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班教育优势,激发“新市民”子女语文学习兴趣的案例研究

2015-03-27 05:36:32金秀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新市民错别字活动

金秀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坐落在仙林大学城中心地带,是南京首批小班化试验学校,部分生源来源于“新市民”家庭,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在语文学科学习上迁移能力弱,作文能力尤其欠缺。笔者希望从最基本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利用小班优势,对所教班级中“新市民”子女语文学习兴趣的案例研究,逐步摸索出提高这部分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从而实现提高语文成绩的目的,使学校语文教学能更具有实效性。

二、关键词界定

关键词一:“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是指在小班配置的条件下(不多于28人),教育活动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

关键词二:“新市民”的内涵。“新市民”本文中,主要是以外来打工居民及部分农村拆迁居民和部分外来人员通过购买商品房入户的居民。

关键词三:“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或内在动机。

三、激发“新市民”子女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产生愉悦,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在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语文学科在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学好语文不仅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更对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极为重要。我根据教学内容,以活动为载体,始终让学生感受到“心里自由”“心情愉悦”的语文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中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案例一: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活动“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以此为契机,设计活动《漫游语文世界》。

【目标】

1.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3.学会搜集和正确运用生活中鲜活的语言。

【安排】

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愿组合,将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参加五项活动,分别开展搜集公益广告、新词汇、错别字的活动。每组由学生推选出小组长并明确各组的任务。

(1)公益广告集锦组——负责搜集各种公益广告,并进行分类,评价这些广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新词汇组──负责搜集新词、新流行语,感受社会与生活的变化。

(3)错别字门诊组──负责搜集街头匾额、标语等用语中存在的错别字,以及一些错别字的典故,认识错别字在生活中的危害性。

【课堂交流】

学生展示活动成果。

【活动延伸】

激发成就动机。

1.编册子、出墙报。作为成果在班上展览,并以这次活动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2.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1)我从中学到了语文。

(2)关于规范街头用字的建议。

活动设计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入主题→课前观察调查,搜集整理资料→课堂交流评议,展示活动成果→课后活动延伸,激发成就动机”的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流程,不仅符合“实践→认识→实践”的认知规律,而且有利于沟通语文与生活、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之间的整体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新市民”子女说话能力普遍低下的现象尤其突出,我们不妨通过设计一些活动,以“说”为突破口设计活动。如,我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口语训练,课堂中对课文精彩段落的即兴表演等。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既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充满吸引力,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案例二: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

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可以较为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只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循序渐进地安排好口语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目标定在三个层面:让学生“敢说”“会说”“善说”。

内容涉及这样几方面:

1.一周校内新闻报道(限定在周一),对校周一国旗下讲话进行简要报导。

2.自由发挥,自由选感兴趣的话题,说故事、读诗歌……

3.阐述我的烦恼,释放压力。

4.课文质疑,对一周所学进行回顾。

5.讲述国内外大事,点评热点问题。

活动要求:

时间为五分钟;要求说话简洁,中心明确,富有表现力;表现大方。

设定教师和学生共同担任评委,根据内容难易程度,起评分不一样,这样既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具有挑战性,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选择一些容易的问题。慢慢地等他有了自信之后,再选有点难度的题目,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选择难些的题目,来展示自己的能力,为大家提供学习的榜样。

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他们逐渐克服了恐惧和紧张心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不仅学生的说话水平有了一定提高,还培养了学生收集材料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三)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充满成就,保持语文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好奇心强、好表现的阶段,喜欢一切时髦的东西,全班20人有18个人有QQ,还有部分学生开通了微博,我从北京特级教师王君老师利用网络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中得到启示,我也可以尝试借助微博空间,不仅能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也能引导他们理性对待上网。

案例三:空间心语

我建立了语文QQ群,把学生都加入进来,要求原一周一次的周记可以写在本子上也可以写在空间里,实行了一周后,发现了问题,一些学生利用老师允许上网为幌子玩游戏或者聊天,一些学生还是觉得一周下来不知道写什么……于是我又想到微博,简单而易操作,可以快速地积累一周感触深刻的事情,这样周末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扩写。为避免学生每天都上网,我给每一个人发了个本子,命名为“微博心语”,也就是虚拟微博,他们可以给自己起个喜欢的个性化的微博名,并且每天只要抽几分钟在微博本上写写自己最想写的东西就行,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只是一句话,周末再扩充成长文章发到空间,学生很新奇也很兴奋。学生喜欢上网,多数家长很反对,现在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上网,大家都积极性很高,为进一步提高大家网上写作的兴趣,我还在语文群里加入班级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学校语文组教师、校文学社成员,请他们协助去学生的空间踩踩,给他们的作文做个点评,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QQ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写自己经历的事情,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大家对写作文不再有畏难情绪了,文章也越写越多、越写越长、越写越流畅了。

四、活动的收获与思考

小活动,大效果,此次在课题研究中,我力求将语文活动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结合起来,努力使语文活动自觉化、习惯化、常态化,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的“玩”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寓学于“玩”之中,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

但从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有些语文活动还存在随意性,应该根据初一、初二、初三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层次的班级制订更符合学生学情的语文活动。这也提醒我,在以后开展语文活动的同时,更要引导关注活动的有效性。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新市民错别字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诗嘲错别字
学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52
错别字的自述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社区新市民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7期)2016-09-30 16:25:31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城镇化新市民政治效能感与社会融合城镇化新市民政治效能感与社会融合
中国市场(2016年25期)2016-07-05 04:17:46
关于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建设的思考
活力(2016年5期)2016-06-23 17: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