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帆(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222)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
在把“新常态”作为执政新理念关键词提出6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向包括130多家跨国公司领导人在内的世界工商领袖们首次系统阐述了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新常态的新机遇、怎么适应新常态等关键点。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领导人也向世界发出了这样的信号:走向新常态的中国也将给处于缓慢且脆弱复苏中的全球经济注入持久动力。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从高速增长转变为稳定增长。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这也使中国逐步走到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然而,在2010年之后,中国经济的增速开始放缓。有学者认为,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是受2010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到现在还在某些方面冲击着中国经济。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让中国保持了近三十年高速增长的原有模式现在已经出现了问题,新的趋势下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在此情况下必须要转变新的发展方式。但是,即使是保持7%左右的增长,中国经济的速度还有体量,在全球范围内来看,仍然是非常可观的。
第二是在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上,逐步转变成创新驱动。这种创新,一是体现在技术上,二是体现在制度上。
第三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中国各个行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如何解决产能过剩,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中国新一阶段的经济工作重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方面体现在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上。相比于世界上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高比重,中国的三大产业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目前来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不到5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仅为35%左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中国长时间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是如何缓解各个行业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从数据来看,我国目前产能利用率为78.7%, 仍处于较低水平。非金融类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上升到61.43%, 而且 房地产消化存量还需要过程。新一年的并购重组不仅是解决产能过剩,而且会在经济新常态下愈演愈烈。
从近期的数据来看,2013年,我国并购市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全年完成交易1232起,涉及金额约5700亿,双双突破历史记录。而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1929起,较2013年增长56.6% ;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总计1815起,涉及交易金额共1184.90亿美元,同比增长27.1% ;平均并购金额为6528.35 万美元。
从具体行业来看,并购重组在各个行业有着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医药、娱乐行业并购重组较多。位居主要行业分类首位的是制药行业,从其他行业上看,日常消费、医疗保健、 公用事业等行业并购较不活跃,平均并购金额和数量都比较少;可选消费、材料、信息技术、金融和工业并购交易相对活跃,但是平均并购金额不大;电信服务、能源行业并购案件数量较少,但是平均并购金额巨大。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之前,并购市场上的主体主要是传统行业。2014年以来,中国企业并购逐渐由传统能源及矿业领域拓展至新兴领域。在并购数量上看,互联网行业也成为2014年并购市场上的黑马。
并购重组的兴盛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家政策的支持。表格1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在并购重组方面的相关法律文件,这也从根本上保障了并购重组有法可依。
表格1:2013年以来出台的并购重组相关政策
可以认为,并购重组恰恰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会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趋势下愈演愈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重复建设的问题,尤其严重的是造成了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因此,“转方式、调结构”迫在眉睫。
作为资本市场支持国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和平台,近年来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并购重组,企业间实现了优胜劣汰,经济布局得以优化,产业集中度提高。可以看出,并购重组产生的规模效应除带来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利润水平提升外,在资源优化配置、产业整合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国企改革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都使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重要渠道。 并购重组正成为资本市场的新热点,监管部门也推出了多项举措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强做大。
从并购重组的概念上看,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其他债务,资产管理结构所展开的企业改组、整顿与整合的过程,从而从整体上和战略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创新。企业重组主要包括产权重组,资本与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组织机构重组等,其含义是综合运用产权和市场的手段,通过兼并、收购、剥离等方式,实现资本、要素及各种资源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社会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国外很多的跨国公司都是伴随着并购重组不断发展起来的。美国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生了五次大的并购浪潮。其中,发生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后期的第三次并购浪潮大大促进了以宇航、核能、激光和合成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美国在高科技产业的领先优势。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五次并购浪潮,更是伴随着以互联网技术、IT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的出现。应该说,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的出现和成熟使得整个世界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的调整和升级,并为经济增长创造出新的增长极。因此,通过并购重组,整合市场资源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与以往不同的增长结构和动力机制是符合新常态提出的稳增长、调结构特点的。
为推进并购重组,适应新常态的大趋势,宏观上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鼓励强强联合。完善并购重组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上市公司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同时,改善外部政策环境,统筹解决现存问题,尤其要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侵害。除此之外,要强化后续监管,将并购重组的事前审核,事中监管和事后查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当下,企业内部存在的资源配置错乱和效率低下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仍然有很多企业依赖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数量扩张,以及价格竞争来提高竞争力。而通过企业并购重组,促进资源整合,提高要素效率进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途径。对于战略调整型的企业来说,混合并购是通过多元化经营进入新的经营领域的重要方式。通过此种并购交易,能够进入新的行业和领域,进行多元化经营,分散投资风险。而对于尚无战略调整需求的企业,应借助并购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企业集团,使企业做大做强。现阶段,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多采用现金收购或股权收购支付方式。随着并购数量的剧增和并购金额的增大,已有的并购融资方式已远远不足,拓宽新的企业并购融资渠道是推进国企改革的关键之一。因此,所有参与并购重组的企业都要注意创新并购重组手段,注重与被收购企业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最后,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我们应时刻关注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协同效应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避免盲目扩张。
当然,在并购重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比如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等。这需要我们辩证的看待,并且需要认识到,新常态中提出的产能过剩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问题,除了需要并购重组外,还需要各个方面共同的协调和配合,并购重组只是其中之一。可以相信,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向着更优化更完善的方向发展。正如人民日报评论中所说,“面对新常态,我们要有冷静的心、坚定的心和火热的心,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学会适应新常态,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