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七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4002)张国英
临床中,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患者健康有着极为不利的作用和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临床中进行糖尿病患者治疗方式与危险因素分析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糖尿病足作为影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并发病症,对其病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帮助实现糖尿病患者病症的控制与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1]。下文将通过选取糖尿病足患者,通过与普通糖尿病患者对比,实现其临床病症危险因素的总结分析,以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
1.1 临床资料 选取某医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76例,患者年龄在34岁~76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约为62岁,在对于患者的病症检查与诊断中显示,所有患者均符合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在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患者60例,非糖尿病足患者80例,根据患者病例情况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患者属于糖尿病足患者,对照组患者为非糖尿病足患者,通过对比实现糖尿病足患者危险因素的总结分析。
1.2 方法[2]对于1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和患者临床特征、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发病时间、体质指数、血压、血糖、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数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以实现糖尿病足患者危险因素的总结分析。此外,还需要对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原理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对于两组患者的体征指数与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压、总胆固醇等一般资料和病症指数变化的对比分析中显示,具有较为突出的差异性,其中以血纤维蛋白原、收缩压指数的变化差异最为明显;此外,在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分析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两种症状之间差异最为突出,结合糖尿病足患者的病症情况与对比结果可以得出,血纤维蛋白原以及收缩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影响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需要在临床中进行观察控制,以避免患者糖尿病足并发病症的发生。
临床中,糖尿病作为多发于老年群体的一种病症,由于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呈现下降变化,对于病症的抵抗能力比较弱,虽然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病症,其患者群体的年龄高于普通糖尿病患者,但两者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年龄并不是导致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对于60例糖尿病足患者和80例非糖尿病足患者的年龄进行对比后也验证了这一点。其次,在患者发病时间的对比上,也显示糖尿病足的发生与患者病程长短之间没有太大关联。而在患者的糖尿病病症指数变化对比中,血纤维蛋白原与收缩压以及随着糖尿病发生出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等并发病症,是影响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因素,也是该病症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倾向于糖尿病足病症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各种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这些病变影响容易导致患者足部皮肤感觉减退或者是出现能力丧失,对于外界刺激作用的反应减弱,从而引起糖尿病足病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总之,临床中,通过对于糖尿病患者血压以及血纤维蛋白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视网膜神经病变等因素的控制,能够有效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