用了更新的《规范》,也可用最少的时间来熟悉掌握。
2.2.3 讲授工程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三分教,七分学,让学生自己来学习很有必要。自主学习是每个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介绍最新的建筑结构设计成果,或对国外经典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进行结构分析。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介绍马来西亚双子星大厦;钢结构,可以介绍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结构设计过程。
教学中把握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理论知识如果不能全面地应用于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会变成纸上谈兵。特别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社会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接受学生后,可以直接上岗,直接从事水工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工程设计和监理等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熟悉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施工技术,具有较好的结构知识和应用能力。所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就显得很有必要。
2.3.1 现场参观教学,加深对结构构造的感性认识
充分利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增强学生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进行实际工程设计的动手能力。首先,利用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环节,由专业教师安排学生到就近已建成的水电工程或正在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参观学习,使学生对水利工程枢纽建筑物、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等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梁、板、柱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以及钢筋的配置、锚固、搭接、延伸和弯起等构造要求,有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以此提高学生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兴趣。
2.3.2 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在教学安排中,本门课程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成后,安排有一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所谓课程设计是任课教师提出明确的设计课题、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任务。让学生从所用的材料选择、截面几何尺寸、内力计算等开始,自己动手对一些结构或结构构件进行设计。这与教材中例题设计和大作业有着根本的区别,课程设计能够更全面地锻炼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各类基本构件设计计算和构造要求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学习融入到有意义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探索精神,使其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考试,既便于学校掌握教学情况,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便于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传统的考试方法往往偏重于知识要点的测试,忽略能力考核,为克服这一弊端,在考试方法上做了以下改革:
2.4.1 优先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
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各有利弊。所谓半开卷考试,就是在考试时可以将学生自己的笔记本带入考场,教材和复印件不能带入考场。
优先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可以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听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堂课的笔记;在备考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寻找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防止闭卷考试中只考记忆不考能力的问题;也避免全开卷考试时多数学生不作考前准备,只把希望寄托于考试时翻书,而不求问题的解决。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可以比较平衡地解决这一问题。
2.4.2 借鉴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方法
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方法,分理论知识考试和综合应用考试两部分。理论运用水平测试方法,重点考核学生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结合半开卷考试方法,避免学生死记硬背那些复杂的设计计算公式,减轻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心理负担,着重衡量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成绩由有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综合评定。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高职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对学生未来工程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培养高质量高职人才是高职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才质量的高低是一个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尽管目前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还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相信,通过广大教师、实训人员以及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会做得越来越好,将更进一步促进课程整体教学质量提高,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