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Wordsworth 辛献云
每当我看到空中的彩虹
我的心就会怦然而动。
在生命伊始的童年便是如此,
如今我长大成人还是如此,
希望将来年迈时还是如此,
否则我宁愿死去!
儿童是成人之父。
但愿此生每一天
都充满对自然的虔诚。
赏析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1843年被封为桂冠诗人,与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4~1843)和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1774~1843)并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他热爱自然,认为大自然是人生欢乐与智慧的源泉,因而写下了许多吟咏自然与人生的诗篇,在情景交融的描写中寄托着对人生的自我反思与探索。其代表作有长诗《序曲》(Prelude)、《漫游》(Excursion)、与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等。
《彩虹》一诗将诗人独特的人生感悟融入对自然之美的迷恋与赞叹之中,借自然之景,悟人生之理。诗歌首先以彩虹为意象,抒发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悦之感,接着以三个平行句式(So was it、So is it、So be it)强调诗人一生对自然之美都充满热爱,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仍将如此,否则自己“宁愿死去”。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指出“儿童是成人之父”,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是一句经得起推敲和回味的隽语,凝聚着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是全诗诗眼所在。诗人儿时对彩虹的喜爱对其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他长大后见到彩虹仍怦然心动,儿时的经历直接影响着成人后的喜好。正所谓“三岁看老”,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造就了成人,因而是成人之父。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自己始终能像童年时那样,拥有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对自然充满宗教式的虔诚。在这首诗中,敬慕自然与保持童真有机地融为一体。唯有如此,方能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灵感、激情和智慧,在被现实压抑、束缚与污染的成人世界里保持灵魂的尊严与纯净,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