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银银,孔凡栋,孙素叶,秦德清
(青岛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71)
西方年轻化服装风格分析
孙银银,孔凡栋,孙素叶,秦德清
(青岛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71)
文章结合西方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分析西方年轻化服装风格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结论认为,西方年轻化服装风格也会随着流行的发展而不断延伸出新的生命内涵。
西方年轻化服装;服装风格;青年文化;服装心理
19世纪初,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成果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英国的自然主义相呼应,以自然、淡雅、节制为特点的艺术风格,与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样式相结合所演变而来的服饰,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跃升成为当时服装款式的代表[1-2]。英吉利海峡两端的男女,穿着他们孩童时曾经穿过的衣服:女性穿低领、高腰的白棉布连衣裙;而男士穿简单无镶边的夹克、白色或浅黄色的长裤。更短更自然的发型取代原来的假发。出现天真的小女孩风貌,全部都是丝带、蓬褶和卷发、气球袖和超大的帽子。当时小和薄弱成为优点:小手、小脚、细腰,而胸部被扁平的新月领遮盖住[3]。
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而这种艺术的发展高峰则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是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强调整体设计,坚持少即是多原则[4]。
战后掀起女权运动,真正实现女装的现代化,第一,女性从禁锢肉体的紧身胸衣挣脱出来,回归自然美;第二,从束缚四肢自由活动的传统重装中解脱,穿上轻便、适合现代生活的轻装样式;第三,排除服装上的社会性差异,纠正性别差和阶级差;第四,女性从繁重的缝纫工作中解放出来,参加社会活动。
20世纪20年代女性,穿着宽松、类似罩衫或纸袋的简单连衣裙,裙长到膝盖,或者没有腰线,或者在臀部位置系带子。这种扁平的直线化身材是女性们自我意识的体现。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乔治·阿玛尼所倡导的优雅、简约、时尚、得体而又舒适的设计理念很快影响整个欧洲,继而转战美国,赢得人心。
3.1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倾向,呈现出多元化、残片化、不确定性、无自我状态、狂欢化、边缘性、无中心性、无深度、非规范化的特点,都植根于其彻底反对理性主义、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和反统一性等理论之中。
而青年亚文化正是后现代主义在文化上的表征。青年亚文化所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忠于自我、颠覆一切以及玩世不恭的态度,所以,青年亚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
青年亚文化的这种后现代倾向也渗透在当时的衣着风貌中,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早期,女性流行8~10岁的孩子样。为了达到这种年轻体型,她们费力地进行着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节食。这些款式令我们忆起20世纪20年代的服装:宽松的连衣裙、方正的外形、小帽子、大领子(通常是巨大的领子)及系结物和缘饰等。但是这个时期的流行更向前发展了。
男性在20世纪60年代也开始蓄长发来增加头部的尺寸,他们也再度采用童年时代的穿着。披头士在国际舞台上首先展现无领的短上衣和杂乱的长刘海,这也引领了当时男性的穿衣风尚。男性继续穿上他们童年时玩耍的衣服:牛仔服、灯芯绒裤、运动鞋、毛衣、T恤、套头毛衣和风衣。偏好鲜明的色彩:红和绿、黄和蓝。许多不同年龄、收入和政治信仰的男士,为了所谓的“孔雀革命”而战斗。他们穿上昂贵的设计师衬衫,以及花朵、星星或旋转状花样的领带,这些装扮的色彩比嬉皮风的破布装还要丰富,甚至更孩子气[5]。
20世纪60年代的青年文化作为边缘文化冲击着当时的主流文化,推动着时尚的发展,年轻化风格在这个浪潮中不断完善与丰富自身的内涵。
3.2 当代
后现代主义发展到当代,日趋独立的女性们在社会地位变得更加平等,城市的发展也导致了居住空间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女性们也不得不采用一些更轻便简约的款式,以便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更重要的是现在是个崇尚年轻的时代,基于原因种种,年轻化服装风格依然散发着无穷的生命力,在生活和秀场中那些生活在童话中的“大儿童”装束随处可见。
过去的“小女孩儿”样式又在现代回归了,细长的双腿、纤瘦扁平的小女孩身材,不同的廓型、充满童趣的花色带给女性们的是返璞归真的效果,柔软的面料和精致的剪裁使女性们的穿着更舒服、更轻便、更符合女性个人审美的需要。马卡龙甜腻而温暖的颜色又开始点缀着永远不老的西方女性的曼妙身材,她们充满自信与活力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断争取着属于自己的权利[6]。
在当代文化中,人们似乎不再仅仅限于追求服装款式的创新,慢慢开始找寻内心深处的那一丝童趣,年轻化风格不论在哪个年代都会有自己的一寸空间,去抚慰并不想长大的成人们的内心世界。这股时尚的浪潮也会永无止境地向前涌进,奔流不息。
[1] Alison Lurie.解读服装[M].李长青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 李当岐.西洋服装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 黄书进.哲学思维方式解读[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5] Dick Hebdige.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陆道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Analysis on Western Younger Style Clothing
SunYinyin,KongFandong,SunSuye,QinDeqing
(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71,China)
Combining different periods of western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change of clothing style Western younger was analysed.It shows that the western younger style clothing will continue to extend the life of new cont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ity.
western younger clothing; clothing style; youth culture; clothing psychology
2015-03-21
山东省2012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SDYY12032)
孙银银(1991—),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
TS941.717
A
1009-3028(2015)03-0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